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崇法尚法的秦国,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也会念及人情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0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38

春秋战国,纷争不断。

华夏大地上诸侯并起,经过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相互争霸的竞争局面。

究竟谁能最终完成一统,在当时并无定论,似乎除了燕国和韩国,其余的楚、齐、赵、魏、秦五国都曾强极一时。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秦国是最后的赢家。

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正如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说: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也就是说秦国的崛起,商鞅变法是基础,我们皆知商鞅是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彻底成为了一个“法制”的国家。

正是因为秦国尝到了法制带来的甜头,所以历代秦君皆崇法尚法,直到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这种思想都未曾改变,而秦朝颁行的通行全国的《秦律》也是以严苛著称。

甚至不少人认为秦朝短命的根源也就在此,正如陆贾在《新语·无为》中评论秦朝灭亡所说: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重,刑罚太极故也。

不过这种论断或许只是一家之词,因为秦代虽崇法尚法,但并非唯法独断,本篇笔者就和您聊聊《秦律》中对人情世故做出的妥协。


秦法中对“德”的重视。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汉书·贾谊传》

商鞅历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人认为他“助秦成帝”,也有人认为他导致了“秦俗日败”,而西汉的贾谊无疑是后者中的一位,他认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确实强大了起来,不过这种强大是在牺牲“礼义”和“仁恩”的基础之上,虽然最终统一了华夏成就了不世之功,但却不知道已经违背了廉耻羞愧的节操和仁义的厚德。

当然,这种论断并非贾谊一人的观点,刘向曾在《战国策·序》中也提出了“至秦孝公,圈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好似在这些人眼中,商鞅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有学者曾指出商鞅变法: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而完全以世俗的功利为标准。

这样的评价准确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些人是带着有色眼镜来评价的,他们诋毁商鞅或者秦法时,却忽略了“汉承秦制”,如果经过商鞅变法和全国通行的秦律之后并没有进步意义,西汉为何不摒弃秦制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灭六国之后,在全国颁行的《秦律》,并不是没有给道德留下位置,如秦简《为吏之道》中写道:

为人君则鬼(通“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呢,当然,这分明是儒家所倡导的“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律》其实是吸收了儒家的道德观,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糅合,所以后世有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摒弃,这也是片面的。

虽然《秦律》中融合儒家思想,但主基调还是法家思想,那么法家思想究竟是不是对“德”完全摒弃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从法家思想的先驱管仲,法家思想的践行者商鞅,再到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他们无一例外,都意识到了“一断于法”是无法避开人情世故的。

先说说管仲。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意思是不可为重宝而看轻政令,不可为至亲而把国家政权放在后面,不能为爱民而歪曲法律,不能为爵禄而分让权威。


这就是“法重于民”的思想,但是在《史记·晏婴列传》中管仲也指出了立法的关键是“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这是管仲对于提倡的法,对人情做出的妥协。再说说商鞅。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乱。——《商君书·开塞》

意思是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欢谋求私利,就会心存*,如果大多数人都区别亲疏,心存*只为自己考虑,那么社会就会混乱,认为亲情和法律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为此只能以“法”来治理国家。

不过在《商君书·壹言》中商鞅又指出: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意思是法度的确立不考察民情而颁布,那么就不会有所成效,这也进一步道明了立法的关键,要考虑民情,一断于法,却不能超脱“情”而独立实施。

最后说说韩非子。

父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韩非子·五蠹》

说的是君主眼中的忠臣会成了父亲心中的逆子,而父亲眼中的孝子又恰恰会成为君主眼中的叛臣,这进一步指出了法与情之间是无法调和的,因为韩非是坚决的反对“亲亲相隐”。


而韩非又在《韩非子·大体》写道: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也就是说,要以法治国,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是立法的前提是不违背自然常规,不伤害人的性情。

由此可见,这三人虽然都认为法家就该“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当亲情和法律有所冲突时,也必须要割舍情,但他们又都意识到了法家思想不能超脱人情,这种看似的自我矛盾,其实更是体现了法和情在治理国家中,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而以法家思想为主基调的《秦律》,也体现了法对于情的妥协,不过也正是这种妥协,让严苛的法律,有了可以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可能。

