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33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6 23:13
中国称为龙的传人。
1978年,美国与中国台湾当局“断交”,在台湾政治大学读书的侯德健对周遭的“悲情”不以为然,在他看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被悲情笼罩,受外国人牵制,他愤怒于这种懦弱的悲情,写下了《龙的传人》。因为海峡两岸的矛盾冲突是兄弟之间的纷争,容不得外国人在其中挑拨离间、渔翁得利。该曲创作的初衷是侯德健想写一首爱国歌曲,宣扬民族主义,只不过,他的爱国与民族主义与许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和当时的台湾当局更是大相径庭。
1978年正是台湾校园民歌浪潮的高潮时期,《龙的传人》很快在以挖掘校园民歌着称的新格唱片录制完成,由李建复演唱,推出后被迅速传唱。国民党政府于是也大力推广,不久后,台湾《联合报》刊出歌词全文,原词中“四面楚歌是奴才的剑”被改为“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侯德健认为,被修改的原因是有人认为“奴才”二字过于敏感,对鼓舞士气不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20:21
不同的龙有不同的称呼。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21:39
中国与龙有关的别称有,龙的传人,龙争虎斗,车水马龙,龙凤呈祥,龙头凤尾,一条龙,龙谭虎穴,等等,我就不一个一个的说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23:13
有,中国龙,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