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各位,我很急的,故都的秋阅读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3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41
《故都的秋》
一、主旨:
本文通过秋日故都的游踪,描写故都的秋色、秋声和秋意,突出表现了“色彩浓、回味永”这一北国之秋的特点,抒发作者向往、热爱北国秋色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分析:
1、结构层次
第一层(第1、2自然节):直抒北上之意是为了饱尝北国“清、静、悲凉”为特征的浓浓秋味和秋色,并以“南国之秋”为反衬,补充北上的理由。
第二层(第3—8自然节):选择典型景物尽情铺写以清、静、悲凉为特色的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这中间先后写到:小院秋色,落槐秋意,鸣蝉秋声,风雨秋凉,枣果秋景和诗文中的秋情,处处显露“清、静、悲凉”的特色,给人“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受。
第三层(第9、10自然节):再以南国之秋为对比,照应开应,抒发无限的留恋挚爱之情。
2、文章重点要把握“故都之秋”的特点:以“清、静、悲凉”为特色的“色彩浓、回味永”,它给人的感受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瑟”。
三、艺术分析:
1、结构以“故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为线索。
2、先后两次写南国之秋是运用了铺垫反衬和对比衬托的技巧来突出“北国之秋”的“色彩浓、回味永”。
3、记游中包含挚爱北国之秋之情。叙事、议论、抒情、描写交错运用,增强文章的美感。
四、知识要点:
1、作者:郁达夫。创造社成员,左联成员,“自叙传”体的小说创作,代表作《薄奠》等等。
2、文体:记游散文。
3、两处写“南国之秋”的在全文中的作用和手法技巧。
4、“北国之秋”的特色和感受。
5、全文线索:“色彩浓、回味永”。
6、抒情、记叙、描写、议论的交替运用。(具体内容参见提示)。
五、重要段落分析:
1、“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黄犬之与骆驼。”(见教材)
本段描写了南国秋景,以反衬手法来显示北国“色彩浓、回味永”的秋之特色。同时还运用比喻,通过四句排比式的对比,使南北之秋的不同特点表现得更鲜明强烈、形象生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41
1、最简洁的概括是:北国之秋“浓”(具体特点为“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2、3—9段共描绘了5幅图景,可拟如下小标题:秋院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潇潇、秋果累累
3、“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直接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
我的原创哦!
拜托各位,我很急的,故都的秋阅读答案
1、结构以“故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为线索。2、先后两次写南国之秋是运用了铺垫反衬和对比衬托的技巧来突出“北国之秋”的“色彩浓、回味永”。3、记游中包含挚爱北国之秋之情。叙事、议论、抒情、描写交错运用,增强文章的美感。四、知识要点:1、作者:郁达夫。创造社成员,左联成员,“自叙传...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怎样表现故都的秋的静和悲...
静:衰弱的蝉声极其细微,却能听到,说明坏境的幽静.悲凉:秋蝉以衰弱的蝉声啼唱着即将消逝的生命,令作者感到肃索的秋意.
推荐一些词藻华丽的散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