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故事 主要内容139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9 02:1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05
文学课代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05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06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本义为偷钟的人怕别人听见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是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
中文名
掩耳盗铃
外文名
to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Like burying ones head in the sand / self-deceit
注 音
yǎn ěr dào líng
本 义
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喻 义
比喻自欺欺人。
感*彩
贬义词
出 处
《吕氏春秋·自知》
目录
1成语资料
▪ 基本信息
▪ 成语辨析
▪ 成语示例
▪ 出处原文
▪ 故事寓意
1成语资料编辑
基本信息
【汉字简体】掩耳盗铃[1]
【汉语注音】yǎn ěr dào líng
【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掩:遮蔽,遮盖;盗:偷。[2]
【感*彩】贬义词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语法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语】开诚布公
【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功到自然成、明镜鉴形
【相关谜语】聆
【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日语翻译】目を掩うて雀を捕う
【韩语翻译】눈 가리고 아옹한다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辨析
【辨音】耳:不能读作“ér”。 铃:不能读作“līng”。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辨义】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成语示例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那件事情才过去了,今天把人民的代表都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是蒋介石打的是谁打的?赶快去认错,赶快去陪礼才对。
◎你女朋友站在背后痴痴地笑,说你这叫掩耳盗铃。
◎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出处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掩耳盗铃图片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
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
——选自《答江德功书》寓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3-4]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06
其实是个文言文,它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译文【1】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译文【2】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3:07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偷要偷人家挂在门上的门铃,但是又怕会一不小心弄响了门铃,所以就捂住自己的耳朵,自以为很小心地去下了挂在门上的门铃。所以铃铛发出的响声他自己没听见,但是却被人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