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1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21
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9、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10、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12、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间。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8、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19、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39
1、贴春联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2、生旺火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3、吃年糕饺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14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参考资料:其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7:05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