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戊需六君子的 历史事迹谁知道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1
1898年中国戊戍变法在顽固派
*下失败了,有六位新政参与者被
砍了头,他们是谭嗣同、杨深秀、林旭、
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时人概称之为
“戊戌六君子”。所谓“君子,’,按传统观
念,乃是指品行高尚有操节之人,按这
个标准,被害六人是否全当得起“君
子”美称,我看大有商榷余地。,
谭嗣同是顽固派亚欲除之而后快
的“首恶”,他是一位敢于冲块封建网
罗的勇士,“君子”之称,实在还不足以
彰其烈、他老子谭继询乃湖北巡抚,他
要在湖北做个“衙内”,称王称霸,谁敢
说他个不字?可他不做那种浪荡公子,
他走正路,拼命读书。官迷吗?不,他博
览群书,却鄙视科举。老爷子当然希望
儿子有出息,花钱给他捐了个江苏候
补知府,要是谭嗣.同找他父亲老同事、
老朋友走走路子,在那些老糊徐面前
诌声媚气装装孙子,那也早补土了,可
他不来这神套,他一牛追求的,是堂堂
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国家民族有危
难,他挺身而出,不怕担风险,从倡导
新政于湖南,到关键时刻进京辅佐新
政,走在刀锋上,从来没有露出畏怯之
色。老父恐其贾祸,一月三书促之归,
谭嗣同说:“老夫昏髦,不足与谋”,我
行我素;政变发生后,胆小的避之不
及,他仍在北京城东奔西走,要救被囚
的光绪;人家劝他走,他说各国变法,
无不汇流血而成,中国没有流血,“此
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决意以自己的鲜血惊醒激励国
人。莱市口刑场杀气森森,谭嗣同正气
凛然若天神s子手举起了屠刀,烈士
奋力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气魄!千古
英雄,孰烈于斯!
林旭是个白衣秀士,福建侯官人,
小个子,面貌俊美,少孤贫、好读书,文
章冠乡里,同邑沈葆祯(林则徐女婿、
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之子沈瑜庆返里
省墓归,与之接谈,立刻为之倾倒,许
以小女,招赘金陵;维新思潮起,林旭
拜康有为门下;荣禄(顽固派中坚人
物,时任直隶总督)曾为福建将军,爱
闽人,慕其才,聘召入幕,颇示笼络,但
林旭没有为功名利禄而曲意逢媚荣
禄,相反,游说荣禄,把变法讲坛摆到
荣禄幕中;百日维新,进京担任军机章
京后,他嫉恶如仇,力倡开议院,大胆
上书,“参政十日,朝士侧目”;被捕人
狱后,泰然自若,“时时作微笑”,就刑
时,厉责何罪,神色不变,死时年仅24
岁。
除了谭、林二人,“六君子”中还有
一位猛将,他是御史杨深秀。杨深秀是
由西大儒,对经史考据有深湛的研究,
曾受聘为山西会德堂书院院长,后来
中进士,当过刑部郎中,光绪二十三年
(isv})迁山东道监察御史。与谭、林二
人不同,维新运动兴起时,杨深秀已年
近so岁,在封建官场中,到了他这个
年纪,大都已棱角磨尽,只会磕头,不
敢说话了。杨深秀的可贵,在于他超越
了封建官僚堕落的一般规律,疾风劲
草,老而弥坚,他一次次挺身而出,为
维新派代笔上疏,吁请皇帝御门誓众,
推行新政。并且,作为一名监察官,在
百日维新当中,他不怕得罪权贵,勇敢
地上疏弹幼朝中显要权贵人物,如顽
固派的铁杆儿人物、礼部尚书怀塔布,
锋芒直刺顽固派心窝;尤其可贵的是,
政变发生后,不少涉足新政的*纷
纷自罪以求脱解,杨深秀则上疏追洁
光绪被废之由,援引史事,要求慈禧撤
帘归政!并拟亲往南苑,说服董福祥举
兵勤王,儿子劝他别自蹈死路,杨深秀
厉声呵斥,训之以大义;在狱中,他坚
强不屈,写下了“缘继到头真不悔,未
知谁复请长缨”的豪迈诗句。据说杨深
秀居京20年,恶衣菲食、敝车赢马,生
活清苦;官至御史、操节不改。这样的
