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以一首《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据传说此诗题原为那个荒淫无度的陈后主所作,但原词已经失传,所以陈叔宝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面写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隋炀帝倒是有两首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还是乐府余风。到了张若虚手里,他却将这种宫体的题材从内容到情感都大为拓展,张若虚只留下两首诗,但他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大家的地位,其原因就在这首《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从春江花月夜写起,将这种乐府的短题扩充到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再归结到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诗中层次错落有致,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一炉,创造了唐诗中至为高爽的一种美学范型。毫无疑问,诗中最重要的是“月”,借着这个“月”字,我们领略了春江花月夜迷人的美景,空灵中带着一丝神秘。由月到那永恒的宇宙,令我们追溯到人类初生时甚至人类未产生之时的江景,由此横亘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整首诗有一种理趣的色彩。写相思之情,从丈夫到妻子再到丈夫,视角的移动就是情感的呼应过程,而那皎洁的月光,也无处不在。
全诗刻画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旅人的妻子的相思之苦,乃至于人生和宇宙无限的哲理。将理和情蕴含在美丽的景色中,造成一种迷蒙的美感。诗歌意象繁多,但绝无堆砌之感,仿佛他们在皎洁的月光之下都染上了一层清凉平静的色彩。诗中清理的表达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的弦调奏出来的,用清冷平静之笔写炽热的离情,的确是大手笔。淡雅的景色之下,读者可以看到浓郁的光彩和色彩。这首诗真正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在这种诗体面前,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思,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但并非过誉。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大家,其原因就是在于诗歌中的冲融和易风格下华美的色彩。能把这两种诗歌要素结合的水*融的,中国诗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张若虚,扬州人。衮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全唐诗》
雅友之聚,必有雅兴。早在东晋年间,王羲之和朋友们的一次聚会,也曾使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一件灿然可观的书法极品。在张若虚的简单生平里,可以发现盛唐时的几位知名大家赫然在列,而贺知章与张旭又皆是杜甫所赞的“饮中八仙”之一,与之并列,可以想见张若虚的才情高蹈出众。那么在这场酒事之中,若不出意外,席上诸人,定不乏爱好和精通棋琴书画的雅人高士。有时候,三五个知心朋友,一场小小的聚会,就能换来一个难忘的夜晚。而这一个夜晚,或许便诞生一件流芳百世的作品来。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有美酒,有故人,心情自然是好的。有什么不好呢?酒席之上,话题也许会谈到时局,众人不禁舒了一口气,是啊,那段令人提心吊胆、寝食不安的恐怖岁月终于捱过来了。武则天死了,唐中宗亡了,韦后也被杀了,酷吏锐减了,唐睿宗也退位了,执政当家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启用贤人,努力开启一个全新的峥嵘岁月。“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物价很便宜,而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生活很方便,“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行旅很安全,这是一个清新怡人的时代。盛唐是一种气象,一种胸襟,海晏河清的日子里,平常小聚开始增多,夜色降临,大家就来聚吧。
张若虚抓住了这个夜晚。这个夜晚似乎只属于张若虚一个人。是在哪里呢?是在一个临水亭阁里吧,或是一叶扁舟之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借着一点酒意,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而张若虚的目光落在了身外更为广阔的时空世界里了。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这五种最为精美动人的意境融合在一起,霎时幻化产生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来——浓浓春意,浩瀚江水,花香袭来,月色如洗,长夜漫漫。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刻啊,他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脱口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明月触动了张若虚的无限心事。月光皎皎,江天一色。这明月不是自己的,是江上之月,也是天下人的月。月亮是人们心中一颗硕大璀璨的星辰,在无边的夜里,月亮成了最为阴柔、最为妩媚的光体,月亮象征着什么?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人们独独钟情于她?莫不是那一点亮光,烛照着我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心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情的张若虚发问了。这一问,使得他的思考具备了哲学家的思维。稍早于他的刘希夷也曾慨然唱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是一位白发丛生的老翁最为朴实的生活感言,被刘希夷准确地捕捉到了,这句同样带有哲学色彩的寄寓人生话语,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思绪。所有的文人,都希望在一个平和的生存空间里,探究人生奥秘。张若虚面对一场浩大的水势,以及一轮圆月,联想到生活的点滴,而且越过个人的得失悲喜,进入到了更为宏大的人生主题上进行思考,人生速朽,而宇宙亘古。
