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的现实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1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43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1)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2)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二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三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形式,四是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四个环节内容及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首先,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其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再次,分配影响消费。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最后,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44

专题二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命题趋向】
一、生产(经济常识的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
1.第三课 近几年的高考考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效率效益、职工下岗,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根本途径等问题。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是*科高考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从试题形式看,一般运用图表、数字、某一国有企业的范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认真分析图表,注意挖掘图表的内涵,不要忽视图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国企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发展。
2.运用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机制和*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运用企业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有关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竞争力。
2.第四课 本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4)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义务。(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及意义。这些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分析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
2.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说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要性及要求。尤其要注意结合第三产业的一些具体行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分析其意义、促进发展的措施等。注意结合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 运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十七大报告将“四化”扩展到“五化”的必要性。
4.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式,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措施,特别是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第三产业、社会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等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
5.结合山西“黑砖窑”事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分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积极意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注意2007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体系问题。还要用相关知识点分析陈良宇社保案件的警示。
7.运用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二、分配(经济常识的第五课和第六课的内容)
1.第五课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国民收入的含义、构成、价值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结果,财政收人的内容和来源,对财政赤字的认识,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而GDP、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总产品等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有所涉及,但所占的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l.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2008年我国从紧的财政*,了解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3.综合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免除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建没小康社会等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性考查。
4.结合免除农业税、*改革、财政补贴、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税收、财政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认识宏观*的必要性。
本课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观性试题较少。今后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以选择题为主,可能单独地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更多地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考查。主观性试题仍以中小问题为主,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
第六课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股票与信用卡等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银行的作用、银行的改革、利息的计算等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44

专题二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命题趋向】
一、生产(经济常识的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
1.第三课 近几年的高考考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效率效益、职工下岗,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根本途径等问题。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是*科高考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从试题形式看,一般运用图表、数字、某一国有企业的范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认真分析图表,注意挖掘图表的内涵,不要忽视图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国企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发展。
2.运用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机制和*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运用企业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有关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竞争力。
2.第四课 本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4)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义务。(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及意义。这些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分析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
2.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说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要性及要求。尤其要注意结合第三产业的一些具体行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分析其意义、促进发展的措施等。注意结合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 运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十七大报告将“四化”扩展到“五化”的必要性。
4.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式,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措施,特别是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第三产业、社会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等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
5.结合山西“黑砖窑”事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分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积极意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注意2007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体系问题。还要用相关知识点分析陈良宇社保案件的警示。
7.运用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二、分配(经济常识的第五课和第六课的内容)
1.第五课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国民收入的含义、构成、价值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结果,财政收人的内容和来源,对财政赤字的认识,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而GDP、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总产品等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有所涉及,但所占的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l.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2008年我国从紧的财政*,了解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3.综合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免除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建没小康社会等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性考查。
4.结合免除农业税、*改革、财政补贴、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税收、财政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认识宏观*的必要性。
本课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观性试题较少。今后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以选择题为主,可能单独地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更多地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考查。主观性试题仍以中小问题为主,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
第六课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股票与信用卡等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银行的作用、银行的改革、利息的计算等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更加注重与银行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切入点多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责,分析我国当前 前实施的稳健的货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7年利率的5次调高对经济的宏观*作用。
2.结合银行的业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推动上市的重要性。
3.结合存款储蓄的作用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我国首次出现居民高储蓄率下降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4.结合债券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我国发行国债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补充财政收入等起到的积极意义。
5.结合商业保险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我国发展保险业的必要性及其对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6.结合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购买股票等特点,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途径。
7.用信用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用行为,认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前几年高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试题数量较少,但近几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前几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今后非选择题的数量会逐步增多。本课的知识单独命一个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广东、河南、广西卷第39题的命题形式应该代表了今后本课命题的一种趋势。
三、交换(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一节和第八课的内容)
第七课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而不正当竞争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市场交易原则结合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不讲诚信所带来的危害,分析诚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党和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所作出的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必然性和必要性。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失信行为都违反了市场交易原则,扰乱了经济秩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整顿,倡导诚实守信;分析“假药案”等进入市场的危害及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打假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当前所存在的行业垄断现象,认识其危害性,向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如实行“从紧”的方针;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本课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一部分知识与国家的经济工作、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联系都非常密切,切入点灵活多样,适合多种题型的命题选择。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把握。
第八课 本课内容是经济常识的一个重点,是近年来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一般联系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有较强的时政性。本部分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试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材料型。近几年高考涉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有: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意义,外汇储备,不等价交换,汇率的升高与跌落,对外贸易的作用,利用外资和技术交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本课知识的考查也将不断升温。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的思想,掌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2.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多来成就与问题,认真领会“入世”对我国各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联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能够运用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在激烈的贸易战中我方采取的立场和措施。
4.结合人民币升值的有关时事背景,掌握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5.经*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运用关税的相关知识对此分析说明。
四、消费(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二节的内容)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权利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2运用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评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和消费者自身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社会上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错误做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45

