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新版膳食指南喊你回家吃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53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修订,今年发布的是1989年以来的第三次修订。那么,这次修订新在哪里?

一是,新版指南从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整体考虑,将原来的10条建议修订为6条,整体突出以食物多样、以食物为基础和平衡膳食,明确了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的食物;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二是,新版指南覆盖人群从2007版的6岁改为2岁以上,明确了2岁幼儿应该开始与*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在内,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考虑了特殊需要的居民。

三是,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新版指南特别编撰科普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进行科学讲解。

6条建议指导餐桌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疾病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指南在修订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调整,强调食物种类要丰富,但必须控制总量。

新版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3个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 康吃动平衡,健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6.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膳食平衡仍是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专家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是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以为不吃主食能减肥。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错,肥胖是因能量过剩,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减少主食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也减去了谷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身体健康不利。

“四降一升”突出变化

新指南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2007版略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5大类食物中4类下调,1类上升,其中,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类食品、大豆及坚果类日推荐量都略微下调,如水果类由200~400克变为“200~350克”,畜禽肉由50~75克变为“40~75克”,水产品由75~100克变为“40~75克”。此外,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4类下调主要是因为近10年来我国男女平均体重一直呈增长趋势,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为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风险,在营养标准中下调了每日热量标准,即建议大家“少吃点”,总热量平均减少了200千卡。

长期过量摄入盐,则会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增加肾脏负担。一项盐的摄入量调查发现,国人每天平均摄入量远高于这个标准,因此“少盐”任重道远。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降低水果的建议摄入量,这是因为很多水果比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会比较高。所以提醒想要减肥的人群:水果不能当饭吃,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有些减肥的人过度看重卡路里,但减肥讲究低能量饮食,而不是低营养饮食,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鉴于热量方面的考虑,新版指南明确区分了“杂豆”和“大豆”,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将大豆单独列一类,并减少了大豆的推荐摄入量,从笼统的30~50克改为大豆25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此举是因为,在获得这些食物健康好处的基础上,又考虑到我国居民日常烹调已经摄入很多植物油,特别是富含亚油酸的油脂,若过多摄入大豆,有可能在脂肪方面过量。还有坚果,很多人觉得坚果有益健康,认为坚果益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很多。虽然坚果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含有很多脂肪,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肥胖。专家建议,每天吃4~5颗杏仁或是两三个核桃。关键在于每天吃,不在于一次大量吃。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用“四降一升”来概括新版指南的变化。其中的“一升”就是说水。新版指南调高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和以前相比,每天要多喝1~2杯水,同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水是人体代谢的载体,根据调查,国人水摄入量还是不够的。”提倡增加运动量,强调吃动平衡,自然也增加了人们饮水量的需求。

上班族常常会因为忙碌的8小时工作而忽略了喝水,建议尽量做到规律饮水,因为当察觉到口渴时,这已经是缺水的最后一个信号了。

建议加强体重控制

与旧版相比,新指南首次在营养建议中加了“控糖”二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就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一些国家*也已经行动,比如前不久英国*宣布将对生产含糖饮料的企业征税。

营养学专家、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红糖、蜂蜜等,主要来源是糕点、含糖的菜肴和饮料等,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新指南把“健康体重”概念提到了前面,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关键是要控制好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体重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好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到24之间。建议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平时尽量用步行代替开车或公共交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晚饭后徒步走路20~30分钟,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建议每次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170-年龄”。国外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星期运动5次(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于正常人群。

胆固醇别过多操心

因为无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有显著关联”,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2015年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上限。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是内源性胆固醇,来自人体自身合成,食物胆固醇是次要来源,且大半都不会被人体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我们可以放心地吃掉整个鸡蛋,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因为担心胆固醇太高而舍弃蛋黄。