关于人生的态度,和“吴中四士”中的其余三位一样,张若虚应该是超脱出尘的,都是拔剑啸天、仰脖畅饮、执笔成文的潇洒才子,从最为朴素的自然景物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代代,江月年年,江流长生,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的短暂,谁能消受这无边的风月?没有人能够回答他,只是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曾经自言自语地说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李煜当时已被俘他国,如鱼失水,面对的,想必是一潭死水。
相思或者离愁,淡淡的哀愁袭上心头。张若虚是伤感的。自古多情伤离别,张若虚在此刻,一定是想起了谁。会是谁呢?在很远的地方,连接着他的一处爱情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仿佛是他的爱情,仿佛又不是。爱情真是一件甜蜜却又令人心碎的事情。就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在江边,花前月下,他却远离着他的爱情。月亮也照着那个人的梳妆台吧,那么她,那么一个如月华般清明朗润的女子,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不约而同地想起心上人?从他的另一首存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寸寸柔情: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代答闺梦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处诗意盎然的相思之地,曾经流淌过一代才子张若虚的淡淡清愁,在春日江畔,一个借酒浇愁的汉子,默默地、恣意地放飞着自己的情思。望着浩渺的江面,朝着故乡——扬州的方向,灯光映着他那清峻的脸庞,也许,有一滴咸咸的泪,盈在眶里,朦胧了一片月色。情思的闸门一打开,便如滔滔江水,不可遏制。张若虚的心事,于是便成了无数人的心事。没有电话,没有手机,那么唯有心灵可以感应了。斜月沉沉,张若虚乘着月色回到了他的想思之地。那里,应该有他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是故乡?是他乡?张若虚彻底地醉了。身醉?还是心醉?大约都有。
夜色愈深,酒席仍然没有散去,歌舞声声,节目还在继续。盛唐的酒宴,开始得早,结束得迟,何况久违的老朋友难得一见,握手言欢,畅叙旧情,即便斜月沉沉,谁都不愿言回。美好的情愫,常常在持续的维系中更显真挚。“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的话语里,始终在发问,问自己,也问别人。罢了,这个夜晚,虽说有些伤感,毕竟留下了什么。张若虚作品传世,而人却不传。我曾反复查找关于他的生平,或许更多都的人都已找过了,所能知道的只有“扬州人,兖州兵曹”寥寥数字,他的身世和他的名字一样,若虚若幻。就像我们无意中在地底下挖掘出一块陶器来,是哪个朝代的?是谁制作的?谁曾经用过呢?不知道也好,保留着心中一份扑朔迷离的想象。只是忍不住,一次次转过头来,回味这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佳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1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1],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6]。
谁家今夜扁舟子[7]?何处相思明月楼[8]?可怜楼上月徘徊[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10],捣衣砧上拂还来[11]。此时相望不相闻[12],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3]。昨夜闲潭梦落花[14],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15]。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6]。不知乘月几人归[17],落月摇情满江树[18]。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简要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原为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5]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6]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7]扁舟子:扁舟,小舟。飘荡江湖的游子。
[8]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9]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0]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1]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2]相闻:互通音信。
[13]文:同“纹”。
[14]闲潭:幽静的水潭。
[1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16]潇湘:潇水与湘江。
[17]乘月:趁着月光。
[18]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诵读目标】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词清语丽,韵调优美,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出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文选简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它是诗人跳动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钮带,诗情也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变化,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只可惜月夜虽美,但客子的离愁却满怀,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
“孤月轮”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青枫浦上不胜愁”“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更渲染了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离愁之深不言而喻。离愁夜曲结束,本以为可以暂告一段落,然而新的一天的思恋情歌又开始,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唐耀(广东人,广东教育学院毕业,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图/刘长清(重庆人,三峡大学毕业,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往期“赏读经典”文章:
