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6:08
先拿个现代弩立个标杆数值。
现代技术制造的225磅拉力(102公斤)的重型弓弩射程也才300米的射程,换成150的也就200米。杀伤力的话,诸如追月225a这样的弩在200米也就能射进木头1-2cm的深度。50米左右才是最大杀伤,射穿个桌子没问题。但你看这是多大个家伙。
古代弓箭拉力用石来计算,宋代以拉满三石弓者为猛士。而魏武卒则需要“操十二石之弩”,《晋书》记载,晋武帝时期,马隆讨伐河西鲜卑,征选勇士,标准是“腰引弩三十六钧”。古代4钧为一石,36钧就是9石。 这个力量靠人拉也够费的。难怪要找“勇士”。
再看看真的“史诗级英雄”是什么标准。
《金佗稡编》说岳飞,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元史》载,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
到明清开始,弓弩的拉力标准开始去“石”,转为“力斤”作为单位来核算。清朝时期开武举,考试拉弓,采取的是八力、十力、十二力的考核级别。而《天工开物》的弧矢篇则给出个这个力量标准——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这在侧面反映了几个问题。
1.古代弓箭的性能是在不断提升的。
2.弓箭尚且难拉,弩箭更加苛刻,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比弓省力。
对加工技术的要求、高昂的造价、巨大的重量、对后勤的压力、弓箭技术的更新换代…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战争,弩有些跟不上趟了。
《梦溪笔谈》载: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旋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神臂弓用脚上弦,像弓一样竖起来射击,300步能穿重甲。虽然最后一点有点吹,但这件由党项人开发的武器成为了强弩最后一次闪耀。
明人对神臂弓其实是很感兴趣的,还曾经研发仿制,得出的结果是拉力150斤上下,不知道是不是夸大,根据《天工开物》一百二十斤拉弓上力还是可信的,姑且当它是明弩上限。这个力度换算下来大约是今天的200磅吧。也就是说步弩中能让士兵端着作战的神臂弓也就现在225弩的威力。
汉代弩多在4/6/8石,再大的就是床弩那些大家伙了。6-8石弩可能就相当于现代225弩,这已经需要坐在地上撅张了,靠腰力开弩那毕竟是勇士才能做到的事情。
实际上弩箭的拉力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真的达到*的地步,过于强硬的弩力会在射击时把箭竿打爆,这在现代改装弩玩家里不是啥稀奇话题。
古代弓箭技术进步后,复合弓的应用度、杀伤力、射击速度、便携性、竞技性都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弩却撞了技术墙难以发展,一来二去,淘汰是必然的。
总而言之,弩箭的大规模使用,是秦汉时期特别突出的现象,后世一般很少有如此大规模使用弩箭的情况。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弩的大量使用应该是宋朝。
试想一下,守城可能还可以,但后世面对游牧民族,弓箭也才每每“临敌不过三发”,弩箭还有多少机会呢?种师中倒是玩了一出神臂弓的经典箭阵,可没玩几轮就歇菜了。据说是因为士兵因为封赏起哄,但我想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兵种构成单一,士兵耗力过巨,再加上物资消耗太大,看到情况不妙,赚饱了银钱的弓手们自然是不会白白送死。
随着宋朝这个最后的古典意义上的中国灭亡,游牧民族对华夏土地进行了重新洗牌,当明朝再度建立的时候,弩箭已经成为过去式。明朝既不靠这个驱赶游牧民,早期也更乐于进攻,三眼火铳这类又能骑战又能步战的东西迅速在边军中崛起,后期火*的出现更是彻底让弩失去了地位。到我大清时,类似的科研和装备投入都转向了火*大炮,弩箭就彻底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6:08
弩造价很高,导致无法大规模装备,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无法形成连续攻击,所以弩在后来的战争中被淘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6:08
因为后来的战争是近距离砍杀为主,而且是先用火炮轰炸一番,然后双方骑兵冲锋进行交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6:09
因为后来的战争都是以快节奏为主,因为弩机上箭太过缓慢,所以被逐渐的淘汰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6:10
弩渐渐少被军队使用的原因,第一是制作要求精良,平时的维护非常费时费钱;第二是弩的装填难度较高,如果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无法形成连续攻击;第三是造价很高,导致无法大规模装备。所以在秦以后,弩兵就没有大规模出现在军队序列中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0
