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22
我们之所以提出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因为儿童的很多社会技巧和积极的、非正式的学习是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为满足儿童运动、游戏、挑战、冒险、社会交往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户外活动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当儿童不断得到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能够习得更多的技能技巧时,将会获得一种胜任感和成功感。我们的任务是支持和帮助儿童从原有的经验和水平出发建构新的经验。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 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包括理念定位、功能界定(确定目标)、形成文本方案、效果图呈现(模拟)、正式施工、效度检测(评价)六步。 理念定位决定了价值取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日后户外环境的使用者,都应明白环境与课程的关系,*需要为儿童做出哪些服务。 功能界定即“要做怎样的环境”,“我们希望环境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如园内空间环境的分区,园内的设施是为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形成文本方案,园方应该用详尽的语言描述设计理念和思想,能够使设计方从语言描述中获取我们期望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方形成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方案。 效果图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模拟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拟情境进行设想,并做出必要的、预控性的调整。 施工之后是效度检测,这一步类似于课程评价。户外环境建设好之后,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是否满意?效度检测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理想、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环境理念与定位 以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为例,我们一起来它是怎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建设的。 我园对于环境的定位是:教育是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基,课程是实现教育的途径,环境是课程的载体——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人。在此,我们特别强调环境是为了儿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园所的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环境的主人却不是孩子,可能是园长,或是设计师。 户外环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空间场所,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场所和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它在作为空间的同时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理念定位决定着在后续各个环节中,是否所有人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价值导向行动。如果园长、董事长、教育投资者不能提出明确的理念和价值定位,就不能期望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服务。有些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不够和谐,缺乏整体感,就是因为理念定位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最后当其服务于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教师和家长时,就不能凸显园所文化,无法实现最初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提到自然生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种树。的确,种树很重要,我园的树木种类包括观叶、观花、观干三类。这些树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如银杏、法桐、元宝枫、白蜡在一年中会呈现四种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再到发黄、变红,成为落叶,而且树叶的形状不一,这样制成标本,儿童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差异。白蜡特别适合种植于幼儿园通道两旁,它在秋天的时候会从*变为火红。塔松、雪松则可以让幼儿园四季都有绿色。柳树、国槐茂盛的树冠可以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树荫。迎春、金丝吊蝴蝶、玉兰、紫藤、丁香、海棠和各种果树以及一些灌木,都是可以观赏花的树。由于这些植物花期不同,我们依据其特性种植在幼儿园的不同空间内,让儿童感受到连续不断的大自然信息。草本类植物比较矮小,便于儿童在草丛中寻觅、观察蚂蚁、蚂蚱等昆虫。由此可见,种树并不仅仅是种树而已,我们要思考的是种什么树,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与课程有何关系?与儿童的发展有何关系?而非仅仅是满足*的观赏需求。当一棵树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那这棵树就是在为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服务。 三、环境功能的界定 环境功能界定主要指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域,确定目标。园所户外环境中较大的区域也可以相对地做一些小区域划分。教师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一般都将教室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学习区,但很少有人思考户外活动区的划分。事实上,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基于室内学习中区域活动的理念,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室外环境进行分区。 我园的户外环境分为综合游戏区、体育运动区和种养殖体验区三大区域。它们之间既相互,又彼此不可替代。