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笛曲《梅花三弄》听后感梅花,以其孤标高洁、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征服了一代代诗意地生活着的人们,成为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主题。人们将其写入诗词,谱入乐曲,画上绢纸,绣入丝帛.........古曲《梅花三弄》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此曲最早见于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的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随着岁月的流传,历经变迁,箫曲、琴曲、琴箫合奏曲、筝曲等改编者众,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但个人更喜爱那悠远的笛韵,穿云裂帛,将梅花的千种风情,万般秉赋尽情地演绎。梅花一弄长相守 当多情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开始悄悄地制造着距离——一段美丽与古典的距离,当樱唇准确、温柔地吻上小小的青竹,心灵的天空顿时下起了缤纷的花雨。是谁撑起了小伞,穿过时光,将爱和忧伤悄悄开在笛声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这位词苑寂寞清幽的一枝,才气横溢,绝胜芳华。她的词作共有 57 首(包括 14 首存疑作在内),出现梅花意象的就有18 首,占其作品总数的 3/10,而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抒情主要对象的有 12首,可见爱梅之深之切。此阕《渔家傲》是其早期的作品,词中的寒梅清艳脱俗,寄托着青春的自信,正好是少女时的自我写照。十八岁,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真个是神仙美眷。连笔下的寒梅亦如出浴美人,娇羞可爱。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也“为谁憔悴损芳姿”,伤心断肠。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又是一个“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节,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吹燃了对丈夫的思念,也倾诉着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梅花高标清绝依旧,如今折梅却无人共赏,更无人堪寄,怎不叫人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可见,梅,不仅是李清照傲视群芳、自信清高的写照。梅,更是她甜蜜但艰辛的爱情写照。听,花雨下传来了一阵幽幽的歌声:“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二弄飞雪骤其实,爱梅不只是女子的专利,男人若心念一痴,更为铭心刻骨,甚至以身相许,且看这首《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座梅香四溢的岛屿,叫梅屿,也就是无数诗人墨客钟情的孤山。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碧波轻漾,正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而此诗的主人,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正好隐居于斯。“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书载林逋为史上少有的真正隐逸诗人,非借归隐之名而欲走终南捷径的沽钓之徒。他亲自在孤山栽种了三千多株梅花,出售梅花梅子,闲来引鹤吟诗,清和淡雅,终生白衣,真是个潇洒到极致的人。即便是苏子,旷达独步,却也难逃尘缘,也只能隔岸观花,自叹弗如了吧。 中国真是个繁花似锦的国度。先秦人爱香草,晋人爱菊花,唐人爱牡丹,而宋人偏爱梅花,也许自和靖先生而滥觞。但若论起梅边吹笛,风流雅致,不得不提一人,即南宋音乐家和词人姜夔姜白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读来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和忧伤。月下一枝淡淡的梅花,几许清寒,几许冷艳。玉人梅边横笛,顿时唤起了失意文人骨子里的落魄和高傲。明日路遥,往事历历,一切过往都随笛声中片片飘落的梅瓣,流转于寒波凝碧的西湖之上。 后代很多人都推崇此词,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梅花三弄风满袖爱到极致,不是疯狂,而是归于平淡。象桓伊与王徽之的相遇。象梅香与笛声的相遇。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微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此段文字载于《晋书·桓伊传》,大体意思是: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旁。桓伊向来不认识王徽之,正好在岸上经过。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这一幕“客主不交一言”着实让后人揣测。很多人认为是“行为艺术”。因为在这个卓荦不羁,雅性放诞的王徽之身上,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蓬首散带”“直眼高视”,痴迷爱竹、雪夜访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后世故有人送他一个“伪名士”的称号。 对此我不苟同。我觉得正好是魏晋名士任情率性、磊落豁达的表现,君子神交,开口便俗。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最初的总是最美好的,就如同这《梅花三弄》。古筝清越洪亮,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古琴高古深沉,则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只有笛声,是属于自然的声音,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一支短笛,牧童可以信口吹给春风听,游子可以吹给杨柳听,隐士可以吹给梅花听。笛声中有痴情女儿的相知相守,有高洁之士的遗世孑立,更有君子神交的恬淡如水。