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九城门各自城门的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00:25
京城的城门素来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数遍这二十座城门,哪儿有复兴门?查阅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北平市全图》和同年的《故都变迁记略》,那时还未标出或提及复兴门。
小时候常听大人提到,要是到西单牌楼,走真武庙东边的那个新开的豁子近便多了。问奶奶什么叫豁子,奶奶告诉我就是在城墙上开口子。复兴门确实是开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当时在内城对着长安街的东西城墙上各开了一个豁口,东边叫启明门,西边叫长安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改名为建国门、复兴门,并修建了城门洞。尽管像个城门的样子了,老百姓还是称其为豁子,直到解放后才渐渐地改了口。至于复兴门外大街的名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才有的。
头一次见到复兴门是在1947年夏天,那时我八岁了,家从月坛东夹道搬到了月坛东坛墙与护城河之间的瓜市营房南头儿,门临大道,位置就在现月坛北街和二环路的交接处,现在的月坛北街就是从我家院子开过去的。
那时家里养了一头小牛,几只山羊,几只鸡鸭,贴补家用。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了我,平时就在护城河边上放羊。这年夏季里的一天,爸爸吃完午饭兴致挺高,提出带着我放羊去。我们爷儿俩轰着连大带小四只羊沿着护城河往南走,一下子就到了豁子外边的“洋鬼子坟地”。羊儿自由地在吃草,我们爷儿俩则是在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墓碑间边走边看。这些坟墓有大理石的,有水磨石的,有汉白玉、花岗岩的,最不济也是洋灰的。有的墓碑上镶有死者的照片,有的还雕出挺好看的花纹。每个坟墓都竖有或石或木的十字架,附近还有一座破旧的小教堂。当时只是遥望过,没到豁子的城门洞跟前。以后我自己又多次来这里放羊,但都没进过豁子。
第一次进复兴门是1951年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到位于西单牌楼的长安大戏院去听戏——明来京剧团的徐东明、徐东来姐儿俩主演的《四郎探母》。为了节省车钱,我从复兴门进城步行去的。
那时的复兴门还有门洞,上边没有城门楼子,而是竖着一个木头的大三角架子,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城门里并不直通西单牌楼,要往北拐一个小弯走卧佛寺街,再走旧刑部街,或是向南拐一个小弯经邱祖胡同,再经报子街才能到西单牌楼。
那时南边的西便门关厢,北边通往月坛的道路(即现南礼士路南段),与复兴门外的大马路交叉成十字路口。南、北路口内有小饭馆、小旅店、小茶摊、小铁匠炉、马掌铺、剃头棚儿等小买卖。直到如今仍保留为地名的真武庙,在路北道口旁边坐北朝南。这是一座小破庙,墙皮与山门上的漆皮早已剥落,两扇木门紧锁着,锁上锈迹斑斑。山门上方石刻匾额的字模糊不清。我曾经扒着门缝往里看过,院子很小,殿堂也已破败。这座庙大约在1953年前后被拆除。
当年从复兴门到公主坟一带的马路,路面有的地段是灰渣路,有的地段是土路。然而,在当时来说,这里却是全北京所有城门外大街极为少见的分为上、下行车道的大马路,即由东向西走北边的路,自西向东则走南边。
在这条平行的两条路之间,是长着杂草或露着黄土的狭长地带,仿佛如今马路中间的隔离带。到公主坟,更是沿着圆形围墙的单行线了。那时公主坟的围墙墙皮斑驳,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了。围墙内林木茂密,远远望去真像烟笼雾锁一样,显得倍儿神秘。
复兴门外与别的城门外边大不相同——别的城门外边都有大街和关厢,复兴门外没有。过了护城河大桥往西看,马路南侧就是前边提到过的外国人坟地,北侧是菜园子。再往西一直到木樨地、公主坟一线,马路两侧以菜园子、庄稼地、荒地居多,民居寥寥,甭说商店了,连小茶摊都很少见。“大街”当然是城镇中路面较宽,比较繁华的街道,“关厢”则是城门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区。当时的复兴门外没有民居,也没有商店,更称不上繁华,自然也就不能称其为大街和关厢了。因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没有复兴门外大街这个名称。
另外,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复兴门外往西一线没有一盏路灯,如果那时有路况播报,那就是——路静人稀。
大约是在1955年前后,复兴门外开始有了变化。先是马路中间的“隔离带”没有了,成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灰渣路面变成水泥的了,没几年又铺上了沥青,成为柏油马路。路边立起了电线杆,有了路灯。庄稼地、菜园子、荒地逐渐减少,房屋、商铺从无到有,且陆续增多。特别是一个个大型工地相继出现,“洋鬼子坟地”迁走了,小教堂拆除了,变成一大片工地。这里建起来的广电大楼和木樨地西边建起来的军事博物馆,都是那个时期赫赫有名的建筑。其实在这二者之前,先建成的是全国总工会大楼。这是整个复兴门外地区第一座大板楼,远远望去,像个巨大的“影壁”矗立在马路南侧。
1958年,复兴门到西单牌楼之间的邱祖胡同、报子街与平行的卧佛寺街、旧刑部街打通,使长安街西延至复兴门。同期,东单牌楼与建国门之间的几条大小胡同也拆除了,使长安街东延至建国门。由此,长安街享有“十里长街”之美誉。于是,复兴门外的大马路也就成为了长安街的延长线,也就有了复兴门外大街之名称。
1974年国庆节前夕,京城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建成了。此后,复兴门外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33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门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标志“梅”与“煤”同音,老年间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