综合游戏区主要满足低龄段儿童运动、游戏、观察、探究、冒险的需要,在发展儿童体能的同时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区主要用于满足儿童剧烈运动的需求,发展其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种养殖体验区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促进思维与认识的发展。 1.综合游戏区 在综合游戏区,我们设计了沙水科学活动区、自然区、、体验池、滑轮类活动区。沙水科学活动区包括叠水池、水渠、日晷池。水从高处的叠水池流下,经过水渠流入低处的日晷池。这样的设计主要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流动的水和死水对儿童所引发的感官和认知思考是不一样的,叠水池中水的逐级流动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水从水渠流经两个干沙区,与干沙相比,有水流过的沙池可以引发儿童更高水平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拦河筑坝,也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活动区内有小桥连接两个沙区,使儿童在活动空间中往来。日晷池比较低矮,可供儿童涉水。我们在日晷池的底部刻上了罗马数字,中间还装了一根铜柱,可以将铜柱的影子投射在池子的底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来体会时间的变化。在这片区域上方的二层阳台装了一个起重机架,儿童可以利用两组滑轮装置,将楼下的沙和水运送到二楼的阳台上,除了可以浇灌二楼的绿植,还可以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事情,关键是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物体的方向,通过操作感知物理现象,感知力学原理。 自然区内有很多植物,一方面可以从安全与美观的角度对园区进行一定的隔挡;另一方面,这片区域沿着围墙呈半环抱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在自然区种植了一些果树,虽然每种只有两棵,但足以满足儿童观察的需要。这里还堆了一座小山,对于*而言,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土坡,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座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然不大,却足以容纳童年的无穷乐趣和好奇。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亭子,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儿童也可以到户外观察景观。整个园区种植了40多种树木,可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自然区铺设了石板路、木板路,可供儿童漫步,探索自然的奥秘。 盛有鹅卵石、陶粒、干沙的三个体验池可以儿童感官,丰富他们对大自然材质的感受。光滑的鹅卵石可供儿童赤足踩踏,一方面可以足底的穴位,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光滑的触觉;与此形成对比,陶粒池、干沙池可以让儿童感知光滑与粗糙、干与湿在触觉上的不同。 幼儿园的地面主要为天然材料,有硬肩地面(车场停车区)、渗水砖路面、花岗岩石材路面,还有草地、沙地、土地以及少量的塑胶地。保留丰富的大自然材质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丰富的感官和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我们常说“接地气”,但是在环境建设中却常常认为塑胶地可以更多地保护儿童,其实这样不仅不够环保,还会让儿童远离大自然,无法“接地气”。 2.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墙、竞赛跑道组成。 下沉式足球场一方面可以使足球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会经常滚出来;另一方面,跑道还可以作为看台,也能供儿童开展推车、滚铁环、跑步等活动。紧邻足球场的室外小舞台可以供儿童进行表演、和开展庆典活动。篮球场也设计了下沉式看台,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的多功能区。 传统攀岩墙在90度的墙面装设攀岩爪,儿童在活动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为儿童不得不在爬到顶端之后原路退下来。我们的多功能攀岩墙是利用墙面设计了一个60度的斜坡,里面距离墙面有1米宽的通道,在两侧安装滑梯,儿童在攀爬到顶部之后,可以进入通道从滑梯滑下来。我们为儿童的攀爬活动提供了三种材质的辅助工具:轮胎,较容易;攀岩爪,有一定难度;攀岩绳,最难,因为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臂力。之所以提供这三种材质,也是基于对环境理念的定位,创设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环境。创造性的前提是、可选择,这三种不同方式可供儿童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发展需求。 消防通道不允许有阻碍物占用,我们在上面铺设了塑胶,设计成竞赛跑道,供大班儿童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团队活动。 3.种养殖体验区 在种养殖体验区,每个班都有一块菜地,所有活动都要儿童亲身参与。此外,还有压水井、动物园、木工、泥陶和石磨坊。 木工在初建时备受争议,教师、家长唯恐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受伤,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们在设计木工活动时,就在思考儿童应该在里面做什么。小班开始认识工具,学会戴防护镜、防护帽、手套;中班尝试使用锤子,学习钉钉子;大班开始使用锯,学习小板凳。 如果我们科学严谨地设计连续发展的课程活动,让儿童了解、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儿童就会按照安全提示进行操作。*往往会低估儿童的能力,事实上,在实施相关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泥陶实际上也是用水泥、砖头盖的,但在外边都铺装了竹子、木板,就是缘于前面提出的理念—生态。钢筋、水泥显然不如竹子、木头之类的材质让园所看起来更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石磨在使用时需要3名儿童一起推动,另外有一名儿童负责装豆子,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能使用这个设施来工作,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 每个班级自留地里的木栈道很像农村的田埂,是为了便于儿童照顾植物,避免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植物。压水井是在地下挖了蓄水池,安装了水龙头制成的,其实就是自来水管的蓄水池,但儿童取水必须通过压水才能实现,这一经验和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很少见,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值得儿童去探索的。 