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36
在新的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多引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能以最少的投入量来完成建筑这个费时费钱费力的工作。很自然,利用大工业化生产替代目前仍保留在半手工化生产的建造活动,用信息化带来的智能化整体设计改造落伍的旧的设计方法。用社会化分工的方式打破地域建造的壁垒,这就是将来节能的、生态的、具备新技术与高品位的建筑取得成功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世界性大趋势,加上我们加入WTO期限的临近,国内装修行业自然不可能置身于潮流之外。就室内设计而言,应当注意的趋势归纳有三点:其一是福斯特倡导的"设计开发"( Design Development)将外加工件量化。举一个例子,内装修中木作施工较多,就目前而言,几台简单的木器多功能加工机具就可以满足现场的需求。而复杂一些,如活动家俱外包工厂加工,是很自然的。目前仍有一些木门、木门套成批在工厂里加工后送抵工地安装,更不用说家装里常遇到的整型踢脚和窗帘盒,整体卫浴与整体厨房,这就是设计开发的基础征兆。一些复杂的异型构件以前常常在现场加工,这也是设计师创造个性与工程队创造利润的主要手段,但就质量而言,这一部分最不宜控制,往往伴随的将是出乎意外的失败效果与不能预料的高成本。以上只是涉及常见的木工类的工作,如果设计金属及玻璃构件,目前现场根本无法加工。当我们忽视与专业加工厂的合作,设计与施工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例如,在杭州城站广场设计当中,让我们最头痛的是入口雨罩的金属造型构件,这是设计的点晴之笔,要求金属加工件在解决自身承重支撑外,能够很好地表现造型的轻巧优雅和加工工艺的精确性。在几次寻找厂家合作未果即将失望之际,终于在无锡造船厂找到了承接的单位,他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们的这种构件相比船体而言,其复杂程度根本不算什么,通过与厂家工程师共同研究,模型的推敲,终于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而后在"厦门会展中心""成都证券办公楼"设计施工当中,多次与各种类型的加工厂家合作,使设计与施工都获益非浅,这些只是"设计开发"的初始阶段,更加信息化的手段将大大降低整个设计与施工的成本,带来的是高的效率与高的质量。 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二:赋予新材料以"灵魂"――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尽快掌握新材料、新构件所带来的规律性,正如卡拉特拉瓦"活的结构"的思想所显示,我们应当为这些新材料带来的新构件寻找能够赋予其灵魂的构造方法,我们曾拿美国建筑师考试的结构题给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他们竟惊讶于其钢结构题之难之深。由此可见我们建筑师的知识结构是不合理、不完善的。正如现代建筑运动的基础是寻求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独有的结构特性,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今后室内设计师们驾驭新材料的能力将成为其作品能否创新的保证。 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三:审美的转变。一种新技术带来新形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观念与审美的变迁,在新旧观念斗争的过程中新的审美观将逐步形成,并渐渐成为主流。由此,我们就不奇怪当时蓬皮杜文化中心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了。从历史上来看,照像术刚诞生的时候,摄影师总是模仿画家去布置场景,摆弄人的举止,设置灯光。最终是让照片更象一幅油画。再举一例,电脑建筑画兴起的时候,大家以以前手绘图审美来要求,必然导致电脑建筑画去模仿手绘图的抽象效果,而将其本身所擅长能真实再现场景的特性撇在一边,但随着电脑建筑画水平的提高,这种真实再现场景的方式成为主流,也成为现在审评建筑画好坏的流行标准。这也许正是符合贡布里希在《视觉与错觉》一书中提到的人们的绘画创作往往是遵循已有的印象与格式,并不遵循在他眼前事物的客观样式。由此可见审美的转变是何其困难,百姓如此,画家如此,建筑师亦如此。而能够称得上是真正创新的东西,往往就是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而建构的,"五四运动"如此,现代艺术如此,现代建筑运动亦如此。因此,探究新材料带来可能的新形式,必然伴随设计观念的转变,而最终导致室内设计审美判断标准的转变。而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钢构架、桁架作为纯粹的装饰符号出现在大量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由于这些钢构件不受力而难以展现清晰的力学逻辑与美感,却从一个侧面说明技术审美观已经初步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37
在新的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多引起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能以最少的投入量来完成建筑这个费时费钱费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