赏读经典:《诗经周南关雎》
赏读经典:《诗经秦风蒹葭》
赏读经典:《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赏读经典:《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赏读经典:屈原《湘夫人》
赏读经典:张衡《归田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1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鉴赏
张若虚(唐)的《春江花月夜》选自全唐诗:卷21_24全唐诗:卷117_20。
【注释】1。《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为吴地民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引《晋书·乐志》云,此曲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题之一。《乐府诗集》载《春江花月夜》共七首:隋炀帝杨广二首,隋诸葛颖一首,唐张子容二首,张若虚和温庭筠各一首。
2。滟滟:水波闪耀。
3。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4。霰:细小的雪粒。
5。空里流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空里"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
6。"白云"四句:白云飘离青枫浦,象征游子离去。扁舟子:游子;相思明月楼,指思妇。
7。月徘徊: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8。妆镜台:梳妆台。
9。玉户:华美的屋子。捣衣砧:洗衣用的石头。这两句说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
10。逐:追随。月华:月光。
11。"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
12。闲潭:幽静的水潭。这句说昨夜梦见潭边落花。
13。最后六句写时光流逝,青春易去,相思的人却天南地北,而且不知归期。竭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水名,在湖南。
【鉴赏一】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要与思妇为伴,为她解愁。把月写得美好而富有灵性。
2、《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月”是情景交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贯通全诗。月在一夜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共同组成了完美的诗歌形象。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张若虚深切感受到了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充满了淡淡的感伤。同时借月色引发、渲染、暗示、寄托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鉴赏二】1、诗人张若虚入手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格外幽美恬静的春江花月夜,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前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诗人张若虚神思飞扬,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里,诗人张若虚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表现了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回荡着初唐时代的强音。
2、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亦波澜迭起,诗情被推向更为深远的境界。从大自然的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了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月光、流水、落花,处处浸染着深深的离情,处处烘托出浓浓的相思。尤其是那一轮皓月,不管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以及楼上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中的余晖,都是月与人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情韵袅袅,情景浑然。
3、《春江花月夜》一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展现出一幅充满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淡雅清幽的水墨画卷。
【鉴赏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虽用宫体诗旧题,但却突破了宫体题材和风格,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优美、纯真而且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诗中抒发的对于青春、爱情、人生奥秘和大自然美景如醉如痴的陶醉和热烈追求,对于宇宙永恒和人类精神之美的领悟,既是盛唐时期和平发展的生活美的折光,也是盛唐士人所独具的一种精神美的体现。
清人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云:"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春江潮水……"。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张若虚只有错愕,没有恐惧,只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张若虚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白云一片……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2
