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19
有媒体报道,中国传统痰盂在亚马逊上架,售价达60多美元,亚马逊商品页面称其为经典中国古董、工艺品,还称它为1960年代中国传统的果盘,可放水果和红酒。
这个消息很快在跨境电商圈疯传,不少哭笑不得的中国网友在页面下留言,向外国购买者澄清痰盂的身份。“这是中国的痰盂,有时候也被用作小孩子方便的器具。”一个评论写道。
一个在国内*十年代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物件,为何一到国外就华丽转身,变成如此高大上的餐桌饰品了呢?这会不会是我们老眼昏花看错了呢?可是一对比我们就知道了,这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尿盆。
这位卖家朋友还认认真真地给这条listing写了文案介绍,翻译过来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传统果篮,色彩绚丽,图案精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生活的幸福。接下来,还对该产品的尺码、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位卖家就乐观地认为,抛开中国观念去看待这类产品,利用中西文化差异去挣老外的钱,或许真的是一个新的选品方向,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和好奇心,且利润可观!
也不怪没见过痰盂的外国人用它来喝酒,商代的酒樽和痰盂的器型确实有点像。其实痰盂也就是个容器,因为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让国人有了相同的使用习惯,对于不了解的外国人来说,便有了他们的发挥空间。除了痰盂,时尚产业也紧盯着中国的家居用品,比如——澡堂子必备洗漱篮子。
曾经有一个时期,痰盂不仅仅在中国家庭中普及,而是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公共场合,例如著名的美国高盛集团总裁西德尼文伯格,在1907年找到的第一份华尔街上的工作就是专门清痰盂的清洁工。连投资银行这种高上大的场合居然也有这么多痰盂。
痰盂和吐痰的爱好,似乎伴随着历史的大多数时期,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一个痰盂,是从安徽的西汉阜阳双古堆汝阴侯墓中发现的,墓主人去另一个世界也离不开它,到底是有多喜爱。
2000年前的痰盂
吐痰是一项人类固有的生理反应,但在现代,吐痰却日益成为大家认为要“隐私化处理”的一项社会行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该杜绝随地吐痰的行为,甚至在近代,很多人将吐痰的行为和中国人的国民性相联。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记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历史的《魏书》中有这么一件事:
太后的侍从杨津,有次陪侍时忽然要咳嗽,实在忍不住于是举起袖子把痰咳到了袖子里,被太后看到了,太后大加赞赏,不但赏了钱还升官以示鼓励。李鸿章的痰盂很有名,从反面来说,我们可以看出,大概当时连皇宫里随地吐痰现象也层出不穷,与至于偶尔来一个不随地吐的,都可因此得到重赏。
在北魏时期,随地吐痰应该是一件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都非常普遍的社会习惯。只有少数有洁癖的人会感到不快。
到我国古代某些时候,也确实有处罚乱吐痰的有关记述。《明史·礼志》云:“太祀南郊,帝御斋宫,入坛唾地者有罪。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这项法令的实施范围似乎只是国家级的高规格祭祀场所。而在其他国家古代历史上,情况似乎没有太多不同,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英国意大利,都出现了零星的反对随地吐痰的法律,但实施的效果非常可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19
痰盂还是比较有年代感的,痰盂是一种器皿,其实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在周代时就开始有各种材料制成的痰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19
痰盂和酒器外表类似,在中国被用来盛放吐的痰,中国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吐痰不卫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20
唾壶在东汉时即已出现,三国、西晋时越窑大量烧制青瓷唾壶,其造型多为撇口、圆球腹、高圈足,东晋后逐渐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时又配以盖和托盘。《晋书·王敦传》载王敦常于酒后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并以如意打唾壶为节,以致壶边尽缺,后世遂以“唾壶击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日本从传入唾壶,于平安时代成为一种室内摆设。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21
因为享受,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为父亲发明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有的奢华,有的荒淫。因此严嵩被称为史上最会享受的奸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发明了一种“香痰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