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3:01
面人、糖人、糖画、泥人、糖人、泥塑、木雕、影雕、盐雕、剪纸、剪影、木偶、布艺、玻璃拉丝、琉璃坊、葫芦烙花、串珠工艺、纸雕、蛋雕、核桃雕刻、花鸟字画、木版年画、大米刻字、民间玩具、手工编戒指、纸雕、豆艺、香包、草编、中国结、布贴画、丝网花、铜艺自行车、篆刻、魔术气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19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53
河南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和焦作的云台山,登封的少林寺等都是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45
1、盘古神话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其特征包含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寓意,深以表达其一生及以造就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内容表述了主人公盘古的出身、创世、造物、灭亡的主要四大经历。
盘古大神的故事是神话史上古已有之且久远的传说;体现着创造者盘古那无私的伟大奉献,给整个宇宙造福,给全世界留下许多美物而丰富精彩的神奇艺术和杰作,最终完成使命而倒下,成就却永远的保存于地球,成为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是民俗古老而不朽的著名神话故事。
2、木兰传说
木兰传说,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汉黄陂区地方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
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至今,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3、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4、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5、越调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生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是越调的母调。
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坠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盘古神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5:53
1、 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2、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3、 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 白蛇闹许仙传说 (鹤壁市淇滨区)
5、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遂平县)
6、 柳毅的传说 (卫辉市)
7、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
8、 邵原创世神话群 (济源市邵原镇)
9、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 (固始县)
10、 愚公移山传说 (济源市)
11、 赵氏孤儿传说 (温县)
12、 大禹神话传说 (禹州市)
13、 王莽撵刘秀传说 (西平县、遂平县)
14、 灵宝黄帝传说 (灵宝市)
民间美术(9项)
1、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 黄河澄泥砚 (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
3、 汴京灯笼张 (开封市)
4、 柘城李秀山泥塑 (柘城县)
5、 农民画 (舞阳县、汝南县)
6、 虢州石砚 (灵宝市)
7、 秦氏绢艺 (滑县)
8、 方城石猴 (方城县)
9、 民间剪纸 (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民间音乐 (13项)
1、 板头曲(南阳市)
2、 中州筝派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 筹音乐 (许昌市)
4、 司马懿得胜鼓(温县)
5、 超化吹歌 (新密市)
6、 唢呐 (沁阳市)
7、 大铜器 (西平县、遂平县、郏县)
8、 河南盘鼓 武陟县、开封县)
9、 官会响锣 (项城市)
10、 轧琴 (舞钢市)
11、 信阳民歌 (信阳市)
12、 郑王词曲 (沁阳市)
13、 西坪民歌 (西峡县)
民间舞蹈(13项)
1、火龙舞 (孟州市)
2、苏家作龙凤灯 (博爱县)
3、高抬火轿 (沁阳市)
4、齐天圣鼓 (灵宝市)
5、*秧歌 (项城市)
6、大仵民间舞蹈 (柘城县)
7、跑帷子 (汤阴县)
8、花挑舞 (固始县)
9、艾庄铜器舞 (许昌县)
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
11、麒麟舞 (兰考县、睢县)
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 (商城县)
13、双人旱船舞 (临颖县)
民间戏剧及曲艺(28项)
1、 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2、 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 越调(周口市)
4、 大弦戏(滑县、濮阳县)
5、 罗卷戏 (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
6、 目连戏(南乐县)
7、 道情(太康县)
8、 宛梆(内乡县)
9、 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
10、 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1、 皮影戏 (灵宝市、罗山县)
12、 杠天神 (新蔡县)
13、 怀梆 (沁阳市)
14、 河洛大鼓(洛阳市)
15、 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16、 王屋琴书 (济源市)
17、 灶书 (固始县)
18、 丝弦道 (平舆县)
19、 锣鼓书 (三门峡市)
20、 清丰县柳子戏 (清丰县)
21、 河阳花鼓戏 (孟州市)
22、 二股弦 (武陟县)
23、 光山花鼓戏 (光山县)
24、 南阳曲艺 (南阳市)
25、 扁担戏 (新蔡县)
26、 扬高戏 (三门峡市)
27、 二夹弦 (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
28、 落腔 (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
体育竞技及杂技(2项)
1、东北庄杂技 (濮阳市)
2、心意六合拳 (漯河市、淮阳县)
手工技艺(13项)
1、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
2、 钧瓷烧制技艺 (禹州市)
3、 镇平玉雕工艺 (镇平县)
4、 泥咕咕 (浚县)
5、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 (西平县)
6、 汝瓷烧制技艺 (宝丰县、汝州市)
7、 唐三彩 (洛阳市)
8、 汴绣工艺 (开封市)
9、 太平车制作技艺 (平舆县)
10、 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 (修武县)
11、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 (武陟县)
12、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 (上蔡县)
13、 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
民俗节庆(6项)
1、“重阳节”民俗 (上蔡县)
2、大营社火 (陕县)
3、浚县民间社火 (浚县)
4、打铁花 (确山县)
5、地坑院民俗 (陕县)
6、东西常骂社火 (灵宝市)
文化空间(10项)
1、 马街书会 (宝丰县)
2、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
3、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
4、 老子生日祭典 (鹿邑县)
5、 帝舜传说 (濮阳县)
6、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新郑市)
7、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 (洛阳市)
8、 嫘祖祭典 (西平县)
9、 火神祭祀 (商丘市睢阳区)
10、 中岳古庙会 (郑州市)
民间知识(8项)
1、 少林功夫(少林寺)
2、 太极拳(温县)
3、 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4、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 (洛阳市)
5、 洛阳水席 (洛阳市)
6、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 (开封市)
7、 开封马豫兴桶子鸡 (开封市)
8、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 (开封市)
中医中药(5项)
1、洛阳正骨 (洛阳市)
2、百泉药会(辉县市)
3、针灸铜人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4、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焦作市)
5、禹州中医中药炮制技艺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