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57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9 16:03
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儿”,传说就很多,有说是小时候被马蹄踩的,有说是小时候被驴蹄踢的;有说是小时候自己画的(画一太阳,内中有一月亮);有说是生来就有的;也有说包拯是天上星宿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而在安徽合肥包公祠中的一幅包拯老年时的写真像里,额头上并无太阳和月亮。这幅“宋龙图学士”像,证实了种种传说的虚构。那是疤痕啊,好像是因为被牛还是马弄伤了留下的疤痕,疤痕不是比皮肤颜色深就是比皮肤颜色浅。包拯是比皮肤颜色浅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8 01:20
关于包公额头上月牙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包公原叫包拯,又叫包文正,从小丧母,由嫂供养。
包公长大后,常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包文正,包文正,将来做官要公正。日审阳,夜审阴,不畏强权爱百姓。
渐渐,他在自己的额头上画一个太阳,太阳当中又画一个月亮,自以为这才是个官样子。
有一天,嫂子看见包公画脸,大笑。包公问嫂子:我象不象清官。
嫂子看了又看说:象是象,不过不衬,说脸上面有红有白,下面也得有个颜色。
包公听后,于是在下脸再涂黑色,他觉得这样自己很有刚强气,象副铁面孔。
包公把脸画好后,自以为得意,于是走出家门,到孩子们当中去展示一下。
包公在孩童时就是孩子王。当他出现在孩子们之前,把他们吓了一大跳,他们看到包公的月牙脸,怀疑他装神弄鬼,不敢靠近他。
包公对他们说:我将来要扶持大宋,为民伸冤,做个清官!他又指着乡下铡柴禾用的柴刀说,将来我当官,谁个做坏事,我就用铡刀铡他!
实际上,除了以上关于包公额头上月牙的来历,还有其他几个传说。
有人说,包公头上的月牙是从娘胎里留下的胎记,再加上包公长得黑,就成了月牙脸形象。
有人说,包公小时候淘气,学大人赶牲口,被驴踢了脑袋,所以留下一道形如月牙的伤疤。
还有人说,包公小时候骑马,不小心摔落在地,被马踩在头上,于是多了这弯月牙。
第五种说法是:
这是因为包公的嫂子为了不让包公争夺财产,想害死包公。包公的嫂子让年纪很小的包公去井里帮她捞首饰,正好撞在石头上,弄出来的一个月牙形状的伤疤!后来,因为包公成为包青天后,人们才传得那么神奇!
以上解释都很合理,都是现代人对包公形象的通俗理解。
推根溯源,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形象是从戏曲形象演化得来。
元杂剧中包公戏虽多,未见刻画包公脸谱。据戏曲研究家齐如山先生《国剧艺术汇考》考证,元代包公戏中的包公一般是两道白眉毛、一张大黑脸,没有月牙。
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藏有一幅明代包公脸谱,也是一张大黑脸,两道白眉斜飞至鬓,额上没有月牙。
进入清代,京剧舞台上的包公终于有了月牙造型。例如《升平署扮相谱》与《清宫戏画》中收录的包公脸谱,均为黑脸红唇,白眉入鬓,一弯月牙占了半个前额。
此后金少山、裘盛戎、董俊峰、侯连英等名角饰演包公时,额头上也都勾画了月牙,其区别仅仅是月牙的形态或大或小,月牙开口的方向或左或右而已。
现在问题来了:历代都有包公戏,为什么到了清代才出现月牙呢?原因可能有三:
一、清代包公信仰更加盛行,包青天“日断阳,夜断阴”的形象被进一步神化,于是象征“阴朝”的月亮就出现在了包公头上。
二、清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原先盛行于满族与蒙古族的原始巫术随之对中原文化产生影响,萨满教中那些镂刻或者漆画日月造型的驱傩面具渐渐影响到戏曲舞台上的脸谱造型,包公戏与巫术相杂糅,面具上的月牙就被挪到了包公头上。
三、清代男性发型怪异,前额头发剃得溜光,仿佛谢顶,扮演男角的戏曲演员必须在前额上勾画某些图案,否则会显得空空荡荡。于是乎,灵官的额头多了一道闪电,哪吒的额头多了一枚红点,朱温的额头多了一块云朵,包公的额头多了一弯月牙。
总而言之,包公是在清代戏曲舞台上定型的。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所不同。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就我们现代人而言,台湾电视剧《包青天》里的包公扮相最为深入人心:
国字脸黑里透红,不怒自威,三绺长髯胸前飘洒,额头上还有一弯小小的月牙。
自从这部电视剧热播以后,后来再拍的《新包青天》、《少年包青天》,以及周星驰主演《九品芝麻官》里模仿包青天的包龙星包大人,额头上都有一弯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