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禹的传说有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10
一、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他已经懂得叫爸爸,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还是没有停下来。
二、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史*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三、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后九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11
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舜就命令鲧的儿子,同时也是当时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号禹,禹是夏后氏首领,传说他是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是鲧,母亲是有莘氏女修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11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3]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8] [9] )。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 [10] [11] ;一说在石坳 [12] 。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10] [13]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14]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15]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16-18]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19]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20] [21] [6]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20] [21] [18]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6] [22]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朝廷政教。 [23]
即位
夏禹
夏禹 [24]
《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25] ,《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 [26] ,《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5] ,《史记·夏本记》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27] 。从有关文献看,夏禹与阳城、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 [28] 。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29] [8] [30] 。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31] 。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 [29] ),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 [32-33]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