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5
清廉就能拯救一个帝国,那就不会有王朝更迭了,朱元璋岂不是要一辈子当乞丐?道德是衡量*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这句话表达了两个意境:当一个人处于困顿的时候,那就修心养性,当有机会表现的时候,那就得考虑如何惠泽天下。
也就是说,道德修养是作为社会个体的基本要求,而兼济天下才是社会担当。如果一个人不能施展才华时,不考虑修身,或者身处高位,却不去做广济天下的事,都是不合格的。
把这句话用在海瑞和张居正身上,孰优孰劣,一眼分明。
海瑞的道德彰显,但社会价值有限海瑞在历史上神一样的存在,几千年历史,大概只有西汉汲黯与他类似。不过汲黯虽“杠”,也没海瑞那么执拗,也远不如海瑞水火两重天的社会评价。
1.海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海瑞的为人,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纯粹!他的思维方式,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童,永远停在一个纯洁的世界。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世界妥协,主动取悦于环境。于是,原先坚守的君子之道,人生理想,个人修为,都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甚至“变节”。
海瑞不是,他从来无视现实,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个人道德修养发挥到极致。在获得身边的百姓、同僚赞许后,愈发强化了这种偏执。所以,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才是儒家最英勇的卫道士。
尤其是抬棺进谏后,海瑞更是无所顾忌,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了,独立于官场体系的道德之神。
有人说,海瑞这种性格的形成,跟他的母亲有关,也许吧。
2.海瑞到底是不是一个好*
在民间传说中,海瑞无疑是一个清官、好官,简直就是最高典范。可是冷静下来思考,觉得有失偏颇,*的好坏,评判指标绝不能光看道德,历史上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①海瑞清廉为民的基本立场值得赞许
海瑞一生清贫,本能地对底层百姓有一种悲悯之心。因此,他始终与贪官豪强为敌,与违法乱纪斗争,总是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
为此他居然上演了对嘉靖帝的“抬棺进谏”,直接指责皇帝荒疏国政,宠幸神仙方术,靡费民资国帑。他又对万历帝“尸谏”,提出恢复太祖的“剥皮实草”,*贪污八十万贯处以绞刑,以酷刑遏制贪腐。
在他任应天巡抚期间,他积极推进“一条鞭法”,打击豪强,连恩人徐玠都不放过。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②海瑞以道德代替法律的做法很荒唐
可是海瑞在很多事情的具体做法,又显得很荒唐,在号称刚正执法的同时,又屡屡违背法律准则,以道德判断行使权力。史载,海瑞断案有“四宁愿”:
“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
大堂之上,海瑞只要一看被告和原告双方的身份,根本不需要看诉状,他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判词:哥哥与弟弟打官司,赢的一定是哥哥;叔伯与侄子打官司,侄子必输;贫民与富民打官司,富民倒霉;憨直的与刁顽的打官司,刁顽的不用开口就输了。
看起来很符合中国的道德准则,可是如果是这样,还要法律干什么?所以,这个“海青天”,自己的兜很“清”,做事一点也“不清”!他完全是滥用权力,以不公平的方式,制造他个人心目中的公平。
假如把这个模式带进全国治理,天下岂不大乱?
③道德局限阻碍了海瑞的价值发挥
由此可见,海瑞不是一个理智的人,更不是一个理智的官,他始终生活在道德至上的精神世界,缺乏对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力,和恰当的应对之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5
靠满足贫欲来维持朝寿只会更快,先说朱元暲自身表率作用,张居正是朝寿中期入内的必不是建国初入朝,已经形成朝中风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6
水至清则无鱼,一生清廉也不一定就有治国之才能,贪腐也不一定就是昏庸之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6
说明了贪官不一定是没有能力的官,而清官也不一定是有能力的官,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帝王都要用贪官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7
说明了海瑞并没有什么能力,只是单纯的清廉,张居正虽然贪婪,但能力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