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改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1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5:45
农改超就是指将农贸市场升级为生活超市。
农改超的原因:
一、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
大多农贸市场存在规模小、脏乱差问题难以解决等现象。市场内大多光线昏暗,墙壁斑驳,再加上一些腐烂食物发出难闻气味,给人潮湿压抑的感觉,而小推车、摩托车、三轮车频繁出入,使得市场内的交通秩序更为混乱。
二、经营管理混乱,
一些农贸市场部分商铺证照不全,所销售的商品质量没有保证,而部分经营者受小利益驱动,往往不顾消费者的利益,诚信意识淡薄,短斤少两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农贸市场存在消防隐患。
三、存在消防隐患,
主要表现为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进行防火分区。在一些社区,进入肉菜市场的两个通道分别被水果摊点、日杂货摊点、熟食摊点等占据,留下仅容一两人擦肩而过的过道。菜场内发生火灾或治安问题等,消防车和警车很难及时进来。
扩展资料:
农改超的好处:
1、农贸市场超市化后使农贸市场公司化经营,由企业规范管理,统一合理地配置资源,企业法人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对成千上万名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从以往农贸市场"卖商品"转变为农贸超市"卖商品加服务"。
2、"农改超"后,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超市化的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中间的多环节,成本高的问题迎刃而解。
3、由于连锁超市销售渠道运作规范,使生鲜食物的新鲜、质量有了保证,顾客消费风险问题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顺德农贸市场主攻“农改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贵阳首家“农改超” 示范点南浦超市开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5:46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省市已将或者正在将农贸市场改为超级市场,或曰“生鲜超市”,或曰“农贸超市”,人们把这种改革模式称为“农改超”。
2002年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农改超”在经历了一年多运作后,目前已转入相对低调调整期。广州市2002年“农改超”搞了80家,2003年上半年只开了10家左右。“农改超”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后,种种矛盾、阻力接踵而来。武汉、福州、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农改超”也显现出许多困难,有的已经停止改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人为的,还是经济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为此进行了专门调研。
算不过来的经济账
投资成本大,投资者望而却步。去年5月,武汉市提出力争在3年内对全市300多家农贸市场逐步完成“农改超”。但一年多过去了,几家致力于“农改超”的主力企业已没有往日的热情,中百仓储只改造了2家,武商量贩改造了3家,中百便民超市改造了11家。“农改超”之所以进展慢,主要是投资成本大。有人初步测算,改造一家1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需投资上百万元,要改造全市农贸市场,需投入数十亿元,这笔巨资不是几个企业所能吃得消的;另据广州方面反映,同等面积相比,“农改超”与新建生鲜超市成本要高出20%至30%。由于农贸市场用电基础薄弱,改造后生鲜超市要配备大量冷冻冷藏设备,仅用电增容一项,就要投入近百万元的资金,投资方难以承受。苏州市在“农改超”中也同样遇到了投资成本大、难以再继续改造下去的问题。
“农改超”后导致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失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服务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性产业,农贸市场吸附了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但“农改超”导致了大量人员下岗。武汉市不少农贸市场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目前的从业人员多达10万人,加上这些企业原来养着一批人,牵涉到的人估计在20万人以上。“农改超”后,原有的职工怎么安置,他们和业主签订的协议怎么办?这些遗留问题很难解决。福州市一些农贸市场的“失业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挑起扁担走街串巷,或加入到占道摆小摊的大军中去。广州市现有380多个农贸市场,至少有4万多名从业者,加上批发、运输各个环节,吃农贸市场这碗饭的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下岗职工。“农改超”后剥夺了他们的饭碗,且难以再安置,又不能硬性赶他们回家,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超市商品品种少、价格高、欠新鲜,多数百姓不买账。超市的生鲜菜品品种少、欠新鲜、价格高、付款难,以及超市离家远、购物不如农贸市场方便等问题,是许多市民不愿进超市购物而念念不忘农贸市场的根本原因。武汉市江汉区工商局进行了一次万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居民仍选择到农贸市场买菜。
