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4:30
《第九交响曲》又名为《合唱交响曲》是由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曲,于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该曲首演于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该曲一共四个乐章,一直以来,该组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3)从深层反映了贝多芬晚期的思想。当时他非常压抑痛苦,生活日益贫困,在创作上已沉默数年。他在苦闷中反复思索和酝酿,最后不顾黑暗的现实和政局,毅然写出了这部宏伟的作品,大胆地表现了他对封建复辟的否定和批判。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大大地加长了篇幅。他还为第四乐章安排了一段漫长的引子。第一乐章的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人们似乎看到勇士们不断地冲击关口,前仆后继,去夺取胜利。第二乐章通常应该是慢板,而贝多芬却用了极活泼的快板,表现出明朗振奋的主题。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但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加以创新,用平缓的旋律来表现柔美,使之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第九交响曲》的精髓。它通常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序奏中,前三个乐章的基本主题依次重现,最后用木管徐徐引出了《欢乐颂》,作品的主题终于出现了!在这里,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只选用了全诗的第一节、第二节的前半部分,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部分,不仅表达了原诗的精神气度,而且还超过了席勒原诗的境界。伴随着*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渴望,“对人类充满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永远要相爱。朋友们,在那天堂上,仁爱上帝眷顾我们。”在第四乐章的最后,壮丽肃穆的气氛被推到极致,在一片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中,《欢乐颂》登上了整个交响曲的顶峰,唱响了整个宇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贝多芬也被尊称为“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