先拿个现代弩立个标杆数值。
现代技术制造的225磅拉力(102公斤)的重型弓弩射程也才300米的射程,换成150的也就200米。杀伤力的话,诸如追月225a这样的弩在200米也就能射进木头1-2cm的深度。50米左右才是最大杀伤,射穿个桌子没问题。但你看这是多大个家伙。
古代弓箭拉力用石来计算,宋代以拉满三石弓者为猛士。而魏武卒则需要“操十二石之弩”,《晋书》记载,晋武帝时期,马隆讨伐河西鲜卑,征选勇士,标准是“腰引弩三十六钧”。古代4钧为一石,36钧就是9石。 这个力量靠人拉也够费的。难怪要找“勇士”。
再看看真的“史诗级英雄”是什么标准。
《金佗稡编》说岳飞,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元史》载,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
到明清开始,弓弩的拉力标准开始去“石”,转为“力斤”作为单位来核算。清朝时期开武举,考试拉弓,采取的是八力、十力、十二力的考核级别。而《天工开物》的弧矢篇则给出个这个力量标准——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这在侧面反映了几个问题。
1.古代弓箭的性能是在不断提升的。
2.弓箭尚且难拉,弩箭更加苛刻,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比弓省力。
对加工技术的要求、高昂的造价、巨大的重量、对后勤的压力、弓箭技术的更新换代…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战争,弩有些跟不上趟了。
《梦溪笔谈》载: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旋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神臂弓用脚上弦,像弓一样竖起来射击,300步能穿重甲。虽然最后一点有点吹,但这件由党项人开发的武器成为了强弩最后一次闪耀。
明人对神臂弓其实是很感兴趣的,还曾经研发仿制,得出的结果是拉力150斤上下,不知道是不是夸大,根据《天工开物》一百二十斤拉弓上力还是可信的,姑且当它是明弩上限。这个力度换算下来大约是今天的200磅吧。也就是说步弩中能让士兵端着作战的神臂弓也就现在225弩的威力。
汉代弩多在4/6/8石,再大的就是床弩那些大家伙了。6-8石弩可能就相当于现代225弩,这已经需要坐在地上撅张了,靠腰力开弩那毕竟是勇士才能做到的事情。
实际上弩箭的拉力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真的达到*的地步,过于强硬的弩力会在射击时把箭竿打爆,这在现代改装弩玩家里不是啥稀奇话题。
古代弓箭技术进步后,复合弓的应用度、杀伤力、射击速度、便携性、竞技性都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弩却撞了技术墙难以发展,一来二去,淘汰是必然的。
总而言之,弩箭的大规模使用,是秦汉时期特别突出的现象,后世一般很少有如此大规模使用弩箭的情况。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弩的大量使用应该是宋朝。
试想一下,守城可能还可以,但后世面对游牧民族,弓箭也才每每“临敌不过三发”,弩箭还有多少机会呢?种师中倒是玩了一出神臂弓的经典箭阵,可没玩几轮就歇菜了。据说是因为士兵因为封赏起哄,但我想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兵种构成单一,士兵耗力过巨,再加上物资消耗太大,看到情况不妙,赚饱了银钱的弓手们自然是不会白白送死。
随着宋朝这个最后的古典意义上的中国灭亡,游牧民族对华夏土地进行了重新洗牌,当明朝再度建立的时候,弩箭已经成为过去式。明朝既不靠这个驱赶游牧民,早期也更乐于进攻,三眼火铳这类又能骑战又能步战的东西迅速在边军中崛起,后期火*的出现更是彻底让弩失去了地位。到我大清时,类似的科研和装备投入都转向了火*大炮,弩箭就彻底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0
弩造价很高,导致无法大规模装备,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无法形成连续攻击,所以弩在后来的战争中被淘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1
因为后来的战争是近距离砍杀为主,而且是先用火炮轰炸一番,然后双方骑兵冲锋进行交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1
因为后来的战争都是以快节奏为主,因为弩机上箭太过缓慢,所以被逐渐的淘汰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5:12
弩渐渐少被军队使用的原因,第一是制作要求精良,平时的维护非常费时费钱;第二是弩的装填难度较高,如果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无法形成连续攻击;第三是造价很高,导致无法大规模装备。所以在秦以后,弩兵就没有大规模出现在军队序列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