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4:10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为何管太平天国叫做“长毛”?
文:式微尘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讲了作者童年的保姆阿长。阿长给小主人讲故事的时候,讲到恐怖的“长毛”,每当讲到长毛,女佣就做出惊惧的表情吓唬小主人。这里的长毛指的是太平天国部队及所有相关的人。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并未对“长毛”的事情表示任何观点,只是陈述一下阿长的见识。所以要更正题主的一个说法:不是鲁迅管太平天国叫长毛,而是文中的保姆管太平天国叫长毛。
那么,长毛的事,肯定跟鲁迅本人是无关的了。
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从晚清到*》中写到:
广东洪秀全,一个典型“三家村”土塾师,科场失意,转以‘拜上帝会’之名,于广西聚众起事,企图建立一个梦想中的‘小天堂’。一群狂热信徒被*上梁山,化宗教信仰为*力量,终至酿成死人无数的‘太平天国’大悲剧。
这个大悲剧之所以能够使民间谈之色变,主要还是因为“死人无数”这件事,当时的浙江、苏南、皖南皖北、江西,人口在这场战乱中大幅减少,田土荒芜,遍地萧条。
“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市人肉以相食”;“但有黄篙白骨,并无居民市镇,竟日不见一人”。
人口学家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估算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比较一下就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在战争中死亡的人口是5000万+。
太平天国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而且是最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战争,战争的目的仅仅是洪秀全想当皇帝。
实实在在的恐怖景象,不是所谓的“*”“农民起义”之类的堂而皇之的历史口号所能装饰得了。无论一个历史事件有多么伟大的意义,“死了人”,就是起事者无法推卸的历史罪责。
至于“长毛”这个称呼,应该首先是因为太平军的发型,因为旗号是反清,所以首先从发型上,反抗清*的律政:男子剃前发续后辩的规定。太平军不剃头,留长发,而且披散,所以被官方蔑称“长毛”。
但是到了民间,“长毛”还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造型,同时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中国民间的鬼怪,都是披头散发,而且不说“长发”,而是“长毛”,非发而毛,“毛”有野物的感觉,野的、未进入文明的,感觉上就叫“毛”。
所以民间,在天平天国之前之后,很多地区把盗匪也称作“长毛”的。
披着长长的头毛,手里按着长*,不讲理,只杀人放火??这是民间对“长毛”的感觉。至于历史事件的*,不是答主的能力所能解答的。
以下是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文中,阿长与小主人谈论“长毛”这个情节的一段原文――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答主想再一次表达一个事实: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并不具有作者的历史观,作者只是如实转述一下女佣阿长的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824b899a9014c08b1c7296d017b02087af4f47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