四、户外环境的评估 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整个户外环境都进行功能划分,这些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呢?这就需要进行效度检测。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把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视为一系列的堆积。我们要强调这里是学习的场所,每一处都与课程有关。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即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前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综合游戏区,因为有水池,儿童会想到养一些鱼;鱼池中养了鱼,儿童会照顾、喂养它们;因为有水渠,儿童会试图用沙子堵上“大坝”;因为有了,儿童可以开展躲藏游戏。我们的设计了45度角的弯度,从的一头不能直接看到另一头,这样既保证光线射入洞底,不会让里完全黑暗,还能满足儿童躲藏的需要;在风雨亭里,儿童可以聆听风铃的声音,听雨观雪,由于它地势较高,儿童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园所景物的变化。 “滑轮怎样转起来?”沙水游戏区的两组滑轮工作需要两组儿童合作操作,对力的感知就在活动和操作中发生了。当滑轮出现了问题,儿童停下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儿童可以在沙池里设迷宫,将水池中的水引到远处的树下,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智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愿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那么,他们就在不断地主动建构新的经验。 在种养殖体验区,孩子们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他们可以从压水井中取水照顾植物;在收获了萝卜之后又把萝卜的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蝴蝶在哪里安家;大班儿童发现压水井取水太慢了,他们发明了灌溉田,让水可以顺着他们的水渠流入迷宫一般的试验田里……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自发的,因为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木工,因为环境和课程的创设是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他们所有的探索活动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比如锤子、锯等的操作方法,他们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石磨,大班开展了项目活动“豆腐是怎样制成的”,从泡豆子、磨豆腐、豆渣饼、点豆腐,都由儿童一步一步探索完成。教师所做的就是协助幼儿准备材料和工具,适时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的*。儿童的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即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培养儿童的自主、劳动、创造能力,为其形成自创性人格特征做出积极准备。 除了检测我们的环境是否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健康标准。在环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反思环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否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而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 五、结束语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着思维、情感、动作、意志。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力量,环境空间设计也必须以满足儿童行为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无论是对儿童学习、生活等行为的支持和引导,还是对儿童行为的阻碍或抑制,都投射出设计者的教育认识与教育观念。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引发我们去思考,去设计,去改造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22
我们之所以提出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因为儿童的很多社会技巧和积极的、非正式的学习是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为满足儿童运动、游戏、挑战、冒险、社会交往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户外活动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当儿童不断得到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能够习得更多的技能技巧时,将会获得一种胜任感和成功感。我们的任务是支持和帮助儿童从原有的经验和水平出发建构新的经验。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 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包括理念定位、功能界定(确定目标)、形成文本方案、效果图呈现(模拟)、正式施工、效度检测(评价)六步。 理念定位决定了价值取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日后户外环境的使用者,都应明白环境与课程的关系,*需要为儿童做出哪些服务。 功能界定即“要做怎样的环境”,“我们希望环境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如园内空间环境的分区,园内的设施是为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形成文本方案,园方应该用详尽的语言描述设计理念和思想,能够使设计方从语言描述中获取我们期望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方形成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方案。 效果图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模拟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拟情境进行设想,并做出必要的、预控性的调整。 施工之后是效度检测,这一步类似于课程评价。户外环境建设好之后,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是否满意?