《月》夸父 古今万万人,四海一片月。 也曾照冻土,也曾随流波。 若是君有心,何事清冷色。 若是君无意,何苦圆又缺。 年年古渡口,夜夜船上歌。 歌者本无心,伤心是听者。 人间多少事,纷纷向君说。 与君无相干,应是不记得。 月下抚古琴,曲高无人和。 不如平常心,无谓巧与拙。 冬去春必来,花开自当落。 望月人走后,寒光照大河。 人非当年人,夜似秦汉夜。 日往西山坠,君自出东坡。 各主人半生,应笑我是客。 他年君亦老,知向哪边斜。 虽有竹叶青,没入三尺雪。 星沉君欲去,灯下看飞蛾。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以一首《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据传说此诗题原为那个荒淫无度的陈后主所作,但原词已经失传,所以陈叔宝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面写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隋炀帝倒是有两首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还是乐府余风。到了张若虚手里,他却将这种宫体的题材从内容到情感都大为拓展,张若虚只留下两首诗,但他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大家的地位,其原因就在这首《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从春江花月夜写起,将这种乐府的短题扩充到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再归结到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诗中层次错落有致,将诗情画意和哲理融为一炉,创造了唐诗中至为高爽的一种美学范型。毫无疑问,诗中最重要的是“月”,借着这个“月”字,我们领略了春江花月夜迷人的美景,空灵中带着一丝神秘。由月到那永恒的宇宙,令我们追溯到人类初生时甚至人类未产生之时的江景,由此横亘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整首诗有一种理趣的色彩。写相思之情,从丈夫到妻子再到丈夫,视角的移动就是情感的呼应过程,而那皎洁的月光,也无处不在。
全诗刻画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旅人的妻子的相思之苦,乃至于人生和宇宙无限的哲理。将理和情蕴含在美丽的景色中,造成一种迷蒙的美感。诗歌意象繁多,但绝无堆砌之感,仿佛他们在皎洁的月光之下都染上了一层清凉平静的色彩。诗中清理的表达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的弦调奏出来的,用清冷平静之笔写炽热的离情,的确是大手笔。淡雅的景色之下,读者可以看到浓郁的光彩和色彩。这首诗真正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在这种诗体面前,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思,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但并非过誉。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大家,其原因就是在于诗歌中的冲融和易风格下华美的色彩。能把这两种诗歌要素结合的水*融的,中国诗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张若虚,扬州人。衮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全唐诗》
雅友之聚,必有雅兴。早在东晋年间,王羲之和朋友们的一次聚会,也曾使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一件灿然可观的书法极品。在张若虚的简单生平里,可以发现盛唐时的几位知名大家赫然在列,而贺知章与张旭又皆是杜甫所赞的“饮中八仙”之一,与之并列,可以想见张若虚的才情高蹈出众。那么在这场酒事之中,若不出意外,席上诸人,定不乏爱好和精通棋琴书画的雅人高士。有时候,三五个知心朋友,一场小小的聚会,就能换来一个难忘的夜晚。而这一个夜晚,或许便诞生一件流芳百世的作品来。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有美酒,有故人,心情自然是好的。有什么不好呢?酒席之上,话题也许会谈到时局,众人不禁舒了一口气,是啊,那段令人提心吊胆、寝食不安的恐怖岁月终于捱过来了。武则天死了,唐中宗亡了,韦后也被杀了,酷吏锐减了,唐睿宗也退位了,执政当家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启用贤人,努力开启一个全新的峥嵘岁月。“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物价很便宜,而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生活很方便,“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行旅很安全,这是一个清新怡人的时代。盛唐是一种气象,一种胸襟,海晏河清的日子里,平常小聚开始增多,夜色降临,大家就来聚吧。
张若虚抓住了这个夜晚。这个夜晚似乎只属于张若虚一个人。是在哪里呢?是在一个临水亭阁里吧,或是一叶扁舟之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借着一点酒意,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而张若虚的目光落在了身外更为广阔的时空世界里了。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这五种最为精美动人的意境融合在一起,霎时幻化产生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来——浓浓春意,浩瀚江水,花香袭来,月色如洗,长夜漫漫。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刻啊,他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脱口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明月触动了张若虚的无限心事。月光皎皎,江天一色。这明月不是自己的,是江上之月,也是天下人的月。月亮是人们心中一颗硕大璀璨的星辰,在无边的夜里,月亮成了最为阴柔、最为妩媚的光体,月亮象征着什么?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人们独独钟情于她?莫不是那一点亮光,烛照着我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心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情的张若虚发问了。这一问,使得他的思考具备了哲学家的思维。稍早于他的刘希夷也曾慨然唱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是一位白发丛生的老翁最为朴实的生活感言,被刘希夷准确地捕捉到了,这句同样带有哲学色彩的寄寓人生话语,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思绪。所有的文人,都希望在一个平和的生存空间里,探究人生奥秘。张若虚面对一场浩大的水势,以及一轮圆月,联想到生活的点滴,而且越过个人的得失悲喜,进入到了更为宏大的人生主题上进行思考,人生速朽,而宇宙亘古。