而就在三弄梅花之际,春信也就不知不觉近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笛曲《梅花三弄》听后感梅花,以其孤标高洁、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征服了一代代诗意地生活着的人们,成为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主题。人们将其写入诗词,谱入乐曲,画上绢纸,绣入丝帛.........古曲《梅花三弄》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此曲最早见于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的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随着岁月的流传,历经变迁,箫曲、琴曲、琴箫合奏曲、筝曲等改编者众,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但个人更喜爱那悠远的笛韵,穿云裂帛,将梅花的千种风情,万般秉赋尽情地演绎。梅花一弄长相守 当多情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开始悄悄地制造着距离——一段美丽与古典的距离,当樱唇准确、温柔地吻上小小的青竹,心灵的天空顿时下起了缤纷的花雨。是谁撑起了小伞,穿过时光,将爱和忧伤悄悄开在笛声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这位词苑寂寞清幽的一枝,才气横溢,绝胜芳华。她的词作共有 57 首(包括 14 首存疑作在内),出现梅花意象的就有18 首,占其作品总数的 3/10,而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抒情主要对象的有 12首,可见爱梅之深之切。此阕《渔家傲》是其早期的作品,词中的寒梅清艳脱俗,寄托着青春的自信,正好是少女时的自我写照。十八岁,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真个是神仙美眷。连笔下的寒梅亦如出浴美人,娇羞可爱。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也“为谁憔悴损芳姿”,伤心断肠。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又是一个“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节,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吹燃了对丈夫的思念,也倾诉着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梅花高标清绝依旧,如今折梅却无人共赏,更无人堪寄,怎不叫人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可见,梅,不仅是李清照傲视群芳、自信清高的写照。梅,更是她甜蜜但艰辛的爱情写照。听,花雨下传来了一阵幽幽的歌声:“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二弄飞雪骤其实,爱梅不只是女子的专利,男人若心念一痴,更为铭心刻骨,甚至以身相许,且看这首《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座梅香四溢的岛屿,叫梅屿,也就是无数诗人墨客钟情的孤山。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碧波轻漾,正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而此诗的主人,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正好隐居于斯。“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书载林逋为史上少有的真正隐逸诗人,非借归隐之名而欲走终南捷径的沽钓之徒。他亲自在孤山栽种了三千多株梅花,出售梅花梅子,闲来引鹤吟诗,清和淡雅,终生白衣,真是个潇洒到极致的人。即便是苏子,旷达独步,却也难逃尘缘,也只能隔岸观花,自叹弗如了吧。 中国真是个繁花似锦的国度。先秦人爱香草,晋人爱菊花,唐人爱牡丹,而宋人偏爱梅花,也许自和靖先生而滥觞。但若论起梅边吹笛,风流雅致,不得不提一人,即南宋音乐家和词人姜夔姜白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读来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和忧伤。月下一枝淡淡的梅花,几许清寒,几许冷艳。玉人梅边横笛,顿时唤起了失意文人骨子里的落魄和高傲。明日路遥,往事历历,一切过往都随笛声中片片飘落的梅瓣,流转于寒波凝碧的西湖之上。 后代很多人都推崇此词,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梅花三弄风满袖爱到极致,不是疯狂,而是归于平淡。象桓伊与王徽之的相遇。象梅香与笛声的相遇。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微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此段文字载于《晋书·桓伊传》,大体意思是: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旁。桓伊向来不认识王徽之,正好在岸上经过。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这一幕“客主不交一言”着实让后人揣测。很多人认为是“行为艺术”。因为在这个卓荦不羁,雅性放诞的王徽之身上,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蓬首散带”“直眼高视”,痴迷爱竹、雪夜访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后世故有人送他一个“伪名士”的称号。 对此我不苟同。我觉得正好是魏晋名士任情率性、磊落豁达的表现,君子神交,开口便俗。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最初的总是最美好的,就如同这《梅花三弄》。古筝清越洪亮,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古琴高古深沉,则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只有笛声,是属于自然的声音,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一支短笛,牧童可以信口吹给春风听,游子可以吹给杨柳听,隐士可以吹给梅花听。笛声中有痴情女儿的相知相守,有高洁之士的遗世孑立,更有君子神交的恬淡如水。