效度检测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理想、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环境理念与定位 以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为例,我们一起来它是怎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建设的。 我园对于环境的定位是:教育是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基,课程是实现教育的途径,环境是课程的载体——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人。在此,我们特别强调环境是为了儿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园所的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环境的主人却不是孩子,可能是园长,或是设计师。 户外环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空间场所,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场所和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它在作为空间的同时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理念定位决定着在后续各个环节中,是否所有人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价值导向行动。如果园长、董事长、教育投资者不能提出明确的理念和价值定位,就不能期望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服务。有些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不够和谐,缺乏整体感,就是因为理念定位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最后当其服务于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教师和家长时,就不能凸显园所文化,无法实现最初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提到自然生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种树。的确,种树很重要,我园的树木种类包括观叶、观花、观干三类。这些树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如银杏、法桐、元宝枫、白蜡在一年中会呈现四种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再到发黄、变红,成为落叶,而且树叶的形状不一,这样制成标本,儿童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差异。白蜡特别适合种植于幼儿园通道两旁,它在秋天的时候会从*变为火红。塔松、雪松则可以让幼儿园四季都有绿色。柳树、国槐茂盛的树冠可以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树荫。迎春、金丝吊蝴蝶、玉兰、紫藤、丁香、海棠和各种果树以及一些灌木,都是可以观赏花的树。由于这些植物花期不同,我们依据其特性种植在幼儿园的不同空间内,让儿童感受到连续不断的大自然信息。草本类植物比较矮小,便于儿童在草丛中寻觅、观察蚂蚁、蚂蚱等昆虫。由此可见,种树并不仅仅是种树而已,我们要思考的是种什么树,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与课程有何关系?与儿童的发展有何关系?而非仅仅是满足*的观赏需求。当一棵树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那这棵树就是在为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服务。 三、环境功能的界定 环境功能界定主要指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域,确定目标。园所户外环境中较大的区域也可以相对地做一些小区域划分。教师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一般都将教室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学习区,但很少有人思考户外活动区的划分。事实上,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基于室内学习中区域活动的理念,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室外环境进行分区。 我园的户外环境分为综合游戏区、体育运动区和种养殖体验区三大区域。它们之间既相互,又彼此不可替代。综合游戏区主要满足低龄段儿童运动、游戏、观察、探究、冒险的需要,在发展儿童体能的同时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区主要用于满足儿童剧烈运动的需求,发展其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种养殖体验区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促进思维与认识的发展。 1.综合游戏区 在综合游戏区,我们设计了沙水科学活动区、自然区、、体验池、滑轮类活动区。沙水科学活动区包括叠水池、水渠、日晷池。水从高处的叠水池流下,经过水渠流入低处的日晷池。这样的设计主要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流动的水和死水对儿童所引发的感官和认知思考是不一样的,叠水池中水的逐级流动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水从水渠流经两个干沙区,与干沙相比,有水流过的沙池可以引发儿童更高水平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拦河筑坝,也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活动区内有小桥连接两个沙区,使儿童在活动空间中往来。日晷池比较低矮,可供儿童涉水。我们在日晷池的底部刻上了罗马数字,中间还装了一根铜柱,可以将铜柱的影子投射在池子的底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来体会时间的变化。在这片区域上方的二层阳台装了一个起重机架,儿童可以利用两组滑轮装置,将楼下的沙和水运送到二楼的阳台上,除了可以浇灌二楼的绿植,还可以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事情,关键是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物体的方向,通过操作感知物理现象,感知力学原理。 自然区内有很多植物,一方面可以从安全与美观的角度对园区进行一定的隔挡;另一方面,这片区域沿着围墙呈半环抱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在自然区种植了一些果树,虽然每种只有两棵,但足以满足儿童观察的需要。这里还堆了一座小山,对于*而言,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土坡,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座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然不大,却足以容纳童年的无穷乐趣和好奇。