社会生产的五种基本要素:
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④经营管理——起组织、联结和整合作用的要素
⑤科学技术——决定性要素

对社会生产五种基本要素的分类: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
②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
③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最终目的和动力。

理解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③分配影响消费。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④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46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同时,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环节之间也相互影响。

(一)生产的决定作用

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的对象。被分配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产品不可能有分配。第二,生产决定分配的性质和方式。生产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生产的这种社会性质只有通过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才能反映出来。生产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分配的性质必然是资本主义的。一些人以资本家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利润的方式参与分配,一些人以工人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工资的方式参与分配。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第一,生产决定交换的产生和发展的程度。没有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的交换。生产过程中,社会分工越发展,交换发展的程度也会越高。第二,生产决定交换的规模。同样,生产的规模越大,可供交换的产品的数量就越多,交换的规模就越大。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们要消费,就必须有消费的对象,要有食品、衣服和房屋。这些消费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第二,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人们生产出什么消费对象也就以什么方式消费。原始人用手抓生肉吃,现代人用各种餐具吃烹调过的熟肉;原始人住的是洞穴,现代人住的是房屋。这种消费方式的不同,由生产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的品种越丰富、产品质量越好,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就越高。第四,生产成为消费的动力。也就是说,生产还对消费者引起消费的需要。当还没有生产出某产品时,消费者不想去消费这种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也生产出消费的动力。

(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在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中,分配、交换和消费不只是消极的被生产所决定,而且还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产品分配得是否合理,会加速或阻碍生产的发展;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产品交换的快与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成其为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二,消费使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使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为什么来大姨妈胸会胀 少儿学什么舞蹈 青年学什么舞蹈好 成年人学什么舞蹈 福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厦门的底薪是多少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哪些性质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何特点? 什么是生产要素需求 微观经济学要素需求什么是条件要素需求?它和要素需求有什么不同?_百度... 社会再生产是什么意思? 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的分配 和交换是什么意思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出实例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什么是系统集成商?需要什么设备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基本模块 艾瑞泽3的多媒体系统集成有哪些功能?口​碑怎样? 系统集成:教室内多媒体设备集成运行是什么? 系统集成行业,是个什么样的行业?业内人士进。 猪肝可以蘸盐吃吗 手指头沾盐巴打一歇后语? 微博蘸盐是干嘛的 刷牙蘸食盐刷有好处吗? 狗肉是蘸酱油吃还是蘸盐吃?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干指姆蘸盐的歇后语 出生半个月的婴儿每天晚上打嗝怎么回事 面包蘸盐怎么做怎么吃 肉用开水煮熟后蘸盐吃,生黄瓜蘸盐吃是哪里的生活习俗. 酸芒果蘸盐好吗? 什么叫做“社会再生产”? 马克斯提出经济要通过哪四个环节进行循环? 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交换环节是干嘛?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其作用被称为最终目的和动力的是...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肚子容易长胖,哪些小妙招能拯救?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互相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始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 肚子长肉了,用什么锻炼可以减下来? 关于社会再生产里的四个环节 怎么才能防止长啤酒肚? 高中* 请问如何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句话中四个环节之间的顺序 如何赏析诗经《凯风》? 什么叫社会再生产过程? 长期坐着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防止小肚子变大? 国风·邶风·凯风的作品鉴赏 人们的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下列经济现象中,属于经济活动的分配环节 《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 有哪些可以防止赘肉,特别是肚皮上的赘肉,增长的好办法?除了转呼拉圈、仰卧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