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16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是搞好工作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论证“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做出结论“敬业与乐业的生活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
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这篇演讲稿论据充分、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16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是搞好工作的不二法门”;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17
(1)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是搞好工作的不二法门”;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17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参考资料: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320174553.a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18
你得把文章法过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