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亭子,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儿童也可以到户外观察景观。整个园区种植了40多种树木,可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自然区铺设了石板路、木板路,可供儿童漫步,探索自然的奥秘。 盛有鹅卵石、陶粒、干沙的三个体验池可以儿童感官,丰富他们对大自然材质的感受。光滑的鹅卵石可供儿童赤足踩踏,一方面可以足底的穴位,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光滑的触觉;与此形成对比,陶粒池、干沙池可以让儿童感知光滑与粗糙、干与湿在触觉上的不同。 幼儿园的地面主要为天然材料,有硬肩地面(车场停车区)、渗水砖路面、花岗岩石材路面,还有草地、沙地、土地以及少量的塑胶地。保留丰富的大自然材质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丰富的感官和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我们常说“接地气”,但是在环境建设中却常常认为塑胶地可以更多地保护儿童,其实这样不仅不够环保,还会让儿童远离大自然,无法“接地气”。 2.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墙、竞赛跑道组成。 下沉式足球场一方面可以使足球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会经常滚出来;另一方面,跑道还可以作为看台,也能供儿童开展推车、滚铁环、跑步等活动。紧邻足球场的室外小舞台可以供儿童进行表演、和开展庆典活动。篮球场也设计了下沉式看台,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的多功能区。 传统攀岩墙在90度的墙面装设攀岩爪,儿童在活动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为儿童不得不在爬到顶端之后原路退下来。我们的多功能攀岩墙是利用墙面设计了一个60度的斜坡,里面距离墙面有1米宽的通道,在两侧安装滑梯,儿童在攀爬到顶部之后,可以进入通道从滑梯滑下来。我们为儿童的攀爬活动提供了三种材质的辅助工具:轮胎,较容易;攀岩爪,有一定难度;攀岩绳,最难,因为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臂力。之所以提供这三种材质,也是基于对环境理念的定位,创设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环境。创造性的前提是、可选择,这三种不同方式可供儿童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发展需求。 消防通道不允许有阻碍物占用,我们在上面铺设了塑胶,设计成竞赛跑道,供大班儿童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团队活动。 3.种养殖体验区 在种养殖体验区,每个班都有一块菜地,所有活动都要儿童亲身参与。此外,还有压水井、动物园、木工、泥陶和石磨坊。 木工在初建时备受争议,教师、家长唯恐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受伤,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们在设计木工活动时,就在思考儿童应该在里面做什么。小班开始认识工具,学会戴防护镜、防护帽、手套;中班尝试使用锤子,学习钉钉子;大班开始使用锯,学习小板凳。 如果我们科学严谨地设计连续发展的课程活动,让儿童了解、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儿童就会按照安全提示进行操作。*往往会低估儿童的能力,事实上,在实施相关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泥陶实际上也是用水泥、砖头盖的,但在外边都铺装了竹子、木板,就是缘于前面提出的理念—生态。钢筋、水泥显然不如竹子、木头之类的材质让园所看起来更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石磨在使用时需要3名儿童一起推动,另外有一名儿童负责装豆子,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能使用这个设施来工作,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 每个班级自留地里的木栈道很像农村的田埂,是为了便于儿童照顾植物,避免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植物。压水井是在地下挖了蓄水池,安装了水龙头制成的,其实就是自来水管的蓄水池,但儿童取水必须通过压水才能实现,这一经验和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很少见,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值得儿童去探索的。 四、户外环境的评估 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整个户外环境都进行功能划分,这些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呢?这就需要进行效度检测。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把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视为一系列的堆积。我们要强调这里是学习的场所,每一处都与课程有关。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即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前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综合游戏区,因为有水池,儿童会想到养一些鱼;鱼池中养了鱼,儿童会照顾、喂养它们;因为有水渠,儿童会试图用沙子堵上“大坝”;因为有了,儿童可以开展躲藏游戏。我们的设计了45度角的弯度,从的一头不能直接看到另一头,这样既保证光线射入洞底,不会让里完全黑暗,还能满足儿童躲藏的需要;在风雨亭里,儿童可以聆听风铃的声音,听雨观雪,由于它地势较高,儿童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园所景物的变化。 “滑轮怎样转起来?”沙水游戏区的两组滑轮工作需要两组儿童合作操作,对力的感知就在活动和操作中发生了。当滑轮出现了问题,儿童停下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儿童可以在沙池里设迷宫,将水池中的水引到远处的树下,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智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愿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那么,他们就在不断地主动建构新的经验。 