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52
俄罗斯,蓝星面积最大的国度。
不同于法国香槟式的浪漫,也不同于英国绅士的贵族气质,这头长期处于冰天雪地中的巨熊,给人以勇猛好战,又颇为神秘的印象。
立国仅仅数百年的沙俄,如同一个破落的远房表亲,偶尔千里迢迢来插手一下家族事务,却被西欧的亲戚们嗤之以鼻。但曾有这样一位沙皇,竟被全欧洲人民冠以“救世主”的称号。他究竟立下了何等不世功勋?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吗?要解答这些问题,须从圣彼得堡的那个冬夜说起。
01
性格多面的王子
1777年12月,时任*沙皇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气色比往日轻松了许多。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她,发动政变废掉了夫君,又吞并克里米亚、瓜分波兰,以铁血的手段,大大拓展了*的疆域。但此时的她就如同其他的中年妇人一般,慈爱地望着自己刚刚降生的孙儿。婴孩白皙的手指、无邪的笑容融化了她往日坚强的内心。
她觉得这个孩子顽皮和灵动的眼神像极了幼年的自己,未来定会有大的造就。她干脆将这个叫亚历山大的孙子抱走,亲自抚养。
亚历山大果然不负祖母的期望,才四五岁的年纪,就能够讲英法德三种语言,还在一个半小时里“零基础”看懂了复杂的地球仪。不仅如此,这个男孩全无皇子骄纵放荡的习性,待人和蔼,态度可亲,常常陪在祖母身边,将老太太哄得哈哈大笑。
无论是在酒局、牌场还是舞会,亚历山大都很讨周围人的喜欢。
不过,这只是亚历山大的一面而已。
他的父亲保罗一世,为人笃实、严厉,极为追求秩序。亚历山大只要在父亲的封地工作时,一定会穿着笔挺的军服,严肃监督部下的工作,听上司爆粗口时,也是面无表情。
在那里的官兵心中,这个年轻的王子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如同军队这部大机器上没有生命的物件,活着仅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能。
显然,这位亚历山大王子从小就深谙人情世故,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他深知祖母和父亲关系极为恶劣,却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令人赞叹。
至于真实的他内心究竟是何等风景,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
02
政变中登位的帝王
叶卡捷琳娜去世后,保罗一世成为新任沙皇。
保罗虽然暴躁易怒,却实实在在想通过改革来令平民以及农奴的生活水平获得提升。严惩贪污、迫使贵族阶级接受骑士制度,这些举措势必动了某些人的蛋糕。
1801年3月的一个夜晚,一帮刺客冲进他的卧室,将他*到桌子旁签署退位声明,随后保罗便被这些造反者掐踩而死。
政变分子的首领帕连一马当先,率人冲进了亚历山大的寝宫,他们看到战战兢兢的亚历山大和妻子躲在一个套间里。当听说父亲遭到杀害,他嚎啕大哭起来——
当然,综合他以往的人生经历,他的悲伤和恐惧未必不存在作伪的成分。甚至有不少历史学家怀疑,他才是这场宫廷政变的幕后推手
——正因如此,帕连才不耐烦地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
惊魂未定的亚历山大就这样匆匆成为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四任沙皇。
父亲的惨死让他意识到,急切地废除落后的农奴制度,只会招来庄园贵族的血腥报复。
何况事实上,很多农奴甘愿委身于庄园主,根本不想恢复自由之身。亚历山大于是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将父亲判刑的一万多人从寒冷的流放地召回来加以赦免。一系列的举措,令他执政的根基逐渐得以稳固。
03
拿破仑的灾星
1808年,一封来自法国的信件令亚历山大异常地愤怒,原来,法国皇帝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离婚之后,非常想要迎娶亚历山大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从而通过婚姻将*人拉拢到自己的一边。亚历山大不但拒绝了这门亲事,还破口大骂拿破仑就是个“科西嘉的食人怪”。这些出格的举动,其实隐藏着一段不伦的恋情。
亚历山大自幼便和这个妹妹朝夕相处,据说两人即便住在同一个皇宫,也要每日通信。在哥哥给妹妹的信中,经常出现“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我像疯子一般爱你!”这类肉麻的话。
对妹妹充满爱恋的他,当然不会愿意将她远嫁给欧洲的第一军事强人。而他与拿破仑之间未来的恩怨纠葛,则远远不止一桩婚事这么简单。
