企业管理中“控制”与“激励”哪个重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0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22
企业管理中“控制”与“激励”都很重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理念、制度、行为与物质。
其中理念层是核心,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
制度层包括企业各种制度与规范,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各项制度,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行为层主要包括高层、中层、基层和员工的管理行为,这些行为体现了公司的文化;
物质层主要包括企业的VI、办公环境、雕塑、内刊、宣传栏等一切可见的能够体现公司文化的东西。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
中国缺少的并不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优秀的人才,缺乏的是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员工的日常工作,并全力推行的管理者。
一、 提炼企业经营理念并加以宣讲
1. 行业特点分析:企业文化要与行业特性和企业的经营特点相一致,别人的企业文化,未必适合你的企业。
2. 广泛征求意见: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不对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企业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3. 提炼核心理念:在我们为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首先问企业老总的一句话就是:“您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公司的文化吗?”很多企业的老总都要思考半天,其实如果不是在第一秒就回答出答案,这时答案已经不重要了,说明这个企业的文化并不明晰,连老总都不能马上说出,更何况基层的员工呢!因此,我们在为企业做咨询时,都是建议企业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同时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比如海尔,“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4. 扩展为理念体系:企业应该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但基于这样的理念,还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比如海尔,围绕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人才理念——海尔赛马不相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兼并理念——吃修克鱼;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在这些理念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而有效。
5. 沟通渠道建设: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同时,企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有意识地宣扬企业的文化,让顾客和客户认知本公司的文化,只有产生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才能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
二、 转化为相应的制度
1. 把制度落到纸面: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念宣传的阶段,不能深入进行塑造,一方面在于领导者缺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有误解,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理念塑造为主的,如果把他变成制度,就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其实并非如此,优秀的文化要落到纸面,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尤其对于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都应该深刻体现出公司的企业文化。著名的惠普公司,他的文化非常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因此他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从入职开始,就一步步地接受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惠普把培训也列入每个经理人的职责,他们90%的培训课程是由经理们上的。在惠普公司的理念中,认为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惠普公司只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楷模,就在于不仅树立了一种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更把这种文化生根发芽,制定了科学的制度来落实这些优秀的理念。
2. 存在就是合理吗?不少企业重新树立了自己的文化,但是如何修改公司现有的各项制度,使其与公司的文化相融合,是个难点。在我们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发出这样的疑问:“你们做的制度的确很科学,可我们现在的制度感觉更合理。”请问“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企业多年形成的制度有很多历史的、现实的和人为的原因,在进行战略调整、文化重塑和组织变革后,很多制度已经根本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了,比如很多企业的薪酬*,很明显的有忽视绩效考核、因人而异、级差过小的现象,但是企业同时担心如果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后,会激发员工的矛盾,引发企业的不稳定,因此陷入取舍的两难之中。企业里有不少领导者最初是变革的积极推动者,可一旦这种变革有损自己的利益,他马上就会成为反对力量。所以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企业领导者必须先问问自己,下定决心了吗?自己会首先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吗?