官吏在封建官场中是难得厂的。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其操守则稍
次,他比较懦弱,维新运动时,本是刑
部主事(六品小官)。甲午战争时曾义
愤上书吁请变法,所以在京城小有名
气。不过这位维新战士,毛病较多,爱
拍马屁。光绪二十三年张之洞六十大
寿,他祝表谈颂,称张乃,’命世先觉”、
“中国神智人”,“延我圣清之命,舍公
其谁哉?!”肉麻得很。且刘光第立场很
不坚定。军机处是皇帝办公的辅佐机
构,起上传下达、沟通上下的作用,由
于顽固派把持,光绪皇帝又无权撤换
那些军机大臣(需通过慈禧),新政难
以推行,为此光绪提拔了四位军机章
京(原来只干秘书活儿,俗称“小军
机与。“军机四卿”是光绪对付顽固派
的尖刀班,无疑要受到来自各方的压
力,风险是很大的。谭嗣同、林旭表现
都很勇敢,可是刘光第受命之初,就怕
得要命,想解职归田,由于圣命难违,
只好硬着头皮干,为了取得敌方谅解、
他一股劲儿表白自己“无新旧之见气
凡有大事,无不找守旧军机大臣商量,
并向皇帝进言,说:’’不能僧越大军机
之权!”处处为自己留退路。不过刘光
第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
湖南守旧分子罗织罪名奏请诛杀康、
梁,谭嗣同上书逐条批驳并最后写上
愿以全家百口相保,刘光第与谭嗣同
同值一班,也勇敢地在奏疏上署上自
己的名字,并对谭说:“仆不让君独为
君子!”一语惊人,使谭嗣同刮目相看;
9月28日提牢由西门出,刘光第了解
刑部习惯-—出东门则有,出西门则
死,他怒声责问提刑官:“未提审、未定
罪,即杀头耶?何昏馈乃尔!”昂首不
跪,慷慨就义。
杨锐,四川绵竹人,这人操守最成
问题。他是张之洞得意门生,长期在张
幕下效力,张倚之如心腹。1889年以
举人官内阁中书,在京供职近10年,
与张之洞书电往来不断,张之洞有子
在京,但有事托杨而不托子,足见他们
关系亲密之程度远逾于一般师生之
谊。张之洞是个风派人物,对于维新运
动,他一投足一举措都看风使舵,杨锐
可以说是他安在北京的眼线,朝政动
态、宫I'}1秘辛、都是靠杨锐一月二三密
札提供的。据查,杨锐在维新运动前
期,虽然名列强学会、保国会,但没有
什么积极主动的行动,相反,保国会成
立开大会时,其他人情绪激昂,他却
“当众假寐”,显出一副冷漠的态度;百
日维新开始后,他频频给张之洞写信,
汇报京师动态,并i毁康有为的变法
“固多谬妄”,对新政仍抱静观的态度;
光绪皇帝下诏让地方大僚推荐人才,
张之洞为了安插亲信,而自己又不便
出面,就托湖南巡抚陈宝哉举荐杨锐。
受陈之荐,杨锐获得r重用,但担任军
机章京后,杨锐并没有什么热情,在家
书中,他讥讽同列诸人为“新进喜事之
徒”,说“此地实难以久居”,“得便即抽
身而退”;9月4日,阴.挠新政的礼部
六堂官被一并革职,杨锐闻讯顿足叹
息,说:“皇上今又误听于康有为!殆
哉!”还把林旭(林与他同班值日)叫到
自己寓所,狠狠训斥了一顿。杨锐在值
半月,没有上过一纸变法奏折,对林旭
做事则每每掣肘,有时甚至于林旭写
什么签语,他不同意,强令改动三四
次。当政变的风声越来越紧,光绪密诏
他设法相救的时候,杨锐却说:“皇太
后亲掣天下以授之皇上,应宜遇事将
顺,行不去处,不宜固执己意。”政变发
生后,捕快来抓人,他说:“我当差方五
日,而未上一折,同遭祸,岂非冤孽
乎!”临刑之际,还提出“愿明心迹”,要
向慈禧申诉。在他座师这一面,杨锐一
被捕,张之洞就通过盛宣怀恳请军机
大臣王文韶设法营救,同时驰电天津
请荣禄转奏,愿以全家百口保杨锐,可
惜转电未至,北京已宣布行刑,杨锐蒙
冤就戮,张之洞和他的僚属为此涕零。
后来张之洞督两江,游鸡鸣寺,在当年
与杨锐昼夜酒谈的地方捐资建楼悼
念,取杨锐所诵“忧来豁蒙蔽”诗句,名
之“豁蒙楼”。—杨锐要“明”什么“心
迹”?无非是辩白自己与维新党人的区
别而已,草营人命的慈禧正在气头匕
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也杀了,真是冤枉
了他!