对于素食人群来说,膳食安排不合理,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B1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平时吃鸡蛋、牛奶,这类素食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不成问题,否则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新版指南中专门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建议素食者应当通过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补充摄入,获得优质蛋白质,经常吃一些全谷物、坚果和菌藻类食物,还应选择多种烹调油,以满足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新指南特别强调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求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专家指出,如果在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那么它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饱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对于老人来说,为了身体健康,更应*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还有很多人只吃米面不吃粗粮。实际上,粮食在经过加工后,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要吃一些谷类和杂豆,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专家的建议是,*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至于蔬菜的选择,新版膳食指南建议至少有一半应是“深颜色的蔬菜”。为何多吃深色蔬菜?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颜色深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膳食指南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回家吃饭”是新版膳食指南中新增的一项建议。其实,这项建议不止是希望我们享受食物和亲情,更多的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真的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么,回家吃饭吧!健康生活的第一大要务,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材,给自己和家人制作营养均衡的三餐,这样才可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科学。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53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修订,今年发布的是1989年以来的第三次修订。那么,这次修订新在哪里?

一是,新版指南从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整体考虑,将原来的10条建议修订为6条,整体突出以食物多样、以食物为基础和平衡膳食,明确了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的食物;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二是,新版指南覆盖人群从2007版的6岁改为2岁以上,明确了2岁幼儿应该开始与*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在内,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考虑了特殊需要的居民。

三是,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新版指南特别编撰科普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进行科学讲解。

6条建议指导餐桌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疾病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指南在修订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调整,强调食物种类要丰富,但必须控制总量。

新版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3个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 康吃动平衡,健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6.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膳食平衡仍是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专家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是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以为不吃主食能减肥。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错,肥胖是因能量过剩,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减少主食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也减去了谷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身体健康不利。

“四降一升”突出变化

新指南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2007版略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5大类食物中4类下调,1类上升,其中,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类食品、大豆及坚果类日推荐量都略微下调,如水果类由200~400克变为“200~350克”,畜禽肉由50~75克变为“40~75克”,水产品由75~100克变为“40~75克”。此外,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4类下调主要是因为近10年来我国男女平均体重一直呈增长趋势,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为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风险,在营养标准中下调了每日热量标准,即建议大家“少吃点”,总热量平均减少了200千卡。

长期过量摄入盐,则会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增加肾脏负担。一项盐的摄入量调查发现,国人每天平均摄入量远高于这个标准,因此“少盐”任重道远。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降低水果的建议摄入量,这是因为很多水果比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会比较高。所以提醒想要减肥的人群:水果不能当饭吃,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有些减肥的人过度看重卡路里,但减肥讲究低能量饮食,而不是低营养饮食,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鉴于热量方面的考虑,新版指南明确区分了“杂豆”和“大豆”,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将大豆单独列一类,并减少了大豆的推荐摄入量,从笼统的30~50克改为大豆25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此举是因为,在获得这些食物健康好处的基础上,又考虑到我国居民日常烹调已经摄入很多植物油,特别是富含亚油酸的油脂,若过多摄入大豆,有可能在脂肪方面过量。还有坚果,很多人觉得坚果有益健康,认为坚果益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很多。虽然坚果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含有很多脂肪,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肥胖。专家建议,每天吃4~5颗杏仁或是两三个核桃。关键在于每天吃,不在于一次大量吃。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用“四降一升”来概括新版指南的变化。其中的“一升”就是说水。新版指南调高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和以前相比,每天要多喝1~2杯水,同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水是人体代谢的载体,根据调查,国人水摄入量还是不够的。”提倡增加运动量,强调吃动平衡,自然也增加了人们饮水量的需求。

上班族常常会因为忙碌的8小时工作而忽略了喝水,建议尽量做到规律饮水,因为当察觉到口渴时,这已经是缺水的最后一个信号了。

建议加强体重控制

与旧版相比,新指南首次在营养建议中加了“控糖”二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就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一些国家*也已经行动,比如前不久英国*宣布将对生产含糖饮料的企业征税。

营养学专家、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红糖、蜂蜜等,主要来源是糕点、含糖的菜肴和饮料等,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新指南把“健康体重”概念提到了前面,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关键是要控制好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体重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好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到24之间。建议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平时尽量用步行代替开车或公共交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晚饭后徒步走路20~30分钟,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建议每次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170-年龄”。国外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星期运动5次(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于正常人群。

