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宫四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0
宋元以来的燕乐宫调:(参考杨荫浏《史稿》下)宋、元以来,从燕乐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北声腔系统的宫调、南宋词曲音乐的“七宫十二调”、金、元的“六宫十一调”、元代北曲“十二宫调”、元末南曲“十三宫调”、清代南、北曲常用的“九宫”(即“五宫四调”),都属这一宫调系统。
这类宫调系统采用了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各个名称,但在元初出现张炎《词源》以前,宫声七调、商声七调……等仍然总称为“调”。…… (*鹏《宫调浅说》《溯流探源》103页)
元代的宫调:(参考杨荫浏《史稿》下573——582)元燕南芝庵《唱论》谈到宫调说:“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然后列举了: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道宫、大石、小石、高平、般涉、歇指、商角、双调、商调、角调、宫调、越调等十七调“声情说”。此段段文字,后来转载多部戏曲著作中。元人是否真正用全十七调?周德清《中原音韵》在“乐府共三百三十五章中”只列出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和般涉调,一共十二个宫调名称。看看元剧作家实际所用的宫调,则只有仙吕宫、双调、中吕宫、正宫、南吕宫、越调、商调、黄钟宫、大石调,一共九个宫调。
这九个宫调取南宋张炎《词源》中所提的一部分标准,其含义应该是:
正 宫——A调的fa调式(D为主音的正声音阶结构),(*这要参考*鹏古音阶的记谱)
中吕宫——C调的fa调式,
南吕宫——E调的fa调式,
仙吕宫——F调的fa调式,
黄钟宫——G调的fa调式,
大石调——A调的sol调式,
双 调——C调的sol调式,
商 调——F调的sol调式,
越 调——G调的sol调式。
但从现存的元杂剧的工尺谱曲调看来,fa调式(正声音阶结构)几乎是没有的。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si音已像今天民间常见的si那样,是介乎上下半音之间(可以当成是↑fa了)。若如此,则对上列九宫的含义,作如下理解:
正 宫——D调的do调式(D为主音的下徵音阶结构),(*这要参考*鹏新音阶的记谱)
中吕宫——F调的do调式,
南吕宫——A调的do调式,
仙吕宫——bB调的do调式,
黄钟宫——C调的do调式,
大石调——D调的re调式,
双 调——F调的re调式,
商 调——bB调的的re调式,
越 调——C调的re调式。
对于现存元杂剧的定调(与元杂剧工尺谱曲调的宫调含义不完全相同,可参考翔鹏关于定调程序),缺少由元代直接流传下来的资料,只有一部分包含在明清以来昆曲北曲的定调中,它们可以作为考察元杂剧定调的间接参考。现在昆曲的北曲中,对这九个宫调的定调,大致如此:
正 宫——小工调(D)、尺调(C)或上调(bB),
中吕宫——小工调(D)、尺调(C)或六调(F),
南吕宫——凡 调(bE)、小工调(D)或尺调(C),
仙吕宫——小工调(D)、尺调(C)或正宫调(G),
黄钟宫——六 调(F)、凡调(bE)或正宫调(G),
大石调——小工调(D)、尺调(C),
双 调——乙 调或正宫调(G),
商 调——六 调(F)、凡调(bE)、小工调(D)或尺调(C),
越 调——六 调(F)、凡调(bE)。
由上可见,昆曲北曲的定调,在同一宫调中,仍有着极大的伸缩性。(因为角色中有阔口和细口之分,阔口偏低,细口偏高,同一宫调在定调上留有伸缩余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样的定调,已与上述南宋燕乐所代表单一的而且一定不易的高低,完全不同——在绝对的音高上不同,在有无伸缩性上也不同。所以,就调“宫”的问题而言,元杂剧的宫调并不是用来*调的高低的;它与南宋燕乐宫调比较,虽然名称相同,但宫调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就调式问题而言,依张炎《词源》八十四调表,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都应是宫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都应是商调。现在从属于元杂剧的乐曲(《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等著中的歌谱)来看,其结音实际非常自由,丝毫没有强调宫音或商音的意味。可见从调式“调”的问题而言,元杂剧的宫调并不是用来*调式的运用的,其涵义也与南宋燕乐宫调完全不同。
http://bbs6.netease.com/ent/readboardthread.php?forumcode=82&postid=4030&all_threadpage=&pageid=1
参考资料:网易娱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0