在种养殖体验区,孩子们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他们可以从压水井中取水照顾植物;在收获了萝卜之后又把萝卜的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蝴蝶在哪里安家;大班儿童发现压水井取水太慢了,他们发明了灌溉田,让水可以顺着他们的水渠流入迷宫一般的试验田里……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自发的,因为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木工,因为环境和课程的创设是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他们所有的探索活动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比如锤子、锯等的操作方法,他们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石磨,大班开展了项目活动“豆腐是怎样制成的”,从泡豆子、磨豆腐、豆渣饼、点豆腐,都由儿童一步一步探索完成。教师所做的就是协助幼儿准备材料和工具,适时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的*。儿童的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即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培养儿童的自主、劳动、创造能力,为其形成自创性人格特征做出积极准备。 除了检测我们的环境是否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健康标准。在环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反思环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否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而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 五、结束语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着思维、情感、动作、意志。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力量,环境空间设计也必须以满足儿童行为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无论是对儿童学习、生活等行为的支持和引导,还是对儿童行为的阻碍或抑制,都投射出设计者的教育认识与教育观念。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引发我们去思考,去设计,去改造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22
我们之所以提出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因为儿童的很多社会技巧和积极的、非正式的学习是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为满足儿童运动、游戏、挑战、冒险、社会交往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户外活动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当儿童不断得到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能够习得更多的技能技巧时,将会获得一种胜任感和成功感。我们的任务是支持和帮助儿童从原有的经验和水平出发建构新的经验。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 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包括理念定位、功能界定(确定目标)、形成文本方案、效果图呈现(模拟)、正式施工、效度检测(评价)六步。 理念定位决定了价值取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日后户外环境的使用者,都应明白环境与课程的关系,*需要为儿童做出哪些服务。 功能界定即“要做怎样的环境”,“我们希望环境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如园内空间环境的分区,园内的设施是为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形成文本方案,园方应该用详尽的语言描述设计理念和思想,能够使设计方从语言描述中获取我们期望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方形成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方案。 效果图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模拟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拟情境进行设想,并做出必要的、预控性的调整。 施工之后是效度检测,这一步类似于课程评价。户外环境建设好之后,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是否满意?效度检测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理想、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环境理念与定位 以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为例,我们一起来它是怎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建设的。 我园对于环境的定位是:教育是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基,课程是实现教育的途径,环境是课程的载体——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人。在此,我们特别强调环境是为了儿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园所的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环境的主人却不是孩子,可能是园长,或是设计师。 户外环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空间场所,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场所和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它在作为空间的同时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理念定位决定着在后续各个环节中,是否所有人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价值导向行动。如果园长、董事长、教育投资者不能提出明确的理念和价值定位,就不能期望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服务。有些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不够和谐,缺乏整体感,就是因为理念定位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最后当其服务于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教师和家长时,就不能凸显园所文化,无法实现最初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提到自然生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种树。