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15
应该是“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吧,你这说法反过来了。
有人说,这句话是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就是希望大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这个说法是简单把人的一生分为3个部分,少年,中青年和老年。少年的时候应该确定志向,努力学习。中青年的时候应该努力奋斗,把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实践出来。
到了老年,就应该放下很多的执念,享受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享受天伦之乐。
少年时期天真无邪,对事物的接受很快。还没有进入社会,还不懂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这个时候看水浒就显得不太合适,因为水浒中血腥的场面比比皆是。
水浒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劫富济贫,杀戮抢劫是常有的事情。就像现在人人称颂的英雄李逵,在原著当中也是杀人无数。
所以,这样的书籍给少年人看就有点不太合适,杀戮太重,血腥味太浓。
而《三国演义》的世界里,谈的是男人的国与家,谈的是男人的梦想。但是这是年轻时期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到了老年再来谈这些,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到了晚年如果还空有一颗心,发现自己的这一生只是碌碌无为,那该多么的忧伤啊!
所以人到了晚年就应该享受当下,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拓一些,所谓的名利权势,都应该放下了,这样才能够以更加平衡的心态去享受人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16
这句话应该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1、《三国演义》中很多都是王侯将相、建功立业的故事,很多人从无到有,历经坎坷,终创大业,终得王权富贵。
一代男儿的英雄气概在三国中会被感同身受的激发放大,迟暮之年再看三国,感到岁月流逝,日益苍老,英雄豪情不在,青春远走,一事无成,让人会唏嘘枉活一生。
感叹青春时光没有好好奋斗珍惜,后悔年轻时的种种选择,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生,懊悔之情会弥漫内心。
“老不读三国”就是说人们在年老体衰以后要抱着平常心,要返朴归真,要活出真道行,不要劳神费力地为那些事情,你死我活地斗个不停以外,更重要的,是对白驹过隙般的匆匆人生之真谛有了淡泊却深刻的认识。
2、水浒里面其实讲的是梁山108将齐聚绿林的故事,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
少年性格还未完全形成,不稳定,很容易受影响冲动;年轻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
另外书中江湖义气太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为朋友两肋插刀,说是好汉,但性质更像是一帮*,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知,处于学习期的少年总喜欢模仿,心智不成熟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
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理智思想的形成,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3、西游记里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拜佛求经的事情,是古典小说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无论人物还是场景,都很宏大、虚无、漫无边际、尽情驰骋想象。
男读西游更容易被其中的虚幻情景和情节设计影响,过于虚幻,不切实际,容易在现实中落差太大,造成挫败感,和现实生活脱节,以至于格格不入。
这就有点像现在的网络游戏一样,西游中有很多关于鬼神、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讲述,这可能有利于西游记的传播,但对于读者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价值观、世界观、信仰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容易让人相信命运,沉迷虚幻,消极处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良性发展。
4、《红楼梦》红楼梦无疑是一步伟大的作品,它的价值目前我们可能只是窥见一斑,红楼中讲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等故事,而且最终女主们大都倾尽所能,用尽所爱,付尽青春,却一个个不得善终,不是郁郁而终就是寡欢而死。
女人多看红楼,容易对爱情绝望,对男人失去希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人类的进化发展。
红楼一书中尽是儿女作态,在心性未定之时读此书,恐会落得只会憧憬红粉堆中厮混,一心幻想风流之事,忘却进取之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问题的认知也更加理智和全面,四大名著本身各有特色,适合每个喜爱它的读者,读懂读透任何一本都是功力的加深。
我们所说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点出了这几本名著的几个特点,但这绝不是任何一本名著的全部,既要投入书中研读,更要走出书本思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16
因为三国里面讲的都是一些策略,太深奥了,如果小孩子就能看懂的话,那简直就是天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17
三国太深奥了,小朋友的话还是尽量不要看了,不然容易晕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17
应该是小的时候,真的是看不懂这种片子,所以说少不看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