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在历史上实施的科举制度,究竟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3:23

说起科举制度,颜小二就想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时期鲁迅写的《孔乙己》,一个是清朝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下的《范进中举》。

孔乙己和范进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且十分迂腐的读书人,只是范进有幸中了举,而孔乙已则替人抄书苟活,最后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消失在了某个残破的日子里。

其实要说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从清朝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到*时期鲁迅笔下的“孔乙已”,我们就能发现,本是为朝廷挑选人才的“科举制度”,越是往后发展,便越是“腐朽”,但越是“腐朽”,却越是吸引“读书人”死心塌地去考。

“寒窗苦读”的真正意义,在“科举制”下“功成名就”的既得利益中被人们忽略。

《孔乙已》和《范进中举》这两个故事中,无不在告诉我们,读书人也好、旁观者也罢,他们早已忘记了“科举”或者“读书”的意义。

他们看到的,是“科举”之后,当上官后的所谓“权力和财富”,但是却忘了“读书”是为了“成才”和“*”。而在成才和*后参加“科举”,则是为了报效朝廷,维系一方百姓安宁。

也就是说,科举制经历过长时间的发展变化,由于封建社会下掌权者的*,科举考试内容越来越“僵化”等等现实原因,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大不如从前。

同时对于普通甚至是底层家庭来说,科举是唯一入仕的途径,继而也在社会上营造了一股“好功名利禄”的氛围,导致部分人塑造畸形价值观,继而催生出类似孔乙己或范进这样的个人或家庭悲剧。

1、被科举制养成,又被科举制抛弃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

要说科举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应该在“读书人”身上。

科举制塑造如鲁迅笔下“孔乙己”这般百无一用的“底层读书人”,他们善良但迂腐,这才是可悲的地方。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多年寒窗苦读,但秀才都考不上。没有功名在身,又没有一技之长,孔乙己的生活异常艰辛。

但是,抱着科举制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仰,孔乙己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宁可被人嘲笑偷书时发出“窃书不能算窃书”这自欺欺人的辩解,也不愿进行体力劳动,养活自己,最后因偷书被打断了腿,消失在旁人的冷漠中。

“本不是什么坏人,读书也不是坏事,却偏偏让一个正常人不像个正常人”,这便是普遍发生在清朝末期科举制下的底层读书人之间的“悲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出现?

因为“迂腐”。

科举制度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后世封建社会的掌权者的干预,寒门中的读书人,想通过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的难度越来越大。

于此,对于天赋平平、但却依旧抱着“金榜题名梦”的读书人来说,“科举制”更像是塑造了他们,又抛弃了他们,但是却养成了他们“迂腐”的性子。他们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又没有一技之长,忍受周遭人的冷漠和嘲笑不说,多年学到的“墨水”没能发挥其效用。

对于孔乙己本人来说,科举制毁了他的人生和他的活力和热情,扼杀了他的内心;对于“社会”来说,科举制浪费了“人才”;而就对孔乙己的不幸进行嘲笑且冷眼旁观的“民众”来看,“科举制”塑造的功利氛围,扼杀了民众的同情心,让他们变得自私冷漠、麻木不仁。

2、范进中举:科举制没有选出“人才”,选出了“懦才”

说了鲁迅笔下没考上科举的孔乙己,再来说说清朝文学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制犀利讽刺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看上去比孔乙己“命好一些”,他不仅考上了秀才,还中了举人,但是,他花费了太长的时间。

50多岁的时候,范进才勉勉强强中了秀才,连他的老丈人胡屠夫都骂他是“现世宝”,看不起他,而他也只能逆来顺受,默默忍受。

他老丈人看不上他,也是有原因的,二十多年参加科考,50多岁这样的“大龄”才勉强考上秀才,家里早已一贫如洗,穷的连买米钱都出不起,家里的老母亲只能让他把家里母鸡卖了,买点米回来。

即便是这样,范进却没有觉得“科举考试”有何不妥,依旧做着“金榜题名梦”,他似乎感受不到穷困之下衣不蔽体的寒冷,更看不见年迈母亲忍饥挨饿蜡黄的脸。

但讽刺的是,当他知道自己考上了举人之后,他在不敢相信中大喜过望,无法控制,悲叹可笑地疯了,又被胡屠夫一巴掌“扇好了”。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表面懦弱穷困的范进内心对功名十分狂热,狂热到他无视生活的艰辛,无视亲人的穷困、无视旁人的白眼,于此,受“科举制”浸染的他“奴性尽显”,而又贪慕名利,而“扇醒他疯病的那一巴掌”则尤其可笑。

更可笑的是,如此懦弱而奴性十足、且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范进,可以入朝为官、治理一方百姓了。

人的黄金水月大抵在30岁左右,这个时候的阅历和经历大抵是人一生中比较“辉煌”的时间,而晚年中举的范进,再没有年轻人的经历和朝气,多年苦读,让他思想迂腐、性格懦弱卑怯。这样的人如何入朝为官?

于此,“范进中举”时的科考哪里是在挑人才,而是在挑“懦才”。

这无疑是作者吴敬梓在暗示我们:科举制度发展到最后,挑选出来的“所谓人才”,可能并不是饱读诗书的才子,而是迂腐、怯懦且奴性十足的老书生。于此,封建制度下官场“混乱”与“黑暗”,便是可以预见的。

3、本末倒置的科举制

通过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奴隶制”相对典型的短板:不仅会让社会风气变得“贪图功名利禄”,失去了“科举考试”挑选人才的“功能”;还会创造出一批迂腐的“读书人”,甚至错将“懦弱卑怯之人”当“人才”,让“科举考试”的意义本末倒置。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3:23

科举制度让“考编”的读书人思想僵化,以四书五经为尊崇,脱离生活实践,“八股文”的出现,更是代表了模式化考试,给古代朝廷输出一批思想守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3:24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3:24

科举制度考察的内容是很单一的,但是只有通过这一制度才能做官。这一制度其实扼杀了很多其他领域的天才,而且很多人为了科举倾家倒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活动期,伴轻度肠 化 胃角多发糜烂。医生说了我... 胃窦粘膜慢性轻度萎缩性炎伴轻度肠化胃窦粘膜慢性轻度萎缩性炎? 芬兰留学读研费用是多少 芬兰留学读研时间 去芬兰留学学费生活费一年要多少 芬兰留学读研费用是多少? 芬兰留学读研学费多少? 感冒好多天了,可不可以打蓝球或者其它运动出出汗啊? 感冒打喷嚏,鼻塞然后可以让自己多出出汗吗 宝宝感冒了能去游泳吗 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论文 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科举制具有哪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和消极 隋唐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举制度有何历史影响? 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科举制的意义和影响 科举制的消极意义与影响 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科举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三点) 电冰箱的照明灯总是一闪一闪的 怎么回事? 西门子冰箱冷藏室灯不亮怎么解决? 电冰箱的照明灯老是一闪一闪的 怎么回事? 钉钉上添加员工的名字输错字了怎么改回来 急求《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及感想5000字左右 从诡辩论谈起,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 乡土中国中什么是“借住在文字的社会”? 国考行测:行测言语理解技巧? 你从《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篇文章得到... 大学生假期怎么提升自己 大学生个人主要事迹怎么写500字 大学生该如何提升自己 乡土中国的名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谁有五字经的网站 本的四字成语 儒林外史故事简介 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80后的人还有信仰吗?的一篇1000字的作文 急需!!!一篇300字的校园广播稿!不是运动会的 急求议论文!!!题目:<面对无知> (最好能结合<宽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450字 村干部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