至于康广仁,也是屈死鬼。他是康
有为的弟弟,曾经在澳门办过弋知新
报》,写过一些鼓吹变更科举的文章,
不过态度很温和,胆小怕事。据梁启超
说,康广仁进京是为了给梁治病(康学
过西医)。在京期间,正是新旧两党势
如水火的时候,康广仁屡次三番要康
有为赶快逃离北京,说他阿哥“规模太
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
行太大”,并且,“力言新旧水火,大权
在后(慈禧),决无成功,何必冒祸?”他
早也说,晚也说,老在乃兄耳畔打退堂
鼓。康有为不听,他就找人疏通关节,
让人运动皇帝派遣康有为出使日本,
借此避开是非之地(不过最后没有成
功)。政变发生前,康有为接到密诏离
京南下,21日政变,慈禧要捕拿“罪魁
祸首”,头一个就是康有为,但康有为
在南下海轮上,受英*舰接应保护
去了香港。走漏了康有为,就拿他弟弟
撒气,康广仁就是这样被抓起来的。在
刑部监狱,他成天以头撞壁,又哭又
叫,说:“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
当。”狱卒来提牢,他又嚎陶大哭,刘光
第劝他说:“这是提审,不是就刑,别哭
别哭。”象哄孩子一样。不过刘光第也
没料到,清廷竟会不顾成法,未经审讯
就把他们押往刑一场处死。
卜对“戊戌六君子”的一味虚美,最
早应归咎于梁启超(戊戊政变记》,那
时他刚跑到日本,急于把事情公诸于
众。一方面因为海天睽隔,关于六君子
生死情况只能取之于传闻,无法一一
考实;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已牺牲的战
友(包括被误杀的杨锐),多少有一些
偏爱,同时,考虑到宣传效果,他充分
调动了自己的笔力,为六位死者写了
哀惋凄恻的传记。后代史著多沿袭梁
说,有的或限于篇幅,或专业性太强,
终未能使六君子真实面目澄清于众,
使各人未能在广大群众中获得恰当的
评价,这对已逝者不公,对后人也未尽
厥职,故特絮叨数纸,为诸君子一辩。
参考资料:郑小华-《戊戌六君子人品不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戊戌六君子是指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9月28日,6个人在菜市口被杀。
“百日维新”各项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和阻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垂帘听政”,并追捕和*维新派。林旭、刘光第、杨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捕,并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林旭,福建侯官人。他于1898年倡立闽学会。9月授四品卿衔章京,参与新政。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1898年他加入保国会,“百日维新”期间,升为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
杨锐,四川绵竹人。1898年参加保国会,后升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维新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898年任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戊戌政变发生前夕,为营救光绪帝,他只身造访袁世凯,劝其举兵营救光绪,听信袁世凯的谎言,寄希望于其身上,都被袁世凯出卖。政变发生后,被捕遇害,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康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1898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参与变法。戊戌政变,慈禧太后“训政”,他上疏诘问光绪帝被废原因,坚请归政,遂被捕遇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又比我快一步,我的机子太慢了,我撤,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1
1898年中国戊戍变法在顽固派
*下失败了,有六位新政参与者被
砍了头,他们是谭嗣同、杨深秀、林旭、
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时人概称之为
“戊戌六君子”。所谓“君子,’,按传统观
念,乃是指品行高尚有操节之人,按这
个标准,被害六人是否全当得起“君
子”美称,我看大有商榷余地。,
谭嗣同是顽固派亚欲除之而后快
的“首恶”,他是一位敢于冲块封建网
罗的勇士,“君子”之称,实在还不足以
彰其烈、他老子谭继询乃湖北巡抚,他
要在湖北做个“衙内”,称王称霸,谁敢
说他个不字?可他不做那种浪荡公子,
他走正路,拼命读书。官迷吗?不,他博
览群书,却鄙视科举。老爷子当然希望
儿子有出息,花钱给他捐了个江苏候
补知府,要是谭嗣.同找他父亲老同事、
老朋友走走路子,在那些老糊徐面前
诌声媚气装装孙子,那也早补土了,可
他不来这神套,他一牛追求的,是堂堂
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国家民族有危
难,他挺身而出,不怕担风险,从倡导
新政于湖南,到关键时刻进京辅佐新
政,走在刀锋上,从来没有露出畏怯之
色。老父恐其贾祸,一月三书促之归,
谭嗣同说:“老夫昏髦,不足与谋”,我
行我素;政变发生后,胆小的避之不
及,他仍在北京城东奔西走,要救被囚
的光绪;人家劝他走,他说各国变法,
无不汇流血而成,中国没有流血,“此
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决意以自己的鲜血惊醒激励国
人。莱市口刑场杀气森森,谭嗣同正气
凛然若天神s子手举起了屠刀,烈士
奋力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气魄!千古
英雄,孰烈于斯!
