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2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2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这些句子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写作背景: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2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22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亲,稍等一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的东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