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4:09
新的《语文课标》 在课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刚开始接触写作文。一时感到很陌生,一时转不过弯,感到十分困难,不知从何着手。而中年级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使学生写好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中年级的写作兴趣,可先从口头作文开始。在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只要学生能表述就是好作文,不要怕说不清楚,语句不通顺。学生说不清楚,语句不通顺,就先说后写,让他先口头说一说再动手写。没写好,也可以让学生先读读,而后再做修改。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写作指导,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台阶,让学生把要说的话有序的说出来。如:在写一次购物的经历时,我让学生们都去购物。回来后,说说自己的经历。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组词:一进商店,超市的门,我就看到......沿着(顺着,穿过)......来到......专柜。接着,我又出示一组词,我看到这里有......有......有......还有......。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就好多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在每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自由式口头作文。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特别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怎样写,而且互相交流启发可以扩展思路,有利于学生选材。每节课五分钟的口头作文,我是这样做的,不单是作文课,而且是每一节语文课开始前都可以让学生说三、五分钟的口头作文,内容不限。然后师生简评,这样,先说后写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加工,组织,整理自己写作的素材。学生从口头表达中,也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样,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作文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首先,小学生从学会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从一段话到一篇作文,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必须用一两年时间才能达到要求。所以,写句,段,篇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对初次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在《一节劳动课》的作文中,可以要求学生只学会写出这次劳动课的过程。告诉学生只要做到用词准确,语言通顺,并能写出这次劳动的概况,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又如,我在指导写《一次家务劳动》作文时,我则采用了先做后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家亲自做一次家务,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有话可写了。至于中心突出,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学会分段来写,那是高年级作文的要求。如果我们操之过急,面面俱到,不仅难以完成作文教学,而且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写的恐惧心理,这就不利于作文的教学。 其次,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知道作文应该怎样写才好,但他们都知道根据用词语来写一句话,其实写一句话就是为写作文打下基础的。因此,平时老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从简单的词语记忆到用词写话,到扩句、扩段、扩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为写好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进行以下的训练:加强写一句话的训练,进而扩句,扩段。例如:以“早晨”一词写一句话,学生会写出许多不同的句子来。老师明确其中一句“早晨,小朋友在校园里锻炼身体。”接着点拨“早晨”是表示时间的名词,“校园”、“锻炼身体”是表示大范围意义的词语,应该具体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进行哪项锻炼身体的活动,要求学生把“早晨,小朋友在校园里锻炼身体。”这句话写具体。那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早晨的天气怎么样?(2)什么样的小朋友?(3)在什么地方锻炼身体?(4)锻炼身体时的动作和表情怎样?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把这句话扩写成“早晨小朋友在校园里锻炼身体的愉快情形的段落了。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与生活,言之有物 善于观察周边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培养,除了课内还要结合课外活动进行,让学生从课外学习中逐渐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写人物《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熟悉所要写的人物性格特征,年龄,外貌,动作习惯及言行等。对事物勤观察,乐于观察,多思考动起笔来轻松自然,言之有物,能把《我的爸爸》一文具体地写下来。 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因此,每次在写作前,我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使学生开阔视野,熟悉生活。我着重从以下方面引导: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叙事,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爱好,要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行为过程中自己或他人的深刻体会,把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的情感记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才具体又有感染力。 2.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 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写人,而在他们的作文中出现的人物几乎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真可谓是“千人一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人物外貌的美丑的评价是直言不讳的,为什么出现在作文中又是这样呆板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人物只要写人物的外貌就行了,而没有意识到人物内在的东西比外表更重要。这可以说是他们认识中的一个误区。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就要好好地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人物,领悟人物形象,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着手,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写人物的目的。 四、培养阅读课内外名篇范文习惯,积累作文语言材料 三年级学生开始学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于表达,写出的文章句子不通顺,用词不恰当,内容不生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指导学生进行广泛性阅读,并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要求每人每天读一篇优秀作文(范文),每人每天抄一些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每人每周记一篇日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丰富语言,积累知识。其次,在每次作文之前,让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即围绕这次作文,针对某一题材或某一项内容进行阅读,把阅读当中遇到的与本次作文有关的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使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最后,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借鉴课本中学过的例文,学习例文中的表达方法,学习例文中的好词好句,再结合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到优美词句,让学生模仿写。这样很多同学都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五、评价学生作文因人而异,激发学生进步意望 由于学生的个性及写作水平的差异,所以作文的评语亦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差生,不能以优等生的标准来要求,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切忌评得一无是处,更不能有贬低之词,否则将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效果会适得其反。对优生,其优点自然很多,但并非没有缺点,如一味肯定其优点而忽视了他们的缺点,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自己的作文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不去努力了。如在《一节劳动课》的写作中,有的学生写劳动过程则一笔带过,而有的学生写劳动的准备及劳动的结束较详细。在批改时我都会给学生们一一做出不同的评价,给他们写作的肯定,再接再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们写作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只要做到导之有方,评之合理,就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学生们也获得良好的写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