林旭是个白衣秀士,福建侯官人,
小个子,面貌俊美,少孤贫、好读书,文
章冠乡里,同邑沈葆祯(林则徐女婿、
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之子沈瑜庆返里
省墓归,与之接谈,立刻为之倾倒,许
以小女,招赘金陵;维新思潮起,林旭
拜康有为门下;荣禄(顽固派中坚人
物,时任直隶总督)曾为福建将军,爱
闽人,慕其才,聘召入幕,颇示笼络,但
林旭没有为功名利禄而曲意逢媚荣
禄,相反,游说荣禄,把变法讲坛摆到
荣禄幕中;百日维新,进京担任军机章
京后,他嫉恶如仇,力倡开议院,大胆
上书,“参政十日,朝士侧目”;被捕人
狱后,泰然自若,“时时作微笑”,就刑
时,厉责何罪,神色不变,死时年仅24
岁。
除了谭、林二人,“六君子”中还有
一位猛将,他是御史杨深秀。杨深秀是
由西大儒,对经史考据有深湛的研究,
曾受聘为山西会德堂书院院长,后来
中进士,当过刑部郎中,光绪二十三年
(isv})迁山东道监察御史。与谭、林二
人不同,维新运动兴起时,杨深秀已年
近so岁,在封建官场中,到了他这个
年纪,大都已棱角磨尽,只会磕头,不
敢说话了。杨深秀的可贵,在于他超越
了封建官僚堕落的一般规律,疾风劲
草,老而弥坚,他一次次挺身而出,为
维新派代笔上疏,吁请皇帝御门誓众,
推行新政。并且,作为一名监察官,在
百日维新当中,他不怕得罪权贵,勇敢
地上疏弹幼朝中显要权贵人物,如顽
固派的铁杆儿人物、礼部尚书怀塔布,
锋芒直刺顽固派心窝;尤其可贵的是,
政变发生后,不少涉足新政的*纷
纷自罪以求脱解,杨深秀则上疏追洁
光绪被废之由,援引史事,要求慈禧撤
帘归政!并拟亲往南苑,说服董福祥举
兵勤王,儿子劝他别自蹈死路,杨深秀
厉声呵斥,训之以大义;在狱中,他坚
强不屈,写下了“缘继到头真不悔,未
知谁复请长缨”的豪迈诗句。据说杨深
秀居京20年,恶衣菲食、敝车赢马,生
活清苦;官至御史、操节不改。这样的
官吏在封建官场中是难得厂的。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其操守则稍
次,他比较懦弱,维新运动时,本是刑
部主事(六品小官)。甲午战争时曾义
愤上书吁请变法,所以在京城小有名
气。不过这位维新战士,毛病较多,爱
拍马屁。光绪二十三年张之洞六十大
寿,他祝表谈颂,称张乃,’命世先觉”、
“中国神智人”,“延我圣清之命,舍公
其谁哉?!”肉麻得很。且刘光第立场很
不坚定。军机处是皇帝办公的辅佐机
构,起上传下达、沟通上下的作用,由
于顽固派把持,光绪皇帝又无权撤换
那些军机大臣(需通过慈禧),新政难
以推行,为此光绪提拔了四位军机章
京(原来只干秘书活儿,俗称“小军
机与。“军机四卿”是光绪对付顽固派
的尖刀班,无疑要受到来自各方的压
力,风险是很大的。谭嗣同、林旭表现
都很勇敢,可是刘光第受命之初,就怕
得要命,想解职归田,由于圣命难违,
只好硬着头皮干,为了取得敌方谅解、
他一股劲儿表白自己“无新旧之见气
凡有大事,无不找守旧军机大臣商量,
并向皇帝进言,说:’’不能僧越大军机
之权!”处处为自己留退路。不过刘光
第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
湖南守旧分子罗织罪名奏请诛杀康、
梁,谭嗣同上书逐条批驳并最后写上
愿以全家百口相保,刘光第与谭嗣同
同值一班,也勇敢地在奏疏上署上自
己的名字,并对谭说:“仆不让君独为
君子!”一语惊人,使谭嗣同刮目相看;
9月28日提牢由西门出,刘光第了解
刑部习惯-—出东门则有,出西门则
死,他怒声责问提刑官:“未提审、未定
罪,即杀头耶?何昏馈乃尔!”昂首不
跪,慷慨就义。
杨锐,四川绵竹人,这人操守最成
问题。他是张之洞得意门生,长期在张
幕下效力,张倚之如心腹。1889年以
举人官内阁中书,在京供职近10年,
与张之洞书电往来不断,张之洞有子
在京,但有事托杨而不托子,足见他们
关系亲密之程度远逾于一般师生之
谊。张之洞是个风派人物,对于维新运
动,他一投足一举措都看风使舵,杨锐
