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35
古代一个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每刻约合现在的15分钟。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分左右。
古人认为人死阴气太盛,故选在一日阳气最盛时行刑,方能压制。当为正午12点,此时间是根据西安时间所定。中国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东经108度54分),后改为北京(东经116度43分),两地时差约45分钟,但仍以西安阳气最盛时行刑。即北京地区午时三刻正为西安地区午正。
扩展资料:
百刻制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36
因为……比如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分为八刻,午时四刻就是12点。12点处于午时正中间,所以习惯性称为午正,所以一般就没有四刻的说法了。不过有五刻,六刻之类的说法,您没听过,只是因为现代不用这种计时法了。所以您说的时间就是戌时七刻,或者叫戌正三刻。几年的问题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帮到您。还有补充下,以前用的是百刻制,一刻真正的时间是14.4分钟,后来西方传入时钟,我国改为九十六刻制,15分钟为一刻,为了方便我还是习惯性的用了15分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36
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一刻20分钟一时辰三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3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8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