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38
因为人民群众过元宵节的狂欢、大闹特闹,所以是闹元宵。
这个“闹”字的由来,有两段有趣的民间轶事。
传说,古代的元宵节,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 ,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闹元宵” 。
还有另一个传说,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因为这种群众的狂欢,显然体现了这个“闹”字,传达出百姓对于来年的美好期望与热切生活的企盼,所以“闹”元宵的说法便沿袭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56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31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体现在:正月十五晚上,人们点起万盏彩灯,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道教文化中,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传说此日他会下到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赐福”。汉武帝也会于这一日,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古人常把夜称为“宵”,正月又称元月,故而称“元宵”,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定为民间节日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2:22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民间又称‘正月半’,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旧时的习俗是:晨起烧香和烧黄元纸敬神,早饭吃圆子,傍晚家家门前张灯结彩。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元宵节“闹”的方式很多,有张灯、观灯、猜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等。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