德胜门,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外七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
城门的组成----城楼、箭楼和瓮城
城楼 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上方都建有城楼,这些城楼坐落在一个墩台之上,与左右的城墙紧密相连,墩台的下边正中间开有一个拱形的券洞,就是城门洞,门洞处安有两扇对开的大门,外包铁钉,正面有镀铜大泡钉。门后有大门栓。
明代北京内城的城楼修建于明正统年间,各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城楼一般都是面阔7间,进深5间,但也有进深3间的,像朝阳门。阜成门就是三间进深。内城各城楼的具体规格都不太一致,大体上说,以正阳门的规格最高,在各城楼中最为壮观,崇文门、宣武门稍差一些,东直门、西直门又差一些,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阜成门的规格最低,各城楼都有上下两层,守城将士可以登楼远眺。
外城的城楼都比内城矮小。最高大的是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约高20米,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于正阳门遥相呼应。其次是广宁门,现名广安门,只是比永定门矮了一点。广渠门和左安门、右安门都是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高度只有15米左右,东便门和西便门形制更小。
箭楼 北京各城门的外边正前方还有一座城楼,叫做箭楼。各座箭楼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正阳门的箭楼最雄伟壮观。城台高约12米,为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南侧面阔9间,北出抱厦7间,东南西三面设有四层箭窗,南面共有52孔,东西两面各有21孔,前门箭楼高38米,宽52米,进深32米,是北京城内各箭楼中最高大的。在内城9门中,只有前门箭楼下面开有门洞,而且仅供皇帝出入。
北京内城各门的箭楼的造型与前门箭楼基本相同,正面是重檐歇山顶,后面出抱厦五间。正面重檐下面有三排箭孔,重檐上边有一排箭孔。
外城箭楼的形制更小。永定门箭楼正面有两排箭孔,每排7孔,左右两侧两排箭孔,每排3孔,共有26个箭孔。箭楼的后面没有抱厦,只有一道门。广安、广渠、左安、右安四门次之,只有22个箭孔,东便门和西便门最小,只有8个箭孔。
瓮城 箭楼的左右两侧也有城墙,并且与内或外城的城墙相接,于是在各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鼓出的小城,这就是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的,像东直门、西直门的瓮城;也有长方形的,像正阳门、德胜门的瓮城;还有半圆形的,像东便门、西便门的瓮城。其他瓮城基本是正方形,但在相邻两面墙的相接处采取了弧形而不是直角。
正阳门的瓮城占地面积最大,呈现为东西窄的长方形,其他瓮城只设一个门,正阳门瓮城除了箭楼下边的一个门外,还在左右两侧各开了一个门。
内城各门的瓮城有各特点,就是同一边的城墙上的各瓮城城门都正对而开,像东城墙上北边的东直门的瓮城门朝南,南边的朝阳门的瓮城门朝北,这对于军队从某一城门经城外调往另一城门提供了方便。西城墙上的西直门、阜成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宣武门都是如此。正阳门瓮城则是在东、南、西三面开有城门,惟独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安定门是个例外,两座瓮城的城门都朝东。
外城的瓮城比内城小,而且有两座采用半圆形布局,外城瓮城的城门也与内城不同,都开在箭楼下边正中。
废弃的城门
元大都共有城门11座,其中东、南、西三面各三座,只有北面是两座,东面三门由北象南依次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三门顺承门在西,文明门在东,丽正门居中;西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是: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两门安贞门在东,健德门在西。
明初,徐达主持重建新城,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废弃,在南面5里处建起新城墙,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被废弃,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肃清门也因此废弃。
新建的城门
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都是*时期,为了方便交通,在城墙上加建的,但是它们和原来的城门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没有城楼、箭楼和瓮城,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城墙上开了两个拱形的券洞,使来往车辆、行人得以通行。
瑞典学者喜仁龙曾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它(北京城)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的城门处。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征死亡或崭新生活的丧礼和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以至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搏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北京城门的消失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痛心历史古迹和建筑精品的湮没。如今只能坐在疾行于二环路的车上想象,当年守城的大将军在城墙上巡视;只能站在德胜门前想象,登高俯览北京城的酣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