三、 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并进行宣传
1. 理念故事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只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同,而是让所有的员工,甚至是临时的员工都认同你,这才叫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导入新的企业文化时,首先应该根据自己提炼的理念体系,找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者过去相应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和表扬,并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海尔总裁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耳熟能详,是理念故事化的典范。
2. 故事理念化: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四、 跨越沟通,让你离员工更近
1. 称呼的艺术:企业文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以为企业文化有多高深,作为高层管理者,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稍加注意,一样能塑造出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惠普,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同样的,在联想集团,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都提倡直呼其名。通过这样的称呼,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如果您是以为老板,明天见到你的一位下属,试着只叫他的名字,看看效果如何。
2. 定期走访: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牧师”,既是建设者,也是传播者。不要离你的员工太远,抽出时间到你“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非常有效。通用电器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官僚主义”,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总裁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3. 定期接见:不管是大型的公司,还是小型的企业,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或者每季)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使您更具亲和力,而且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让您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五、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1. 企业高层的角色: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我:“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我告诉他:“是你先把自己塑造成为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作用更大。
2. 从点滴做起: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塑造企业文化的办法有很多,但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认同并传播公司的文化,这是决定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激励的形式:
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就应该懂得正确的人事激励原则。要在正确的激励原则指导下制定激励措施。
1.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
激励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满足人的正当的、合理的需要而实施的行为,因此在制定激励措施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确实掌握人们的基本需要是什么?满足的程度如何?哪些需要的满足最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较好的确效果。不同的人格,其取向也不同。人格类型划分方法很多,主要指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取向。内向者态度内向,受追求权力,受社会尊重等需求推动。
员工不同心理需求和人格取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动机,这就要求管理者针对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2.正确地分析员工的工作动机
员工的工作动机的强度,不仅取决于他从工作或劳动中获取什么,而且还取决于员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和外在报酬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感。研究材料表明,员工努力工作可能取决于下列因素:
(1)计自己做出的努力能否达到或超出管理目标的可能性;
(2)若达到目标,其获得奖偿的可能性;
(3)外在报酬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4)工作中满足心理需求的可能性;
(5)对这些需求的满足所做的评价。
3.满足员工的外在需求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最一般的最普遍的满足就是工资和奖金,这是外在满足。工资不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社会地位、扮演出角色、受人尊重以及个人成就与权力的象征。工资的激励作用取决于许多具体的条件:①人格特征;②成就需要;③经济背景等。
4.注重员工的内在需求
工作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外,还有满足其他心理需求的功能。工作是各种社会需求满足的工具。通过完成工作可以满足社会交往,显示才能,施展抱负,行使权力,取得成就,发挥创造力,获得社会尊重等需求。员工若只把工作看作赚钱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可能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厌恶态度,不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追求心理上需求满足的人,则把工作视为高尚,视为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
5.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
激励的效果与激励措施的科学合理程度有密切关系。激励措施科学合理,人们的心理接受度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大。激励措施不合理,人们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感,甚至于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激励措施合理的重要条件是要使人员心理上都能接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6.贯彻人尽其责
要求人员各尽其力,各负其责,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每个人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企业的整体工作就做好了。
7.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制定激励措施的重要原则,这不仅可以克服平均主义,避免挫伤贡献较大的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体现脑力与体力劳动,复杂与简单劳动,熟练与非熟练劳动,繁重与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异,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8.重视社会心理
一个团体其人员的积极性,不仅与员工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集体风尚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因此,制定激励措施,不仅要立足企业本身,也要考虑社会心理的作用,尽可能利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社会*、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心理的消极作用。
日本的一个青年烟中伸夫,在京都花了3亿日元建了一所“京都贵妇*饭店”。