秦法中对“孝”的顺应。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秦简《法律答问》

自古以来,孝道都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传统美德,这点即使是以严苛著称的《秦律》也不能忽视和改变,既然如此,秦法只能顺应,正如上述引用所说,意思就是子女告父母或者臣妾告主人,只要非公室告,那都是不予以受理的。


那么什么是“非公室告”呢,其实就是父母或者主人擅自杀死或者严重伤害了子女或者臣妾,也就是说,不涉及人身伤害的,就不能“告”,即使告了也不会受理,那么如果坚持告呢,也简单,就是控告者有罪。

这样的法律规定,其实就是不鼓励子女或者臣妾状告父母或者主人,因为这种做法是不孝的,当然也是法律所不提倡的,这也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国人对于“孝”的重视。

此外,《法律答问》中还提到: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盗假子,何论?当为盗。子盗父母……不为公室告,

这段记载的意思就是,父亲盗窃子女的东西,不算盗窃,但是如果义父(干爹)盗窃了义子的东西,那就是盗窃,而子女盗窃父母的东西,也不为公室告,即使子女告发父母,也不予以受理。

这点也进一步说明了,秦法对于孝道做出了让步,当然也顾及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不过义父和义子之间,如果存在偷盗行为,那是要判罪的,所以秦法更为重视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情。

既然秦法中提倡孝,那么如果子女不孝会如何呢,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如《秦律》规定: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


意思是如果有老人告发自己的子女不孝顺,并且请求判死刑,无须经过三道程序的申请,要立即逮捕,这就是说,在秦代如果子女不孝顺,那是犯法的,只要父母告发,那就会收到严重的惩罚,这不仅维护了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更是秦法对于孝的提倡。

前段时间,笔者在网上看到一条讯息,说的是一个不孝子,当街殴打自己的父母,这显然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放在秦代会怎么样呢?

《法律答问》记载:殴大(通“打”)父母,黥为城旦舂,很明显“黥为城旦舂”是一种刑罚,黥是指在脸上刺字,城旦舂是一种徒刑,城旦是针对男犯人的刑罚,其意思是“治城”,即筑城,舂是针对女犯人的刑罚,其意思是舂米。

说到这,不少人会说了,不就是筑城和舂米嘛,这也不算多重的刑罚啊,但是这个刑罚是无期的,后来经过汉文帝的刑罚改革后,才改变了刑期,最高为六年,由此可见在秦代,不孝顺当真一件“法律不容”的过错。


而这种以法律的形式提倡和强化“孝”,又何尝不是一项以严苛著称的《秦律》对情的妥协呢?

秦法中对“情”的妥协。

妻悍,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支指、胅体,问夫何论?当耐。——《法律答问》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古代的婚姻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秦律》有办法处理吗,当然有,上述记载,就是说如果因为妻子彪悍,丈夫为了教训妻子而动手了,并且造成了人身伤害,那么丈夫就要受到耐刑。

耐刑是个什么样的刑罚呢,其实就是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说到这不少人就会认为这个刑罚也不是多重,在现在看来是如此,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毛发的缺失,也是一种对父母的大不敬。


由此可见,秦法对于家庭暴力,那也是不允许的,而此点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却渐行渐微,不得不说,秦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是可圈可点的。

此外,秦律还讲究连坐,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要被连坐,有些犯罪行为,是不会被连坐的,比如秦律还规定:家

人之论,父时家罪也,父死而甫告也,勿听,说的就是父亲犯了罪,如果父亲死了,那就不在连累家属。

这也正是说明了,秦代虽崇法尚法,但并非唯法独断,其中还会考量情在治理国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得不说,在秦法虽然严苛,但并不是毫无人情味可言,但为何又有人说,秦是亡于严刑峻法呢?这是因为秦法利用了人情世故。

秦法对人情世故的利用。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治安策》

秦朝二世而亡,其中的因素,众说纷纭,不过无论哪种因素所诱发,秦末都出现了“六亲殃戮,万民离叛” 的局面,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和秦所倡导的严刑峻法脱不了联系,说到这,不少人又说了,《秦律》中不是对于人情世故进行了妥协吗?