可以说是他安在北京的眼线,朝政动
态、宫I'}1秘辛、都是靠杨锐一月二三密
札提供的。据查,杨锐在维新运动前
期,虽然名列强学会、保国会,但没有
什么积极主动的行动,相反,保国会成
立开大会时,其他人情绪激昂,他却
“当众假寐”,显出一副冷漠的态度;百
日维新开始后,他频频给张之洞写信,
汇报京师动态,并i毁康有为的变法
“固多谬妄”,对新政仍抱静观的态度;
光绪皇帝下诏让地方大僚推荐人才,
张之洞为了安插亲信,而自己又不便
出面,就托湖南巡抚陈宝哉举荐杨锐。
受陈之荐,杨锐获得r重用,但担任军
机章京后,杨锐并没有什么热情,在家
书中,他讥讽同列诸人为“新进喜事之
徒”,说“此地实难以久居”,“得便即抽
身而退”;9月4日,阴.挠新政的礼部
六堂官被一并革职,杨锐闻讯顿足叹
息,说:“皇上今又误听于康有为!殆
哉!”还把林旭(林与他同班值日)叫到
自己寓所,狠狠训斥了一顿。杨锐在值
半月,没有上过一纸变法奏折,对林旭
做事则每每掣肘,有时甚至于林旭写
什么签语,他不同意,强令改动三四
次。当政变的风声越来越紧,光绪密诏
他设法相救的时候,杨锐却说:“皇太
后亲掣天下以授之皇上,应宜遇事将
顺,行不去处,不宜固执己意。”政变发
生后,捕快来抓人,他说:“我当差方五
日,而未上一折,同遭祸,岂非冤孽
乎!”临刑之际,还提出“愿明心迹”,要
向慈禧申诉。在他座师这一面,杨锐一
被捕,张之洞就通过盛宣怀恳请军机
大臣王文韶设法营救,同时驰电天津
请荣禄转奏,愿以全家百口保杨锐,可
惜转电未至,北京已宣布行刑,杨锐蒙
冤就戮,张之洞和他的僚属为此涕零。
后来张之洞督两江,游鸡鸣寺,在当年
与杨锐昼夜酒谈的地方捐资建楼悼
念,取杨锐所诵“忧来豁蒙蔽”诗句,名
之“豁蒙楼”。—杨锐要“明”什么“心
迹”?无非是辩白自己与维新党人的区
别而已,草营人命的慈禧正在气头匕
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也杀了,真是冤枉
了他!
至于康广仁,也是屈死鬼。他是康
有为的弟弟,曾经在澳门办过弋知新
报》,写过一些鼓吹变更科举的文章,
不过态度很温和,胆小怕事。据梁启超
说,康广仁进京是为了给梁治病(康学
过西医)。在京期间,正是新旧两党势
如水火的时候,康广仁屡次三番要康
有为赶快逃离北京,说他阿哥“规模太
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
行太大”,并且,“力言新旧水火,大权
在后(慈禧),决无成功,何必冒祸?”他
早也说,晚也说,老在乃兄耳畔打退堂
鼓。康有为不听,他就找人疏通关节,
让人运动皇帝派遣康有为出使日本,
借此避开是非之地(不过最后没有成
功)。政变发生前,康有为接到密诏离
京南下,21日政变,慈禧要捕拿“罪魁
祸首”,头一个就是康有为,但康有为
在南下海轮上,受英*舰接应保护
去了香港。走漏了康有为,就拿他弟弟
撒气,康广仁就是这样被抓起来的。在
刑部监狱,他成天以头撞壁,又哭又
叫,说:“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
当。”狱卒来提牢,他又嚎陶大哭,刘光
第劝他说:“这是提审,不是就刑,别哭
别哭。”象哄孩子一样。不过刘光第也
没料到,清廷竟会不顾成法,未经审讯
就把他们押往刑一场处死。
卜对“戊戌六君子”的一味虚美,最
早应归咎于梁启超(戊戊政变记》,那
时他刚跑到日本,急于把事情公诸于
众。一方面因为海天睽隔,关于六君子
生死情况只能取之于传闻,无法一一
考实;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已牺牲的战
友(包括被误杀的杨锐),多少有一些
偏爱,同时,考虑到宣传效果,他充分
调动了自己的笔力,为六位死者写了
哀惋凄恻的传记。后代史著多沿袭梁
说,有的或限于篇幅,或专业性太强,
终未能使六君子真实面目澄清于众,
使各人未能在广大群众中获得恰当的
评价,这对已逝者不公,对后人也未尽
厥职,故特絮叨数纸,为诸君子一辩。