亚历山大一世在扩张领土方面的成就丝毫不比祖母逊色。登基之后,他相继将东格鲁吉亚、芬兰、阿塞拜疆和华沙公国纳入掌中。而在西欧,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也将自己的佩刀指向了东方——1812年,他率领一百二十万大军渡过涅曼河,攻入沙俄,两个帝王之间的对决终于无可避免地到来。
对于侵入*,拿破仑其实有着详细周密的计划。法军在俄边境建了九座兵站,粮草充足。可到了实际运输中,光是辎重队的牲畜就要消耗近三分之一的粮草,剩余的部分则因道路泥泞无法前行而不得不大量丢弃。按照法军以往的作战,即便缺粮,也能在一场胜仗后就地补充,可俄军宗帅库图佐夫却掐准了拿破仑的命门,实行焦土*,边撤退边放火,将法军所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拿破仑沮丧之余,很快发现了比缺粮更大的威胁即将袭来,那便是北国的严寒。
十月,俄罗斯的冬季已经降临,鹅毛般的大雪令本就缺吃少穿的法军士兵战意全无。不得已之下,拿破仑下令全军撤往西南方。俄军主力部队和小股游击队则相互配合,紧蹑其后。
十一月的数次战斗中,法军伤亡惨重,骑兵和炮兵几乎无一生还。*战事的惨败,宣告了拿破仑辉煌军事生涯的终点,却也将亚历山大推上了“救世主”的宝座。
04
爱惜羽毛的救世主
卫国战争的胜利,令亚历山大一世成为了反法同盟的盟主,他以反法联军总司令的身份,于1814年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此时的亚历山大,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的声望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而他早年一直渴望进行的农奴制改革,如今也正是推行的最佳时机。
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他执政的后期,沙俄的风气反而愈加趋向传统保守。探究个中原因,还是源于他谜一般的性格。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瑞士学者拉加尔普,此人主张共和,反对君主*。在他的教导下,亚历山大自幼就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人们原本希望这样的他能够为*带来清新自由的空气。
但站在亚历山大的角度,*的*形势复杂险恶,派系林立,守旧力量更是盘根错节、异常强大。亚历山大并非强硬铁血之人,相反,他的性格中存在太多犹豫迷茫的成份。每当他试图推进改革而遭到了一点阻力时,他便立刻停下革新的脚步,生怕触怒了某些阶层而危及自身。
在成为了欧洲“救世主”后,亚历山大愈发爱惜自己漂亮的羽毛,不希望这个光荣的称号染上一点瑕疵。他需要在平稳安全中披着这神圣的斗篷直到生命的终点,而他的这种心理,却令一批自由主义者为之愤怒。
战栗吧!世间的*暴君,
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
听啊,振奋起来,觉醒!
普希金写下这闻名后世的诗歌《自由颂》的时候,正与一批青年军官一起,探索俄罗斯未来的方向。这些年轻人逐渐意识到,想要推翻沙皇,废除农奴制,只能暴力*。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亚历山大一世很快得到密报,军队中似乎有少数人想要推翻他。大概是不愿意晚年再让自己双手血腥,他没有发出*的命令,而是自行离开圣彼得堡,到偏僻的塔甘罗格小镇疗养身体。
可没过两个月,沙俄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在疗养地突然驾崩!
他的死亡,就如他的性格一样成为了永久的谜。有人说他是急病突发而亡,但不少人却宣称他还活着,而且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据记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十年的某天,乌拉尔山区中出现了一位仪表脱俗、气质高雅的老人。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来历,却对时政了如指掌。
到了前苏联时期,*曾挖开沙皇的墓室,而亚历山大一世的墓穴中竟是空无一物。这就更加令人坚信,也许那个神秘的老人正是隐居的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辞世”后数十年,受到产业*影响,农民的手工操作逐渐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一去不返。他的侄子亚历山大二世登位后,顺水推舟,大刀阔斧废除农奴制,完成了他未能实现的夙愿,也令俄罗斯迈入了崭新的工业时代。无论是他生前与妹妹的畸恋,还是他与拿破仑之间的角逐恩怨,甚或他谜一般的死亡,都成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诉说着如烟的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