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8
“翻边战术”浅析——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 军事历史2002年第6期——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
提起罗荣桓元帅,人们都知道他对人民军队*工作有卓越贡献,是名闻遐迩的*元帅。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战功卓着的军事家。他对军事理论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民军队理论,人民战争理论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些贡献丰富和发展了*军事思想。在这篇短文中对他所作出的贡献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阐述,只准备对他提出的翻边战术作一些探讨。1943年3月3日,罗荣桓在《分散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攻势》一文中提出:当敌人对我进行蚕食和扫荡时,在军事上就必需提出'翻边战术',即敌打进我这里来,我打回敌那里去。这是罗荣恒元帅对翻边战术见诸文字的最早表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战略战术的继承和发展。它同红军时代的战略战术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共同性是敌强我弱,要经过长期的,反复多次的战斗才能改变这一态势。这种反复多次的战斗,在红军时期表现为围剿和反围剿,在抗战时期则表现为蚕食和反蚕食,扫荡和反扫荡。差异性一是作战对象不同。在十年内战时期的作战对象是*反动派,在抗战时期是日本侵略者,后者比前者在人民群众中更为孤立。二是地形不同。在十年内战时期的*苏区,根据地面积较大,多崇山峻岭,有较大回旋余地;在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则被敌人的封锁线分割为若干小块,回旋余地狭小,甚至没有回旋余地。不同的作战条件就形成了不同的战略战术,在十年内战时期,红军对敌人围剿的战略战术一开始是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到第一次反围剿时期又有了诱敌深入。当敌人发动围剿时,红军首先向根据地内部退却,引诱敌军深入根据地内部,然后选择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围剿之敌中较弱的一路,从而打破敌人的围剿。要诱敌深入,就需要有面积较大的根据地,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在*苏区,基本上可以满足这一条件。在抗战时期的敌后,由于根据地被日寇切割成小块,根据地纵深很浅,回旋余地很小。当日寇扫荡时,就很难做到敌进我退,诱敌深入。因为退无可退,容易被敌人合围,或从根据地另一侧退到敌占区去。*在《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退却终点一般情况下是在根据地内部,同时又说:如果情况并不这样严重,或者情况的严重性简直使红军连在根据地也无法开始*,或者*不利需要再退以求局势之变化时,那末,把退却终点选在白区也是应该承认的,至少在理论上是应该承认的,虽然我们过去很少这种经验。 (《*军事文集》第一卷,731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文献出版社,1993)在抗战时期,把退却终点设在敌占区也是可能的。但是,为了对付日寇的扫荡,我军通常的做法是敌进我进,即前进而非退却至敌占区。罗荣桓提出的翻边战术就是如此。为什么不是退却而是前进至敌占区?这又牵涉到敌人开始扫荡时,我军主力的位置问题。罗荣桓主张,应将其设在根据地的边沿,靠近一路敌人的地方,而不是根据地的中心。所以要靠近一路敌人,一是便于就近掌握这一路敌人的情况和动态,从而能比较安全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敌占区。二是可以同敌人擦肩而过,可以最快地摆脱敌人。而从根据地退至敌占区就要退至根据地另一侧,沿途不易迅速摆脱敌人,甚至可能被敌人纠缠。如果不掌握另一侧敌人的情况,还有遭敌袭击的危险。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地域狭小的条件,决定了在反扫荡时实行翻边战术的必要性。当日寇进行扫荡时,进至敌占区是可能的。罗荣桓说:敌人在*上基本是处于劣势地位。因为敌人是异民族侵略者,我则有普遍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且实行了为广大群众所拥护的*,这同敌人的抢掠残暴行为对照,敌人显然是劣势。 (《罗荣桓军事文选》,151页,北京,*出版社,1997)正因为日寇是异民族侵略者,遭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痛恨,而坚决抗战的八路军即使在敌占区也会得到群众的同情和拥护。加之敌人兵力稀少,不敷分配,因此,八路军即使到了敌占区也能获得比较安全的庇护所和行动的主动权。敌人是异民族侵略者,加之兵力稀少,又为实行翻边战术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不会自然地转变为现实性。罗荣桓认为,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关键是要坚持边沿游击区。边沿游击区,又称边缘游击区,外围游击区,是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的地带。坚持边沿游击区首先是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因为这一地带将随时因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变化。当敌人兵力多,对我加紧蚕食和紧缩时,这一地带就会向根据地内移动;当敌人兵力减少,我军力量增强,将敌人往外挤压时,这一地带就会向敌占区移动。边沿游击区是抗日军民的前沿阵地,它坚持得好,根据地就会巩固和扩大;否则,根据地就会遭到敌人的蚕食和摧残。边沿游击区不仅是抗日军民的前沿阵地,而且还是实行翻边战术的跳板、通道和桥梁。八路军要从根据地翻到敌占区,必须经过边沿游击区。因此,罗荣桓提出,要使这一地带成为我们外围的扩张线,活动的跳板,通向敌占区或越过严密封锁线之潜渡桥梁 (《坚持着我们的边缘游击区》,《罗荣桓军事文选》,135页)。要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罗荣桓认为: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很细腻的组织我们的一切力量,发挥出对敌人斗争的创造性,坚强我们外围游击区的工作,向着敌人占领区内部去活动,把敌人的紧缩包围封锁圈拉破口子,使敌人纵深点面的控制有不牢固的环节,使我们有条件地向着敌人占领地带上打击它的虚弱……罗荣桓之所以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很细腻的组织我们的一切力量是因为边沿游击区复杂的情况决定了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