参考资料:郑小华-《戊戌六君子人品不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1
1898年中国戊戍变法在顽固派
*下失败了,有六位新政参与者被
砍了头,他们是谭嗣同、杨深秀、林旭、
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时人概称之为
“戊戌六君子”。所谓“君子,’,按传统观
念,乃是指品行高尚有操节之人,按这
个标准,被害六人是否全当得起“君
子”美称,我看大有商榷余地。,
谭嗣同是顽固派亚欲除之而后快
的“首恶”,他是一位敢于冲块封建网
罗的勇士,“君子”之称,实在还不足以
彰其烈、他老子谭继询乃湖北巡抚,他
要在湖北做个“衙内”,称王称霸,谁敢
说他个不字?可他不做那种浪荡公子,
他走正路,拼命读书。官迷吗?不,他博
览群书,却鄙视科举。老爷子当然希望
儿子有出息,花钱给他捐了个江苏候
补知府,要是谭嗣.同找他父亲老同事、
老朋友走走路子,在那些老糊徐面前
诌声媚气装装孙子,那也早补土了,可
他不来这神套,他一牛追求的,是堂堂
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国家民族有危
难,他挺身而出,不怕担风险,从倡导
新政于湖南,到关键时刻进京辅佐新
政,走在刀锋上,从来没有露出畏怯之
色。老父恐其贾祸,一月三书促之归,
谭嗣同说:“老夫昏髦,不足与谋”,我
行我素;政变发生后,胆小的避之不
及,他仍在北京城东奔西走,要救被囚
的光绪;人家劝他走,他说各国变法,
无不汇流血而成,中国没有流血,“此
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决意以自己的鲜血惊醒激励国
人。莱市口刑场杀气森森,谭嗣同正气
凛然若天神s子手举起了屠刀,烈士
奋力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何等气魄!千古
英雄,孰烈于斯!
林旭是个白衣秀士,福建侯官人,
小个子,面貌俊美,少孤贫、好读书,文
章冠乡里,同邑沈葆祯(林则徐女婿、
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之子沈瑜庆返里
省墓归,与之接谈,立刻为之倾倒,许
以小女,招赘金陵;维新思潮起,林旭
拜康有为门下;荣禄(顽固派中坚人
物,时任直隶总督)曾为福建将军,爱
闽人,慕其才,聘召入幕,颇示笼络,但
林旭没有为功名利禄而曲意逢媚荣
禄,相反,游说荣禄,把变法讲坛摆到
荣禄幕中;百日维新,进京担任军机章
京后,他嫉恶如仇,力倡开议院,大胆
上书,“参政十日,朝士侧目”;被捕人
狱后,泰然自若,“时时作微笑”,就刑
时,厉责何罪,神色不变,死时年仅24
岁。
除了谭、林二人,“六君子”中还有
一位猛将,他是御史杨深秀。杨深秀是
由西大儒,对经史考据有深湛的研究,
曾受聘为山西会德堂书院院长,后来
中进士,当过刑部郎中,光绪二十三年
(isv})迁山东道监察御史。与谭、林二
人不同,维新运动兴起时,杨深秀已年
近so岁,在封建官场中,到了他这个
年纪,大都已棱角磨尽,只会磕头,不
敢说话了。杨深秀的可贵,在于他超越
了封建官僚堕落的一般规律,疾风劲
草,老而弥坚,他一次次挺身而出,为
维新派代笔上疏,吁请皇帝御门誓众,
推行新政。并且,作为一名监察官,在
百日维新当中,他不怕得罪权贵,勇敢
地上疏弹幼朝中显要权贵人物,如顽
固派的铁杆儿人物、礼部尚书怀塔布,
锋芒直刺顽固派心窝;尤其可贵的是,
政变发生后,不少涉足新政的*纷
纷自罪以求脱解,杨深秀则上疏追洁
光绪被废之由,援引史事,要求慈禧撤
帘归政!并拟亲往南苑,说服董福祥举
兵勤王,儿子劝他别自蹈死路,杨深秀
厉声呵斥,训之以大义;在狱中,他坚
强不屈,写下了“缘继到头真不悔,未
知谁复请长缨”的豪迈诗句。据说杨深
秀居京20年,恶衣菲食、敝车赢马,生
活清苦;官至御史、操节不改。这样的
