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9:33
1.正构烷烃分布特征
百色盆地西部坳陷北斜坡和江泽构造带的原油(油砂)正烷烃分布相似,均呈双峰型分布(图3.13a),主峰碳数分别在C19和C27,表明成油母质中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双重生源。东部原油的正烷烃分布主要有前峰型、后峰型和双峰—平台型3种分布模式。
前峰型的主峰碳数在C19~C21之间(图3.13b),位于坳陷中、东部的上法、子寅、仑圩油田原油及塘寨、花茶油田部分原油正烷烃属此分布模式,说明除成熟度较高有所影响外,水生生物有机质在其生源中占有重要比例。
后峰型分布模式:主峰碳数高达C27,以花茶油田的仑4井等原油为代表,表明其有机质生源中陆源高等植物占优势(图3.13c)。
双峰-平台型分布模式:主峰碳数在C19~C29之间,位于坳陷西部的田阳、雷公和那坤构造带的原油为代表,平台型可能是由于成熟度较高使原来的双峰型分布演变而成。这种正烷烃分布模式表明具有陆源和水生生物两种生源。
2.原油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类异戊二烯烃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结构单元的链状支链烷烃,在原油中植烷系列是主要的类异戊二烯烃。该系列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a植基侧链。在氧化的沉积、成岩条件下植基中的植醇被氧化成羧酸,脱羧后形成姥鲛烷(iC19);在还原的条件下植醇则被还原成为植烷(iC20);因而w(Pr)/w(Ph)可用于判断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在热力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碳链的断裂,形成C14、C15、C16、C18同系列化合物。该系列化合物还可能来源于其他的生物先质物,如叶绿素b、细菌叶绿素a、生育酚、胡萝卜色素和蜡质,嗜盐细菌和甲烷菌中也富含这类先质。
图3.13c 后峰型原油饱和烃色谱特征
图3.13b 前峰型原油饱和烃色谱特征
百色盆地原油的重要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是异戊二烯烷烃化合物相对丰富,这主要与第三纪沉积环境与生源有关。原油的w(Pr)/w(Ph)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总体上,西部坳陷和东部坳陷西部地区的原油w(Pr)/w(Ph)较高,大多在3.0以上;而东部坳陷中、东部的原油w(Pr)/w(Ph)相对低些,一般在2.0~3.0范围。据此,可以说明盆地原油的烃源岩应形成于偏氧化性的淡水湖相,这与沉积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从图3.14原油的w(Pr)/w(nC17)、w(Ph)/w(nC18)分布图上可见,东部坳陷中、东部的塘寨、子寅、仑圩、上法等构造带的原油数据点均位于一线上,说明其成油母质有相近的沉积环境。而位于西部坳陷和东部坳陷西部的田阳、雷公、那坤、三今构造带原油及花茶构造带部分原油的这两参数值分布范围明显不同,数据点偏向w(Pr)/w(nC17)轴线一侧,表明其沉积环境的氧化性相对较高。
图3.14 原油的w(Pr)/w(nC17)、w(Ph)/w(nC18)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