的确,种树很重要,我园的树木种类包括观叶、观花、观干三类。这些树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如银杏、法桐、元宝枫、白蜡在一年中会呈现四种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再到发黄、变红,成为落叶,而且树叶的形状不一,这样制成标本,儿童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差异。白蜡特别适合种植于幼儿园通道两旁,它在秋天的时候会从*变为火红。塔松、雪松则可以让幼儿园四季都有绿色。柳树、国槐茂盛的树冠可以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树荫。迎春、金丝吊蝴蝶、玉兰、紫藤、丁香、海棠和各种果树以及一些灌木,都是可以观赏花的树。由于这些植物花期不同,我们依据其特性种植在幼儿园的不同空间内,让儿童感受到连续不断的大自然信息。草本类植物比较矮小,便于儿童在草丛中寻觅、观察蚂蚁、蚂蚱等昆虫。由此可见,种树并不仅仅是种树而已,我们要思考的是种什么树,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与课程有何关系?与儿童的发展有何关系?而非仅仅是满足*的观赏需求。当一棵树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那这棵树就是在为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服务。 三、环境功能的界定 环境功能界定主要指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域,确定目标。园所户外环境中较大的区域也可以相对地做一些小区域划分。教师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一般都将教室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学习区,但很少有人思考户外活动区的划分。事实上,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基于室内学习中区域活动的理念,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室外环境进行分区。 我园的户外环境分为综合游戏区、体育运动区和种养殖体验区三大区域。它们之间既相互,又彼此不可替代。综合游戏区主要满足低龄段儿童运动、游戏、观察、探究、冒险的需要,在发展儿童体能的同时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区主要用于满足儿童剧烈运动的需求,发展其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种养殖体验区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官,促进思维与认识的发展。 1.综合游戏区 在综合游戏区,我们设计了沙水科学活动区、自然区、、体验池、滑轮类活动区。沙水科学活动区包括叠水池、水渠、日晷池。水从高处的叠水池流下,经过水渠流入低处的日晷池。这样的设计主要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流动的水和死水对儿童所引发的感官和认知思考是不一样的,叠水池中水的逐级流动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水从水渠流经两个干沙区,与干沙相比,有水流过的沙池可以引发儿童更高水平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拦河筑坝,也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活动区内有小桥连接两个沙区,使儿童在活动空间中往来。日晷池比较低矮,可供儿童涉水。我们在日晷池的底部刻上了罗马数字,中间还装了一根铜柱,可以将铜柱的影子投射在池子的底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来体会时间的变化。在这片区域上方的二层阳台装了一个起重机架,儿童可以利用两组滑轮装置,将楼下的沙和水运送到二楼的阳台上,除了可以浇灌二楼的绿植,还可以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事情,关键是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物体的方向,通过操作感知物理现象,感知力学原理。 自然区内有很多植物,一方面可以从安全与美观的角度对园区进行一定的隔挡;另一方面,这片区域沿着围墙呈半环抱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在自然区种植了一些果树,虽然每种只有两棵,但足以满足儿童观察的需要。这里还堆了一座小山,对于*而言,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土坡,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座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然不大,却足以容纳童年的无穷乐趣和好奇。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亭子,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儿童也可以到户外观察景观。整个园区种植了40多种树木,可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自然区铺设了石板路、木板路,可供儿童漫步,探索自然的奥秘。 盛有鹅卵石、陶粒、干沙的三个体验池可以儿童感官,丰富他们对大自然材质的感受。光滑的鹅卵石可供儿童赤足踩踏,一方面可以足底的穴位,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光滑的触觉;与此形成对比,陶粒池、干沙池可以让儿童感知光滑与粗糙、干与湿在触觉上的不同。 幼儿园的地面主要为天然材料,有硬肩地面(车场停车区)、渗水砖路面、花岗岩石材路面,还有草地、沙地、土地以及少量的塑胶地。保留丰富的大自然材质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丰富的感官和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我们常说“接地气”,但是在环境建设中却常常认为塑胶地可以更多地保护儿童,其实这样不仅不够环保,还会让儿童远离大自然,无法“接地气”。 2.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墙、竞赛跑道组成。 下沉式足球场一方面可以使足球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会经常滚出来;另一方面,跑道还可以作为看台,也能供儿童开展推车、滚铁环、跑步等活动。紧邻足球场的室外小舞台可以供儿童进行表演、和开展庆典活动。篮球场也设计了下沉式看台,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的多功能区。 传统攀岩墙在90度的墙面装设攀岩爪,儿童在活动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为儿童不得不在爬到顶端之后原路退下来。我们的多功能攀岩墙是利用墙面设计了一个60度的斜坡,里面距离墙面有1米宽的通道,在两侧安装滑梯,儿童在攀爬到顶部之后,可以进入通道从滑梯滑下来。我们为儿童的攀爬活动提供了三种材质的辅助工具:轮胎,较容易;攀岩爪,有一定难度;攀岩绳,最难,因为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臂力。