官吏在封建官场中是难得厂的。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其操守则稍
次,他比较懦弱,维新运动时,本是刑
部主事(六品小官)。甲午战争时曾义
愤上书吁请变法,所以在京城小有名
气。不过这位维新战士,毛病较多,爱
拍马屁。光绪二十三年张之洞六十大
寿,他祝表谈颂,称张乃,’命世先觉”、
“中国神智人”,“延我圣清之命,舍公
其谁哉?!”肉麻得很。且刘光第立场很
不坚定。军机处是皇帝办公的辅佐机
构,起上传下达、沟通上下的作用,由
于顽固派把持,光绪皇帝又无权撤换
那些军机大臣(需通过慈禧),新政难
以推行,为此光绪提拔了四位军机章
京(原来只干秘书活儿,俗称“小军
机与。“军机四卿”是光绪对付顽固派
的尖刀班,无疑要受到来自各方的压
力,风险是很大的。谭嗣同、林旭表现
都很勇敢,可是刘光第受命之初,就怕
得要命,想解职归田,由于圣命难违,
只好硬着头皮干,为了取得敌方谅解、
他一股劲儿表白自己“无新旧之见气
凡有大事,无不找守旧军机大臣商量,
并向皇帝进言,说:’’不能僧越大军机
之权!”处处为自己留退路。不过刘光
第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
湖南守旧分子罗织罪名奏请诛杀康、
梁,谭嗣同上书逐条批驳并最后写上
愿以全家百口相保,刘光第与谭嗣同
同值一班,也勇敢地在奏疏上署上自
己的名字,并对谭说:“仆不让君独为
君子!”一语惊人,使谭嗣同刮目相看;
9月28日提牢由西门出,刘光第了解
刑部习惯-—出东门则有,出西门则
死,他怒声责问提刑官:“未提审、未定
罪,即杀头耶?何昏馈乃尔!”昂首不
跪,慷慨就义。
杨锐,四川绵竹人,这人操守最成
问题。他是张之洞得意门生,长期在张
幕下效力,张倚之如心腹。1889年以
举人官内阁中书,在京供职近10年,
与张之洞书电往来不断,张之洞有子
在京,但有事托杨而不托子,足见他们
关系亲密之程度远逾于一般师生之
谊。张之洞是个风派人物,对于维新运
动,他一投足一举措都看风使舵,杨锐
可以说是他安在北京的眼线,朝政动
态、宫I'}1秘辛、都是靠杨锐一月二三密
札提供的。据查,杨锐在维新运动前
期,虽然名列强学会、保国会,但没有
什么积极主动的行动,相反,保国会成
立开大会时,其他人情绪激昂,他却
“当众假寐”,显出一副冷漠的态度;百
日维新开始后,他频频给张之洞写信,
汇报京师动态,并i毁康有为的变法
“固多谬妄”,对新政仍抱静观的态度;
光绪皇帝下诏让地方大僚推荐人才,
张之洞为了安插亲信,而自己又不便
出面,就托湖南巡抚陈宝哉举荐杨锐。
受陈之荐,杨锐获得r重用,但担任军
机章京后,杨锐并没有什么热情,在家
书中,他讥讽同列诸人为“新进喜事之
徒”,说“此地实难以久居”,“得便即抽
身而退”;9月4日,阴.挠新政的礼部
六堂官被一并革职,杨锐闻讯顿足叹
息,说:“皇上今又误听于康有为!殆
哉!”还把林旭(林与他同班值日)叫到
自己寓所,狠狠训斥了一顿。杨锐在值
半月,没有上过一纸变法奏折,对林旭
做事则每每掣肘,有时甚至于林旭写
什么签语,他不同意,强令改动三四
次。当政变的风声越来越紧,光绪密诏
他设法相救的时候,杨锐却说:“皇太
后亲掣天下以授之皇上,应宜遇事将
顺,行不去处,不宜固执己意。”政变发
生后,捕快来抓人,他说:“我当差方五
日,而未上一折,同遭祸,岂非冤孽
乎!”临刑之际,还提出“愿明心迹”,要
向慈禧申诉。在他座师这一面,杨锐一
被捕,张之洞就通过盛宣怀恳请军机
大臣王文韶设法营救,同时驰电天津
请荣禄转奏,愿以全家百口保杨锐,可
惜转电未至,北京已宣布行刑,杨锐蒙
冤就戮,张之洞和他的僚属为此涕零。
后来张之洞督两江,游鸡鸣寺,在当年
与杨锐昼夜酒谈的地方捐资建楼悼
念,取杨锐所诵“忧来豁蒙蔽”诗句,名
之“豁蒙楼”。—杨锐要“明”什么“心
迹”?无非是辩白自己与维新党人的区
别而已,草营人命的慈禧正在气头匕
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也杀了,真是冤枉
了他!