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0
宋元以来的燕乐宫调:(参考杨荫浏《史稿》下)宋、元以来,从燕乐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北声腔系统的宫调、南宋词曲音乐的“七宫十二调”、金、元的“六宫十一调”、元代北曲“十二宫调”、元末南曲“十三宫调”、清代南、北曲常用的“九宫”(即“五宫四调”),都属这一宫调系统。
这类宫调系统采用了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各个名称,但在元初出现张炎《词源》以前,宫声七调、商声七调……等仍然总称为“调”。…… (*鹏《宫调浅说》《溯流探源》103页)
元代的宫调:(参考杨荫浏《史稿》下573——582)元燕南芝庵《唱论》谈到宫调说:“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然后列举了: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道宫、大石、小石、高平、般涉、歇指、商角、双调、商调、角调、宫调、越调等十七调“声情说”。此段段文字,后来转载多部戏曲著作中。元人是否真正用全十七调?周德清《中原音韵》在“乐府共三百三十五章中”只列出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和般涉调,一共十二个宫调名称。看看元剧作家实际所用的宫调,则只有仙吕宫、双调、中吕宫、正宫、南吕宫、越调、商调、黄钟宫、大石调,一共九个宫调。
这九个宫调取南宋张炎《词源》中所提的一部分标准,其含义应该是:
正 宫——A调的fa调式(D为主音的正声音阶结构),(*这要参考*鹏古音阶的记谱)
中吕宫——C调的fa调式,
南吕宫——E调的fa调式,
仙吕宫——F调的fa调式,
黄钟宫——G调的fa调式,
大石调——A调的sol调式,
双 调——C调的sol调式,
商 调——F调的sol调式,
越 调——G调的sol调式。
但从现存的元杂剧的工尺谱曲调看来,fa调式(正声音阶结构)几乎是没有的。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si音已像今天民间常见的si那样,是介乎上下半音之间(可以当成是↑fa了)。若如此,则对上列九宫的含义,作如下理解:
正 宫——D调的do调式(D为主音的下徵音阶结构),(*这要参考*鹏新音阶的记谱)
中吕宫——F调的do调式,
南吕宫——A调的do调式,
仙吕宫——bB调的do调式,
黄钟宫——C调的do调式,
大石调——D调的re调式,
双 调——F调的re调式,
商 调——bB调的的re调式,
越 调——C调的re调式。
对于现存元杂剧的定调(与元杂剧工尺谱曲调的宫调含义不完全相同,可参考翔鹏关于定调程序),缺少由元代直接流传下来的资料,只有一部分包含在明清以来昆曲北曲的定调中,它们可以作为考察元杂剧定调的间接参考。现在昆曲的北曲中,对这九个宫调的定调,大致如此:
正 宫——小工调(D)、尺调(C)或上调(bB),
中吕宫——小工调(D)、尺调(C)或六调(F),
南吕宫——凡 调(bE)、小工调(D)或尺调(C),
仙吕宫——小工调(D)、尺调(C)或正宫调(G),
黄钟宫——六 调(F)、凡调(bE)或正宫调(G),
大石调——小工调(D)、尺调(C),
双 调——乙 调或正宫调(G),
商 调——六 调(F)、凡调(bE)、小工调(D)或尺调(C),
越 调——六 调(F)、凡调(bE)。
由上可见,昆曲北曲的定调,在同一宫调中,仍有着极大的伸缩性。(因为角色中有阔口和细口之分,阔口偏低,细口偏高,同一宫调在定调上留有伸缩余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样的定调,已与上述南宋燕乐所代表单一的而且一定不易的高低,完全不同——在绝对的音高上不同,在有无伸缩性上也不同。所以,就调“宫”的问题而言,元杂剧的宫调并不是用来*调的高低的;它与南宋燕乐宫调比较,虽然名称相同,但宫调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就调式问题而言,依张炎《词源》八十四调表,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都应是宫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都应是商调。现在从属于元杂剧的乐曲(《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等著中的歌谱)来看,其结音实际非常自由,丝毫没有强调宫音或商音的意味。可见从调式“调”的问题而言,元杂剧的宫调并不是用来*调式的运用的,其涵义也与南宋燕乐宫调完全不同。
http://bbs6.netease.com/ent/readboardthread.php?forumcode=82&postid=4030&all_threadpage=&pageid=1
参考资料:网易娱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0
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