关于人生的态度,和“吴中四士”中的其余三位一样,张若虚应该是超脱出尘的,都是拔剑啸天、仰脖畅饮、执笔成文的潇洒才子,从最为朴素的自然景物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人生代代,江月年年,江流长生,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的短暂,谁能消受这无边的风月?没有人能够回答他,只是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曾经自言自语地说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李煜当时已被俘他国,如鱼失水,面对的,想必是一潭死水。
相思或者离愁,淡淡的哀愁袭上心头。张若虚是伤感的。自古多情伤离别,张若虚在此刻,一定是想起了谁。会是谁呢?在很远的地方,连接着他的一处爱情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仿佛是他的爱情,仿佛又不是。爱情真是一件甜蜜却又令人心碎的事情。就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在江边,花前月下,他却远离着他的爱情。月亮也照着那个人的梳妆台吧,那么她,那么一个如月华般清明朗润的女子,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不约而同地想起心上人?从他的另一首存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寸寸柔情: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代答闺梦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处诗意盎然的相思之地,曾经流淌过一代才子张若虚的淡淡清愁,在春日江畔,一个借酒浇愁的汉子,默默地、恣意地放飞着自己的情思。望着浩渺的江面,朝着故乡——扬州的方向,灯光映着他那清峻的脸庞,也许,有一滴咸咸的泪,盈在眶里,朦胧了一片月色。情思的闸门一打开,便如滔滔江水,不可遏制。张若虚的心事,于是便成了无数人的心事。没有电话,没有手机,那么唯有心灵可以感应了。斜月沉沉,张若虚乘着月色回到了他的想思之地。那里,应该有他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是故乡?是他乡?张若虚彻底地醉了。身醉?还是心醉?大约都有。
夜色愈深,酒席仍然没有散去,歌舞声声,节目还在继续。盛唐的酒宴,开始得早,结束得迟,何况久违的老朋友难得一见,握手言欢,畅叙旧情,即便斜月沉沉,谁都不愿言回。美好的情愫,常常在持续的维系中更显真挚。“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的话语里,始终在发问,问自己,也问别人。罢了,这个夜晚,虽说有些伤感,毕竟留下了什么。张若虚作品传世,而人却不传。我曾反复查找关于他的生平,或许更多都的人都已找过了,所能知道的只有“扬州人,兖州兵曹”寥寥数字,他的身世和他的名字一样,若虚若幻。就像我们无意中在地底下挖掘出一块陶器来,是哪个朝代的?是谁制作的?谁曾经用过呢?不知道也好,保留着心中一份扑朔迷离的想象。只是忍不住,一次次转过头来,回味这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佳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1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1],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6]。
谁家今夜扁舟子[7]?何处相思明月楼[8]?可怜楼上月徘徊[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10],捣衣砧上拂还来[11]。此时相望不相闻[12],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3]。昨夜闲潭梦落花[14],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15]。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6]。不知乘月几人归[17],落月摇情满江树[18]。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简要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原为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5]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6]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7]扁舟子:扁舟,小舟。飘荡江湖的游子。
[8]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9]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0]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1]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2]相闻:互通音信。
[13]文:同“纹”。
[14]闲潭:幽静的水潭。
[1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16]潇湘:潇水与湘江。
[17]乘月:趁着月光。
[18]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诵读目标】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词清语丽,韵调优美,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出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文选简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它是诗人跳动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钮带,诗情也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变化,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只可惜月夜虽美,但客子的离愁却满怀,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
“孤月轮”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青枫浦上不胜愁”“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更渲染了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离愁之深不言而喻。离愁夜曲结束,本以为可以暂告一段落,然而新的一天的思恋情歌又开始,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唐耀(广东人,广东教育学院毕业,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图/刘长清(重庆人,三峡大学毕业,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往期“赏读经典”文章:
赏读经典:《诗经周南关雎》
赏读经典:《诗经秦风蒹葭》