至于康广仁,也是屈死鬼。他是康
有为的弟弟,曾经在澳门办过弋知新
报》,写过一些鼓吹变更科举的文章,
不过态度很温和,胆小怕事。据梁启超
说,康广仁进京是为了给梁治病(康学
过西医)。在京期间,正是新旧两党势
如水火的时候,康广仁屡次三番要康
有为赶快逃离北京,说他阿哥“规模太
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
行太大”,并且,“力言新旧水火,大权
在后(慈禧),决无成功,何必冒祸?”他
早也说,晚也说,老在乃兄耳畔打退堂
鼓。康有为不听,他就找人疏通关节,
让人运动皇帝派遣康有为出使日本,
借此避开是非之地(不过最后没有成
功)。政变发生前,康有为接到密诏离
京南下,21日政变,慈禧要捕拿“罪魁
祸首”,头一个就是康有为,但康有为
在南下海轮上,受英*舰接应保护
去了香港。走漏了康有为,就拿他弟弟
撒气,康广仁就是这样被抓起来的。在
刑部监狱,他成天以头撞壁,又哭又
叫,说:“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
当。”狱卒来提牢,他又嚎陶大哭,刘光
第劝他说:“这是提审,不是就刑,别哭
别哭。”象哄孩子一样。不过刘光第也
没料到,清廷竟会不顾成法,未经审讯
就把他们押往刑一场处死。
卜对“戊戌六君子”的一味虚美,最
早应归咎于梁启超(戊戊政变记》,那
时他刚跑到日本,急于把事情公诸于
众。一方面因为海天睽隔,关于六君子
生死情况只能取之于传闻,无法一一
考实;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已牺牲的战
友(包括被误杀的杨锐),多少有一些
偏爱,同时,考虑到宣传效果,他充分
调动了自己的笔力,为六位死者写了
哀惋凄恻的传记。后代史著多沿袭梁
说,有的或限于篇幅,或专业性太强,
终未能使六君子真实面目澄清于众,
使各人未能在广大群众中获得恰当的
评价,这对已逝者不公,对后人也未尽
厥职,故特絮叨数纸,为诸君子一辩。
参考资料:郑小华-《戊戌六君子人品不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戊戌六君子是指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9月28日,6个人在菜市口被杀。
“百日维新”各项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和阻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垂帘听政”,并追捕和*维新派。林旭、刘光第、杨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捕,并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林旭,福建侯官人。他于1898年倡立闽学会。9月授四品卿衔章京,参与新政。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1898年他加入保国会,“百日维新”期间,升为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
杨锐,四川绵竹人。1898年参加保国会,后升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维新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898年任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戊戌政变发生前夕,为营救光绪帝,他只身造访袁世凯,劝其举兵营救光绪,听信袁世凯的谎言,寄希望于其身上,都被袁世凯出卖。政变发生后,被捕遇害,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康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1898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参与变法。戊戌政变,慈禧太后“训政”,他上疏诘问光绪帝被废原因,坚请归政,遂被捕遇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戊戌六君子是指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9月28日,6个人在菜市口被杀。
“百日维新”各项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和阻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垂帘听政”,并追捕和*维新派。林旭、刘光第、杨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被捕,并同时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林旭,福建侯官人。他于1898年倡立闽学会。9月授四品卿衔章京,参与新政。
刘光第,四川富顺人。1898年他加入保国会,“百日维新”期间,升为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
杨锐,四川绵竹人。1898年参加保国会,后升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维新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898年任四品卿衔章京,参与变法。戊戌政变发生前夕,为营救光绪帝,他只身造访袁世凯,劝其举兵营救光绪,听信袁世凯的谎言,寄希望于其身上,都被袁世凯出卖。政变发生后,被捕遇害,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康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
杨深秀,山西闻喜人。1898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参与变法。戊戌政变,慈禧太后“训政”,他上疏诘问光绪帝被废原因,坚请归政,遂被捕遇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又比我快一步,我的机子太慢了,我撤,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32
又比我快一步,我的机子太慢了,我撤,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