而就在三弄梅花之际,春信也就不知不觉近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笛曲《梅花三弄》听后感梅花,以其孤标高洁、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征服了一代代诗意地生活着的人们,成为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主题。人们将其写入诗词,谱入乐曲,画上绢纸,绣入丝帛.........古曲《梅花三弄》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此曲最早见于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的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随着岁月的流传,历经变迁,箫曲、琴曲、琴箫合奏曲、筝曲等改编者众,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但个人更喜爱那悠远的笛韵,穿云裂帛,将梅花的千种风情,万般秉赋尽情地演绎。梅花一弄长相守 当多情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开始悄悄地制造着距离——一段美丽与古典的距离,当樱唇准确、温柔地吻上小小的青竹,心灵的天空顿时下起了缤纷的花雨。是谁撑起了小伞,穿过时光,将爱和忧伤悄悄开在笛声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这位词苑寂寞清幽的一枝,才气横溢,绝胜芳华。她的词作共有 57 首(包括 14 首存疑作在内),出现梅花意象的就有18 首,占其作品总数的 3/10,而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抒情主要对象的有 12首,可见爱梅之深之切。此阕《渔家傲》是其早期的作品,词中的寒梅清艳脱俗,寄托着青春的自信,正好是少女时的自我写照。十八岁,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真个是神仙美眷。连笔下的寒梅亦如出浴美人,娇羞可爱。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也“为谁憔悴损芳姿”,伤心断肠。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又是一个“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节,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吹燃了对丈夫的思念,也倾诉着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梅花高标清绝依旧,如今折梅却无人共赏,更无人堪寄,怎不叫人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可见,梅,不仅是李清照傲视群芳、自信清高的写照。梅,更是她甜蜜但艰辛的爱情写照。听,花雨下传来了一阵幽幽的歌声:“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二弄飞雪骤其实,爱梅不只是女子的专利,男人若心念一痴,更为铭心刻骨,甚至以身相许,且看这首《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座梅香四溢的岛屿,叫梅屿,也就是无数诗人墨客钟情的孤山。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碧波轻漾,正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而此诗的主人,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正好隐居于斯。“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书载林逋为史上少有的真正隐逸诗人,非借归隐之名而欲走终南捷径的沽钓之徒。他亲自在孤山栽种了三千多株梅花,出售梅花梅子,闲来引鹤吟诗,清和淡雅,终生白衣,真是个潇洒到极致的人。即便是苏子,旷达独步,却也难逃尘缘,也只能隔岸观花,自叹弗如了吧。 中国真是个繁花似锦的国度。先秦人爱香草,晋人爱菊花,唐人爱牡丹,而宋人偏爱梅花,也许自和靖先生而滥觞。但若论起梅边吹笛,风流雅致,不得不提一人,即南宋音乐家和词人姜夔姜白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读来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和忧伤。月下一枝淡淡的梅花,几许清寒,几许冷艳。玉人梅边横笛,顿时唤起了失意文人骨子里的落魄和高傲。明日路遥,往事历历,一切过往都随笛声中片片飘落的梅瓣,流转于寒波凝碧的西湖之上。 后代很多人都推崇此词,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梅花三弄风满袖爱到极致,不是疯狂,而是归于平淡。象桓伊与王徽之的相遇。象梅香与笛声的相遇。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微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此段文字载于《晋书·桓伊传》,大体意思是: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旁。桓伊向来不认识王徽之,正好在岸上经过。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这一幕“客主不交一言”着实让后人揣测。很多人认为是“行为艺术”。因为在这个卓荦不羁,雅性放诞的王徽之身上,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蓬首散带”“直眼高视”,痴迷爱竹、雪夜访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后世故有人送他一个“伪名士”的称号。 对此我不苟同。我觉得正好是魏晋名士任情率性、磊落豁达的表现,君子神交,开口便俗。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最初的总是最美好的,就如同这《梅花三弄》。古筝清越洪亮,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古琴高古深沉,则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只有笛声,是属于自然的声音,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一支短笛,牧童可以信口吹给春风听,游子可以吹给杨柳听,隐士可以吹给梅花听。笛声中有痴情女儿的相知相守,有高洁之士的遗世孑立,更有君子神交的恬淡如水。而就在三弄梅花之际,春信也就不知不觉近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