他的经营方法跟别人不同。开业典礼时,他没有招待任何一位同行的领导,他雇用的员工,全是20岁左右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他对员工们说:“这个大饭店是个可容纳150人的旅馆。员工只有12个人。与国内其他旅馆业一间套房平均有员工1.5人比较,确实够少了。但是我会给你们优厚的薪金。你们自己事实上就是领导。”
“士为知己者死”。这种不把员工当下人的经营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本来要50名员工才做得好的工作,因为这些年轻人被领导看重,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拼命卖力。因此,12个人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直线上升。
可以说烟中伸夫赚钱的秘诀就是很好地运用了人事激励的基本原则。因此,领导者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应该按照正确的激励原则去制定,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八招有效激励员工:
第一招 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把大、中、小和远、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属员在工作中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这些目标紧紧联系。目标激励包括:设置、实施和检查目标三个阶段。在制定目标时须注意,要根据团队的实际业务情况来制定可行的目标。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起到鼓舞士气,激励属员的作用。相反,那些可望不可及或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目标,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主管可以对团队或个人制定并下达切合年度、半年、季度、月、日的业务目标任务,并定期检查,使其朝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拼搏。
第二招 数据激励
运用数据显示成绩,能更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地激励属员的进取心。对能够定量显示的各种指标,要进行定量考核,并制定公布考核结果,这样可以使属员明确差距,有紧迫感,迎头赶上。主管可以在每月、每季、每半年的考核期中、结束后或者业务竞赛活动进行当中、结束后,公布团队或个人业绩进展情况,并让绩优者畅谈展业体会,分享心得,以鼓舞全体部属的士气。
第三招 领导行为激励
一个成功的寿险团队主管,他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在于主管99%的行为魅力以及1%的权利行使。部属能心悦诚服地为他努力工作,不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权是不能说服人的,即使服了,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绝大多数原因是主管有着好的领导行为。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属员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部属,使其心甘情愿地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作为主管要加强品德修养,严于律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要学会推销并推动你的目标;要掌握沟通、赞美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招 奖励激励
奖励就是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发展。奖励分为物质和精神奖励。人在无奖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50%-80%;在适当精神奖励的状态下,能发挥80%-100%,甚至超过100%。当物质奖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作用递减的现象,而来自精神的奖励激励作用则更持久、强大。所以在制定奖励办法时,要本着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方式要不断创新,新颖的刺激和变化的刺激,作用大。反复多次的刺激,作用就会逐渐衰减。奖励过频,刺激作用也会减少。通过奖励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全体属员的积极性。
第五招 典型激励
树立团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经常表彰各方面的好人好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使全体部属向榜样看齐,让其明白提倡或反对什么思想、行为,鼓励属员学先进、帮后进、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作为主管要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并运用典型(要用好、用足、用活)。比如,设龙虎榜;成立精英俱乐部;借用优秀员工的姓名,为一项长期的奖励计划命名;还可以给成绩优秀者放员工特别假期等等。
第六招 关怀激励
了解是关怀的前提,作为团队主管对属员要作到“九个了解”,即了解属员的姓名、生日、籍贯、出身、家庭、经历、特长、个性、表现;“九个有数”即对属员的工作状况、住房条件、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心里有数。经常与属员打成一片,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并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属员。
第七招 集体荣誉激励
主管通过给予集体荣誉,培养集体意识,使属员为自己能在这样优秀的团队而为荣为傲,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主管要善于发现、挖掘团队的优势,并经常向属员灌输“我们是最棒的”的意识,让属员觉得他们所在的团队是所有同类团队中“最棒的”。最终,使属员为“荣誉而战”。作为团队的主管在制定各种管理和奖励制度时,要考虑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形成竞争合力这一点。比如,开展团队间的擂台赛、挑战赛等。这样既培养了集体荣誉,又可激励属员。
第八招 支持激励
主管要善于支持属员的创造性建议,充分挖掘属员的聪明才智,使大家都想事,都干事,都创新,都创造。支持激励包括:尊重属员的人格、尊严、创造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属员,放手让属员大胆工作。当属员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属员排忧解难,增加属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团队主管向上级夸赞属员的成绩与为人时,属员是会心存感激的,这样便满足了属员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其干劲会更足。支持激励既是用人的高招,也是激励属员的办法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22
企业管理的“控制”“激励”是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分水岭。传统管理把人作为工具,以控制为主;现代管理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或主人,以激励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23
管理中的控制和激励其实都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进行的手段,做个比喻吧。如果一辆马上,你没有为马上缰绳,而只是再后面不断的抽打,你说最后和你想到达的目标一样吗?我这样说你能收到吗?再回头来看,如果你只是上了缰绳,而在后面不闻不问。你的马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标呢。但如果是一匹老马。他知道该怎么走。如果你对他上了缰绳。会不会又有其它的抵抗情绪呢。。。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不能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
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使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你的方式吧!
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启发。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23
控制与激励相辅相成,控制是之团队目标的协同而控制,是为了整个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激励是指为个人在其岗位上做出符合企业目标的最大效率和效益行为。是个人与企业集体共同发展。没有所谓哪个重要哪个次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24
激励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