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历法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0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49
中国天文历法方面重大成就,举例如下: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0
春秋时期《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夏小正》文句简奥不下于甲骨文,大多数是二字、三字或四字为一完整句子。其指时标志,以动植物变化为主,用以指时的标准星象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亮星,如辰参、织女等。
石氏星表是从已经失传的《石氏星经》中整理出的一份星表,作者为战国时魏人石申。石氏星表是现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之一。
星表者,乃是天文观测者长期观察后,将大量测得的恒星以坐标系统性的汇编而成,它是天文学家们的重要参考工具。我国古代最早的星表编制人是战国时代的魏人石申(约在公元前4世纪),他编的《天文》一书共八卷,被后人誉为《石氏星经》。可惜至宋代后失传,还好在唐代《开元占经》中可看到《石氏星经》的一些片断,并整理出一份《石氏星表》,其中明列28 宿距星和一百余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依据岁差规律推算证明,石氏星表中至少有一部分可以肯定是公元前4世纪测定的,远比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在公元前2世纪编制的星表还早。可见石氏星表是现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之一。
《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实行的历法,称《格里高利历》,在中国称公历或阳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0
夏朝的《夏小正》;春秋时期,发现有星悖入北斗,是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载;《甘石心经》;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沈括的《十二气历》,郭守敬的《授时历》;僧一行《大衍历》;测出本初子午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1
发明了 阴阳历 既能照顾到农业生产 还比较准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1
太阴历(农历)现在还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