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3
北流市民乐镇85岁的陈阿婆像往常一样拎起锄头、扫帚等工具,开始义务为镇里打扫街道、清除隔离带的杂草。这样的劳动,她已经坚持了20多年。见记者来采访,她有些不知所措,说自己只是帮大家做点好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随即匆匆消失在人群中。陈阿婆的一位儿媳告诉记者,老人早年与丈夫离婚,因种种原因自己一个人住,性格渐渐变得孤僻起来,家里人想给她带点吃的、用的东西,都得由她的好姐妹蔡阿姨转交。蔡阿姨说陈阿婆精神受了刺激,因此把义务做好事作为精神寄托。
弄清了老人20多年义务为镇里做好事的原因,记者心里却沉重起来。老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谁来慰藉农村老人心里的孤单,对他们做好“精神赡养”?
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更令人担忧。记者查看很多资料发现,在农村,不少老年人精神需求难以满足,其原因多种多样:村里*多注重对老人的物质赡养,难以顾及他们的精神需求;产业化发展带来大家庭分解,就多数老人而言,几世同堂已是梦想,儿孙绕膝也难成现实;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得不到子女照顾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精神赡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有哪些特点?下面来看一看。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三、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但也有三成多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选择扛不过去时再找医生。他们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体很好,头痛感冒扛一下就过去了,不用找医生外,大多数人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农村老年人平时是找村里的医生看病,有15.8%的农村老年人平时在乡卫生院看病。可见,村里的医生和乡卫生院担负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平时看病就医的重任。但有近3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4
随遇而安,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拖累孩子,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不会去给孩子添麻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4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挺好的,因为他们没有房贷和金钱上的压力,而且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心态不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35
调查研究显示,在心理健康方面,只有不到四成的农村老年人完全没有抑郁症状,相当多的农村老年人表现出轻度抑郁和中度抑郁的症状。可能老人常年独居在家,身边没有子女的陪伴,加之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不方便,身体的病痛,心理上的孤寂,使老人有精神上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