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2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6:26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
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这应当说是这一整首诗里,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是起到一个收尾作用的一句,每个人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那手中都握着宝剑,而且一个个都视死如归。最后的这两句,可以说是把战争的一个经过,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使得这首诗,顿时之间,变得凝重起来。
出自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原诗:
《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义: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扩展资料: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综观李贺的这首诗,先是写景,随后由景写到现实,写到了敌军,与我军的一个态势,当时的敌军,已经是兵临城下,但是读完了这一整首诗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城里的将军和士兵,一个个都没有退却,做了各种准备,而且视死如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太守行 (李贺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6:26
本句出自《雁门太守行》,它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多介绍战争场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6:27
本句出自《雁门太守行》,它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多介绍战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