固然如此,但秦法对于情妥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利用人情世故对民众进行严格的束缚,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连坐法的推行和实施。


连坐法的颁行,是为了让民众不敢犯罪,因为只要自己犯了罪,并不能“一人做事一人当”,而家属也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会导致犯罪者不仅要自食其果,还要连累至亲受罚,对于至亲的惩罚,这是对犯罪者心理进行折磨的一种途径。

这也就是说

秦律利用了情,而扩大了应该受到惩罚的“犯人”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秦法在于民众心中的威慑力,这也正戳中了人情的弱点,虽然刑罚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民众的行为,但是这中残酷的连坐法,无疑触碰了民众心理的底线。

结束语:

秦代虽崇法尚法,但并非唯法独断,因为《秦律》还对人情做出了妥协,也正是这种妥协,为严苛的秦法增添了些许人情味,不过仅仅只是些许,所以也并不能因为这种妥协,就否认秦法的严苛。

因为

秦统治者颁布《秦律》的终极目的在于加强君主集权,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是可以利用人情的,甚至出台了可以击垮民众心灵的连坐法,最终实现“累其心”,使民众对于违反乱纪的行为“不敢犯”,这种凌驾于人情的高压管控,势必会适得其反,最终只能导致群起而攻之。

所以秦王朝二世而亡,与秦代严苛的法律,是脱不了干系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023文科男生最吃香的专业 哪些专业好就业 在南京想找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怎么找? 荔枝核怎么服用-荔枝核煮水一般煮几颗合适 属虎适合什么名字2022年新生儿 有内涵热门名字精选 国内读研好,还是出国读研好 出国读研和国内读研哪个更好 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向的什么是一?_百度知 ... 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向是8分之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怎样求出来...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向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8,另一个内项是_百度...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向是2.75,另一个内项是多少_百度... 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是什么意思 法律与人情相悖还是不相悖? 如何才能维持法律和情感的平衡? 什么是情理法 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急急急!有时法律和人情是矛盾的,谈谈对法律和人情的关系的理解 情与法的关系!(详细点) 情与法的议论文素材 法律、人情能否共存 法律与人情不可兼顾 广发银行信用卡新聪明卡已经通过审核,我想知道这个 品种卡和其他卡种批的额度会一样吗?最底能批多少额 我朋友申请了广发银行信用卡,他们卡到了说额度才50 ,这有可能吗? 用以卡办卡的方式批下来的广发银行信用卡,额度一般为多少? 壳牌机油级别R3 豆豆钱怎么解绑银行卡 广发信用卡额度是否共享 我一张广发银行信用卡额度3000现在又申请一张广发银行白金卡.额度会一样吗 网贷时绑定银行卡怎么在手机上银行解绑呢? 网贷和房贷同一张卡怎么处理? 广发信用卡3000额度未激活 重新申请一张 额度会变高吗 广发信用卡第二次审核可以提高额度吗 法律、人情和道理,哪个是最根本的?是不是法律和人情都是符合道理的,所以说道理是最根本的? 法律和人情是否矛盾,该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请结合《万家诉讼》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观点(不少于三百) 形容人情和法律的句子 历史上那个哲学学说提到了关于法和情的协调问题,或类似、相关问题? 辩论赛关于《情在理先》,要是反方提到法律的问题怎么有力的反驳他 法律与法理的关系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哪个? 18岁女生都用什么交友软件? 十七岁未满十八晚上闲着无聊想打打王者荣耀的代练有什么app或者软件推荐嘛 18到25岁的你,手机里必不可少的APP有哪些? 18岁只有身份证手机上有哪些软件可以贷 14岁到18岁人常用的软件有那些 最多18岁一下女生玩的交友软件是什么???除了qq,微信, 有什么是不要18岁就可以借款的软件! 适合18岁五年制大专生网恋软件有哪些? 18到25岁的你,手机里必备的APP有哪些? 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 book2019r5在桌面点右键为什么没反应? 华为p6的右键点了没反应怎么办? 华为笔记本电脑重置后点鼠标右键一直转圆圈开不开应用为什么? 登录华为网盘新版后,右键点击文件没有反应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