之所以提供这三种材质,也是基于对环境理念的定位,创设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环境。创造性的前提是、可选择,这三种不同方式可供儿童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发展需求。 消防通道不允许有阻碍物占用,我们在上面铺设了塑胶,设计成竞赛跑道,供大班儿童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团队活动。 3.种养殖体验区 在种养殖体验区,每个班都有一块菜地,所有活动都要儿童亲身参与。此外,还有压水井、动物园、木工、泥陶和石磨坊。 木工在初建时备受争议,教师、家长唯恐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受伤,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们在设计木工活动时,就在思考儿童应该在里面做什么。小班开始认识工具,学会戴防护镜、防护帽、手套;中班尝试使用锤子,学习钉钉子;大班开始使用锯,学习小板凳。 如果我们科学严谨地设计连续发展的课程活动,让儿童了解、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儿童就会按照安全提示进行操作。*往往会低估儿童的能力,事实上,在实施相关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泥陶实际上也是用水泥、砖头盖的,但在外边都铺装了竹子、木板,就是缘于前面提出的理念—生态。钢筋、水泥显然不如竹子、木头之类的材质让园所看起来更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石磨在使用时需要3名儿童一起推动,另外有一名儿童负责装豆子,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能使用这个设施来工作,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 每个班级自留地里的木栈道很像农村的田埂,是为了便于儿童照顾植物,避免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植物。压水井是在地下挖了蓄水池,安装了水龙头制成的,其实就是自来水管的蓄水池,但儿童取水必须通过压水才能实现,这一经验和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很少见,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值得儿童去探索的。 四、户外环境的评估 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整个户外环境都进行功能划分,这些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呢?这就需要进行效度检测。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把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视为一系列的堆积。我们要强调这里是学习的场所,每一处都与课程有关。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即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前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综合游戏区,因为有水池,儿童会想到养一些鱼;鱼池中养了鱼,儿童会照顾、喂养它们;因为有水渠,儿童会试图用沙子堵上“大坝”;因为有了,儿童可以开展躲藏游戏。我们的设计了45度角的弯度,从的一头不能直接看到另一头,这样既保证光线射入洞底,不会让里完全黑暗,还能满足儿童躲藏的需要;在风雨亭里,儿童可以聆听风铃的声音,听雨观雪,由于它地势较高,儿童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园所景物的变化。 “滑轮怎样转起来?”沙水游戏区的两组滑轮工作需要两组儿童合作操作,对力的感知就在活动和操作中发生了。当滑轮出现了问题,儿童停下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儿童可以在沙池里设迷宫,将水池中的水引到远处的树下,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智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愿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那么,他们就在不断地主动建构新的经验。 在种养殖体验区,孩子们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他们可以从压水井中取水照顾植物;在收获了萝卜之后又把萝卜的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蝴蝶在哪里安家;大班儿童发现压水井取水太慢了,他们发明了灌溉田,让水可以顺着他们的水渠流入迷宫一般的试验田里……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自发的,因为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木工,因为环境和课程的创设是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他们所有的探索活动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比如锤子、锯等的操作方法,他们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石磨,大班开展了项目活动“豆腐是怎样制成的”,从泡豆子、磨豆腐、豆渣饼、点豆腐,都由儿童一步一步探索完成。教师所做的就是协助幼儿准备材料和工具,适时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的*。儿童的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即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培养儿童的自主、劳动、创造能力,为其形成自创性人格特征做出积极准备。 除了检测我们的环境是否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健康标准。在环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反思环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否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而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 五、结束语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着思维、情感、动作、意志。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力量,环境空间设计也必须以满足儿童行为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无论是对儿童学习、生活等行为的支持和引导,还是对儿童行为的阻碍或抑制,都投射出设计者的教育认识与教育观念。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引发我们去思考,去设计,去改造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