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5 03: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8:13
刚开始是因为道家的老子而得名,后来慢慢演化成俗语的 。 关于老子称呼的来历,有人提出了“如果老子姓李名耳,那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这一疑问。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老子一出生就白发皓首,故称老子”的提法,对于这种传说,不足为信。但据古文字学家高亨(1900-1986)考证,他认为古代只有“老”姓,而无“李”姓。李姓乃晚出之姓,就是说,老子原本就是姓老的。作为一家之言,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思路。 “老子”一词究竟作何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没有定论,难免让人望文生义,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这位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的深入理解,而且还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美国学者J·梅西就是因为对中国文化认识的不足,以至于闹出“老子这个名字,解释就是‘老少年’或‘老孩子’的意思”这样的笑话。即使对中国文化具有独到研究的伟大思想家罗素,尽管他译成 “老哲学家”,也并不贴切而让人满意。 据《史记》传文中说:“老子者,姓李氏,名耳,谥曰聃。”从《庄子》一书中同一段话,前称老聃,接着又称老子,即可以肯定老子就是老聃。至于何以称“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看来还真就得进行一番探赜索隐。 从“老”一词来看,《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白也。”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甲骨文)象老者倚杖之形。”除此表须发皆白的长者之外,古时还表对某些臣僚的尊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杜预注:“天子大夫称老。”那么,无论是这位骑青牛出关时须发皆白的形象,还是司马迁提到他所担任的“周守藏室之史”这一官职,似乎都应是尊称。 古文字学家高亨在其《老子正诂·前记》提到的古有老姓而无李姓,无论《世本》中的“颛顼子有老童”也好,亦无论《左传·成公十五年》中的“宋有司马老佐”,抑或《左传·昭公十四年》中的“鲁有司徒老祁”,只能证明古时有老姓而已。至于《风俗通义》中的“老氏,颛帝子老童之后”,则属后人牵强附会,不足为凭。再者,对于 “古代只有‘老’姓,而无‘李’姓”,由此断定“李姓乃晚出之姓”,也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按先秦封建宗法制度,不管君主还是诸侯,只有庶出的第五代才可改姓,例如孔子先祖由姓子改为姓孔,是由其十四祖微子启归顺周朝后被封为上公,立国于宋,遂成为这一诸侯国第一代君主。其后到先祖弗父何谢绝君位由“公”过渡到“卿”,直到失去“公”这一地位至五代孔父嘉,才根据周礼规定“别为公族”,即族人出五服须另立一宗,这才以其字为姓,自此形成孔氏家族的族姓。那么,作为“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既非“公”又非“卿”,无非是个周天子的图书管理员,根本就不涉及出五服须另立一宗,所以“李姓乃晚出之姓”一说难以成立。 从“子”来讲,当时称“子”的如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庄子、惠子、告子等,都在姓氏下面加个“子”字,系古代士大夫的通称。如《公羊传·宣公六年》:“子大夫也。”何休注:“古者士大夫通曰子。” 综上所述,“老”者,并非姓氏,与“子”皆为尊称,意指资深的学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8:13
这样就是说自己是别人的爸爸[老子通常是指爸爸]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8:14
过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说明父亲(老子)的地位和权威,所以大家都想当老子了。如果是“儿要父亡,父不得不亡”的话,恐怕大家都要争着当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