胆固醇别过多操心

因为无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有显著关联”,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2015年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上限。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是内源性胆固醇,来自人体自身合成,食物胆固醇是次要来源,且大半都不会被人体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我们可以放心地吃掉整个鸡蛋,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因为担心胆固醇太高而舍弃蛋黄。

对于素食人群来说,膳食安排不合理,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B1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平时吃鸡蛋、牛奶,这类素食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不成问题,否则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新版指南中专门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建议素食者应当通过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补充摄入,获得优质蛋白质,经常吃一些全谷物、坚果和菌藻类食物,还应选择多种烹调油,以满足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新指南特别强调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求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专家指出,如果在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那么它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饱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对于老人来说,为了身体健康,更应*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还有很多人只吃米面不吃粗粮。实际上,粮食在经过加工后,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要吃一些谷类和杂豆,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专家的建议是,*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至于蔬菜的选择,新版膳食指南建议至少有一半应是“深颜色的蔬菜”。为何多吃深色蔬菜?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颜色深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膳食指南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回家吃饭”是新版膳食指南中新增的一项建议。其实,这项建议不止是希望我们享受食物和亲情,更多的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真的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么,回家吃饭吧!健康生活的第一大要务,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材,给自己和家人制作营养均衡的三餐,这样才可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科学。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53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修订,今年发布的是1989年以来的第三次修订。那么,这次修订新在哪里?

一是,新版指南从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整体考虑,将原来的10条建议修订为6条,整体突出以食物多样、以食物为基础和平衡膳食,明确了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的食物;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二是,新版指南覆盖人群从2007版的6岁改为2岁以上,明确了2岁幼儿应该开始与*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在内,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导,考虑了特殊需要的居民。

三是,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新版指南特别编撰科普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进行科学讲解。

6条建议指导餐桌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疾病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版指南在修订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了调整,强调食物种类要丰富,但必须控制总量。

新版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3个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 康吃动平衡,健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6.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膳食平衡仍是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专家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是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以为不吃主食能减肥。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错,肥胖是因能量过剩,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减少主食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也减去了谷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身体健康不利。

“四降一升”突出变化

新指南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2007版略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5大类食物中4类下调,1类上升,其中,水果、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类食品、大豆及坚果类日推荐量都略微下调,如水果类由200~400克变为“200~350克”,畜禽肉由50~75克变为“40~75克”,水产品由75~100克变为“40~75克”。此外,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4类下调主要是因为近10年来我国男女平均体重一直呈增长趋势,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为保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风险,在营养标准中下调了每日热量标准,即建议大家“少吃点”,总热量平均减少了200千卡。

长期过量摄入盐,则会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增加肾脏负担。一项盐的摄入量调查发现,国人每天平均摄入量远高于这个标准,因此“少盐”任重道远。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降低水果的建议摄入量,这是因为很多水果比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会比较高。所以提醒想要减肥的人群:水果不能当饭吃,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有些减肥的人过度看重卡路里,但减肥讲究低能量饮食,而不是低营养饮食,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鉴于热量方面的考虑,新版指南明确区分了“杂豆”和“大豆”,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将大豆单独列一类,并减少了大豆的推荐摄入量,从笼统的30~50克改为大豆25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此举是因为,在获得这些食物健康好处的基础上,又考虑到我国居民日常烹调已经摄入很多植物油,特别是富含亚油酸的油脂,若过多摄入大豆,有可能在脂肪方面过量。还有坚果,很多人觉得坚果有益健康,认为坚果益智,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很多。虽然坚果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含有很多脂肪,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肥胖。专家建议,每天吃4~5颗杏仁或是两三个核桃。关键在于每天吃,不在于一次大量吃。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用“四降一升”来概括新版指南的变化。其中的“一升”就是说水。新版指南调高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和以前相比,每天要多喝1~2杯水,同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水是人体代谢的载体,根据调查,国人水摄入量还是不够的。”提倡增加运动量,强调吃动平衡,自然也增加了人们饮水量的需求。

上班族常常会因为忙碌的8小时工作而忽略了喝水,建议尽量做到规律饮水,因为当察觉到口渴时,这已经是缺水的最后一个信号了。

建议加强体重控制

与旧版相比,新指南首次在营养建议中加了“控糖”二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就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一些国家*也已经行动,比如前不久英国*宣布将对生产含糖饮料的企业征税。