赏读经典:《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赏读经典:《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赏读经典:屈原《湘夫人》
赏读经典:张衡《归田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1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鉴赏
张若虚(唐)的《春江花月夜》选自全唐诗:卷21_24全唐诗:卷117_20。
【注释】1。《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为吴地民歌。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引《晋书·乐志》云,此曲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题之一。《乐府诗集》载《春江花月夜》共七首:隋炀帝杨广二首,隋诸葛颖一首,唐张子容二首,张若虚和温庭筠各一首。
2。滟滟:水波闪耀。
3。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4。霰:细小的雪粒。
5。空里流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空落下的。"空里"以下四句写秋夜的江畔,空气清新,人不觉得霜飞,但汀洲沙滩已经被清霜覆盖了。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江天一色,皎洁澄明。
6。"白云"四句:白云飘离青枫浦,象征游子离去。扁舟子:游子;相思明月楼,指思妇。
7。月徘徊:月照妆楼,思妇徘徊难眠。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8。妆镜台:梳妆台。
9。玉户:华美的屋子。捣衣砧:洗衣用的石头。这两句说月光时时处处引起她的相思之情。
10。逐:追随。月华:月光。
11。"鸿雁"两句写月光普照之深远,引起人深远的相思。雁长飞也飞不出月光;江中潜游的鱼也在明月照耀下跳出水面。那么,鱼、雁是否可以传书呢?长空寥廓,大地辽远,音信难通。
12。闲潭:幽静的水潭。这句说昨夜梦见潭边落花。
13。最后六句写时光流逝,青春易去,相思的人却天南地北,而且不知归期。竭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水名,在湖南。
【鉴赏一】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要与思妇为伴,为她解愁。把月写得美好而富有灵性。
2、《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月”是情景交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贯通全诗。月在一夜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共同组成了完美的诗歌形象。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张若虚深切感受到了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充满了淡淡的感伤。同时借月色引发、渲染、暗示、寄托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鉴赏二】1、诗人张若虚入手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格外幽美恬静的春江花月夜,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前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诗人张若虚神思飞扬,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里,诗人张若虚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表现了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回荡着初唐时代的强音。
2、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亦波澜迭起,诗情被推向更为深远的境界。从大自然的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了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月光、流水、落花,处处浸染着深深的离情,处处烘托出浓浓的相思。尤其是那一轮皓月,不管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以及楼上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中的余晖,都是月与人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情韵袅袅,情景浑然。
3、《春江花月夜》一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展现出一幅充满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淡雅清幽的水墨画卷。
【鉴赏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虽用宫体诗旧题,但却突破了宫体题材和风格,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优美、纯真而且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诗中抒发的对于青春、爱情、人生奥秘和大自然美景如醉如痴的陶醉和热烈追求,对于宇宙永恒和人类精神之美的领悟,既是盛唐时期和平发展的生活美的折光,也是盛唐士人所独具的一种精神美的体现。
清人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云:"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春江潮水……"。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张若虚只有错愕,没有恐惧,只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张若虚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白云一片……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2
《月》夸父 古今万万人,四海一片月。 也曾照冻土,也曾随流波。 若是君有心,何事清冷色。 若是君无意,何苦圆又缺。 年年古渡口,夜夜船上歌。 歌者本无心,伤心是听者。 人间多少事,纷纷向君说。 与君无相干,应是不记得。 月下抚古琴,曲高无人和。 不如平常心,无谓巧与拙。 冬去春必来,花开自当落。 望月人走后,寒光照大河。 人非当年人,夜似秦汉夜。 日往西山坠,君自出东坡。 各主人半生,应笑我是客。 他年君亦老,知向哪边斜。 虽有竹叶青,没入三尺雪。 星沉君欲去,灯下看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