一批专家学者对“农改超”表示了种种担忧,如:“农加超”后几个大型生鲜连锁超市最容易形成价格联盟或价格垄断,还会出现“货架控制顾客”现象,这会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超市如何像农贸市场一样菜品多样化;经营生鲜产品风险大,超市一旦遇到风险会不会放弃不经营鲜活产品而改做别的,等等。
过渡不失是办法
农贸市场确实需要改革,但提出在几年内全部改为超级市场似乎不太现实。
农贸市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风骨”犹在。一是鲜海商品多,二是价格相对便宜,三是可以讨价还价,四是方便顾客就近购买,五是可以灵活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如鱼体分割、家禽当场宰杀等,这在超市很难做到。因此,*在推行“农改超”时,应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引导多元化主体的竞争,弱化*对市场的干预,不能当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做;也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地按照一个模式要求在几年内全市完成“农改超”。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
农贸市场改革应当稳妥进行,从“农加超”到“农改超”,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从长远的观点看,将城市的农贸市场逐步改造生鲜超市,是城市现代化和商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还有许多困难,而浙江义乌采取的“农加超”的做法比较可行、也较稳妥。因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不仅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涉及超市化后可能带来的菜价波动、消费者适应水平、配送体系建立等新问题,更不可避免地涉及大批原有市场经营户如何分流、安置、再就业等重大问题。所以,“农改超”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问题。而“农加超”模式则可克服这些弊端。为此,义乌中心于2002年初提出了“农加超”模式,即在农贸市场中增设超市,统一命名为“义乌市众连发超市有限公司”,注册了“众连发”商标,由义乌中心全额投资建设,在现有农贸市场中逐步增设“众连发”连锁超市网点,逐步改变农贸市场经营业态,实现对农贸市场的部分连锁。中心现已在9个农贸市场实行了“农加超”改造,重新组合了市场布局,新建市场与超市规划同步进行,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经营模式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经营户稳定。“农加超”没有把经营户赶出菜市场,而是让经营户仍有籍以生存的摊位或店面。二是有利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的摊店投标收入是各中心经济收入的“蓄水池”。利用“农加超”模式,使中心在推广超市化的同时,仍旧可以稳定收取招投标收入,为以后大规模地实施超市化改造奠定经济基础。三是有利于做好经营户观念转变的思想工作。通过“农加超”模式,市场个体户切身感受到超市经营给他们带来的挑战,增加他们的危机感,提高他们对现代连锁经营方式的认识,加快转变营销方式的步伐,进而对以后的全面“农改超”或农贸市场超市化消除思想障碍。
改造农贸市场还需*支持。目前,全国“农改超”搞得较好的是福州,其中*扶持是重要原因,特别是对“农改超”后对农贸市场的商贩的安排,值得学习和借鉴。其做法是“一补三转”,即补贴、转移、转化、转行。
“补贴”,即由市、区两级*筹措资金,对因撤销农贸市场而蒙受损失的商贩进行资金补偿。福州市的标准是每平方米补贴150元(其中市*补贴100元,区*补贴50元),由区*一并发放到受补贴人手中。据介绍,迄今为止,福州市、区两级*用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资金已经投入1500万元。“转移”,即由*有关部门负责联系,将预交摊位费的商贩们转移到尚未改造的其他农贸市场,补齐经营年头。“转化”,即通过培训挑选,将符合条件的原农贸市场商贩转化为超市员工;对一些不想或不符合转行条件的老年商贩,超市还可以安排其子女工作。“改行”,即帮助商贩转换业态,开日杂店,或根据所长向其他行业转移。
没有人对于“农改超”方向的正确性有过质疑。但“农改超”进程的受阻再次提醒人们,经济问题不是运动可以解决的,最终要靠市场。
改革需要时间和耐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05:46
以目前的情势来看 即使是连锁的生鲜超市 也不可能对价格有任何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