营养学专家、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红糖、蜂蜜等,主要来源是糕点、含糖的菜肴和饮料等,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新指南把“健康体重”概念提到了前面,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关键是要控制好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体重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好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到24之间。建议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平时尽量用步行代替开车或公共交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晚饭后徒步走路20~30分钟,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建议每次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170-年龄”。国外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星期运动5次(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于正常人群。

胆固醇别过多操心

因为无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有显著关联”,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2015年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上限。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是内源性胆固醇,来自人体自身合成,食物胆固醇是次要来源,且大半都不会被人体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我们可以放心地吃掉整个鸡蛋,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因为担心胆固醇太高而舍弃蛋黄。

对于素食人群来说,膳食安排不合理,易出现蛋白质、维生素B1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平时吃鸡蛋、牛奶,这类素食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不成问题,否则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新版指南中专门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建议素食者应当通过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补充摄入,获得优质蛋白质,经常吃一些全谷物、坚果和菌藻类食物,还应选择多种烹调油,以满足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新指南特别强调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求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专家指出,如果在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那么它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饱和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对于老人来说,为了身体健康,更应*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还有很多人只吃米面不吃粗粮。实际上,粮食在经过加工后,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要吃一些谷类和杂豆,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专家的建议是,*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至于蔬菜的选择,新版膳食指南建议至少有一半应是“深颜色的蔬菜”。为何多吃深色蔬菜?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颜色深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膳食指南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回家吃饭”是新版膳食指南中新增的一项建议。其实,这项建议不止是希望我们享受食物和亲情,更多的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真的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么,回家吃饭吧!健康生活的第一大要务,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材,给自己和家人制作营养均衡的三餐,这样才可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科学。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请问哪位大哥“谨谢不敏”是什么意思? 小女子尽谢不敏什么意思 谨谢不敏是什么意思? 敬谢不敏是是什么意思? 谢不敏的意思是什么 谢不敏词语解释 什么叫“谢不敏”? 6岁儿童晚上睡眠不好怎么办 六岁孩子精神异常怎么办 小程序开发需要什么技术 没有技术如何开发小程序 请问十大权重股!! 产妇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方式一般人膳食指南包含六个推荐对吗? 纯母乳喂养,宝妈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乳母如何制订好比较合理的食谱? 2345加速浏览器怎么弄小窗口 我快毕业了,填同学录,后面的留言板,我想写一些有关离别不舍的好句子,越多越好,要优美的句子,长一点 怎样取消2345浏览器无痕浏览 半夜空调啪啪响后不制热 2345浏览器,百度浏览器怎么把无痕模式放到桌面? 为什么我的空调用的时间一长就不制热了 海尔空调白天制热晚上不制热怎么办? 能否利用快捷键快速打开2345智能浏览器的无痕浏览窗口,如果能,请告诉我方法,不胜感激。 三星空调白天运转正常晚上不制热 怎么清楚2345浏览器的上网数据 中午打开空调制热,晚上打开空调不制热,求解,求处理办法? 空调白天可以制热,晚上不能制热显示h3 关于2345加速浏览器的无痕模式 空调白天制热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到晚上就不行了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胀气的食物有哪些? 股票代码查询网20974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什么指导意义 护理工作常见的饮食护理指导 股票行情查询网站有哪些?哪个股票行情查询网站查的准确? 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在重庆是否合法? 皮草都有哪些种类 怎样查询自己的股票 股票怎么查 皮草是不是都会掉毛? 皮草哪一种毛最好?哪一种颜色最有气质? 皮草的产地都是在什么地方? 皮草都是动物活着的时候扒皮,好残忍,还能买吗? realfur指什么毛 皮草都是动物毛做的么?? 谁知道皮草都是用什么毛皮做的啊! 为什么没有猫毛皮草? 铁皮石斛长蛀虫,能食用吗 铁皮石斛长蛀虫,铁能食用吗? 长虫的铁皮石斛粉能吃吗?长白色的虫子,而且有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