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五河为什么叫五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3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08
简 称:五河
别 名:
区划代码:
3403221
*驻地:
城关镇
位 置:
经度:117°26′—118°04′
纬度:32°55′—33°20′
区 号:
0552
邮 编:
> 233300
人 口:
67 万
面 积:
1580 平方公里
地名来历:
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34泗州《古迹》:五河故城“在今县南……咸淳七年始置县。以淮、▉、浍、沱、潼五河合流而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所在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
历史沿革:
五河县:夏、商属徐州地。周属青州。春秋为鲁国地。战国为鲁、宋、吴三国之境,后属楚国。秦为蕲、徐县地、属泗水郡。西汉置虹县,为虹县地(境内有虹县遗址),属沛郡。东汉为夏丘县,属下邳国。三国时属魏。东晋在故虹县地置贡城戌。南朝属宋、齐、梁等国。东魏复名虹县,又名降城。北周时废。隋为夏丘县,属下邳郡。唐初为夏丘属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为虹县;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634年)移虹治于夏丘故城,改属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属宿州。北宋为虹县属淮南东路宿州。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置五河县因境内淮河、浍河、沱河、▉河、▉河交汇于五河口,故名,治五河口镇,属淮南东路淮安军。元初属淮安路之临濠府,至元十七年改属淮南路泗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筑土城,洪武四年二月属临濠府;六年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改属凤阳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五河改属泗州。1912年直属安徽省,1914年隶属于淮泗道;1927年废道仍属安徽省 ,1932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第六区为第四区,五河属之。1941年属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苏皖边区泗五灵凤县。1949年1月30日改泗五灵凤县为五河县,属皖北行署江淮第二行政公署;4月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4月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复属宿县专区,1983年7月1日改属蚌埠市。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4 22:47《五河是指》:五河五条河,淮 浍 漴 潼 沱。
《宋史·地理志》释五河县名:“有浍潼沱漴淮五河,故名”。清人张佩芸有《五水咏》:“五水相连号五河,东潼西浍北沿沱,漴流春泛鱼苗长,淮浦秋生雁影多。”五河县自宋咸淳七年置县起,确有五道河,并有五河口。但至今时逾七百余年,陵谷变迁,沧桑多劫。清末《五河县志》即云:“河本有五,而今存其三”。 五邑之水,淮为大,浍次之。
淮河 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入皖南折而东,历颍属至怀远,又北折东转至蚌埠邵家大路入五河县境。经临淮关北折至大新,又东转北折至三岔,东转至张家小沟,复南折4公里始归故道。此处称北折嘴,又称虫八 蜡嘴,现称坝岔嘴,系误写演变而成。据考查此处淮河故道,在淮河南岸5公里开外,自清乾隆末年,淮漫至张家小沟,冲刷沟旁良田,日加深广。后自三岔北徙,夺张家小沟之道而归正干,从而形成虫八 蜡嘴以北的大弓湾。再由安淮至小溪北折至五河,东流至东卡子出境入江苏界。淮河经五河境内89.2公里,曾有沫河口、淝河口、栏桥沟、三冲沟、张家沟、黄家沟、五河口、潼河口等处入淮口,每逢夏季,五河交汇,酿成水灾。*10年、20年特大洪水,十淹其九。1954年大水,郜湖一带严重塌方,毛滩、新集两集镇塌入河中。十里程渡口又形成沙滩。但建国后,筑起淮北大堤,封住部份入淮口,兴建涵闸20余座,从此淮河变害为利。
浍河 发源于河南商丘,汇永城马长湖入皖,经宿州过固镇入五河县境。自固而东水面渐宽,水涨时几逾5公里,5倍于淮,而水退则仅容小舟。浍河经园宅集向东,由五河城南入淮。全长290公里,流经五河境内59公里。沿浍河两岸有谢家湖、阮家湖、香涧湖、小王湖、欧家湖、蔡家湖与浍河相连,水大汇为一体,水小湖为河汊。建国前因浍河常聚积大水,故又称浍河一段水域为香涧湖,建国后人工把浍河从西坝口改道北店子,与沱河汇入漴潼河。
沱河 发源于河南虬龙沟,经宿州紫芦湖,东注灵璧,至濠城入本县北界。至胡集折南汇入沱湖,南与浍水蔡家湖相望。原两湖间筑有堤坝,沱自为沱,浍自为浍。沱湖东北为郭家嘴,东绕县治之北至北店子遂南折趋县治南,由东桥口入淮。乾隆末年,浍河泛涨,冲坏堤坝,串入沱湖,遂夺沱河故道,冲陷两旁田庐而益加深广,至北店子复分流为二:一折东桥口入淮,而沱遂变为浍;一折凌家楼至十字冈而沱且入于潼。建国后堵死浍、沱于东桥口入淮处,使其同归漴潼新河,全长270公里,从此与淮河分流,而形成另一条水系。
潼河 发源于灵璧北25公里的潼山,东流入泗州界经丰山湖南下入本县界。在县治东10公里潼河口入淮。潼河在县东北一隅,入界且不及2.5公里。1951年起,经过一冬春,从五河北店至泗洪县候嘴挖成漴潼新河20公里,汇通沱、浍,经过峰山切岭,由窑河入洪泽湖。
漴河 位于县治南1.5公里,其故道原与张家沟连接,经南山北过南湖入淮。全长约15公里。清乾隆年间,推黄交涨,南山冲圮,河已淤平,水无所泄,遂由黄家沟以入淮。漴河逐渐变为良田,迥非昔日之形。漴河无迹迄今200余年。旧志云:“所谓五河,今仅存其三,盖漴河久失,浍又并沱,而沱又入潼,乃水势变化不一也。”
建国前,五水相连,水患频繁,建国后五河已形成两条水系:一是淮河水系,又称外河水(含北淝河);另一是漴潼河水系,亦称内河水(含浍河、沱河、潼河及石梁河)。内外分流,为排除水患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08
五河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至今九百余载。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23个县(区)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邻江苏的县。县城四面环水,城中河水潺绕,水在城中,城在水间,素有“淮北水乡”之称,是“全省园林县城”。淮河,于沫河,北淝河,浍河,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