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资料卡求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3
以下内容,初看上去可能较多,但是仔细看去,并不乏味。
如果,你需要对哪个节日更感兴趣,补充一下,我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4月5日左右 清明节,】
时间为公历四月四日——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习俗】
1、祭祖。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2、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其习俗也多于去祛除疾病有关。
【习俗】
1、悬钟馗像:唐明皇有一次得了疟疾,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大鬼捉住小鬼,一口吞下。唐明皇问他是谁,大鬼说:臣姓钟馗,为陛下除妖魔。唐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蒜头、榕枝,制*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贴以艾叶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饮雄黄酒:祛除体内传染病菌。
4画额,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防止蚊虫叮咬引发疾病。
5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6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7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七月初七 七夕节】
来源于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故事。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现代人讲七夕节定位于“中过情人节”是一种误解。
【习俗】
这一天,未婚嫁的少女要向面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祈求自己更加聪敏、灵巧。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如果有几个姑娘一起穿针乞巧的话,就叫“斗巧”,带有比赛的性质,最先穿过的,叫“得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古人祭月的节期,因这一天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习俗】
1、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少女拜月,主要为了祈求自己像嫦娥一样美丽,像月亮一样纯洁(皮肤好)。
2、赏月、吃月饼: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而月饼,最初只是一种祭祀用的食品,后来成为人们赏月时的小零食。它在整个中秋节中并不那么重要。
3、放河灯。中秋放河灯对于少女们和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用油纸做成荷花型、船型等各式各样,点上蜡烛,放于河中,放之前许下美好的愿望,让河灯带着自己的愿望飘香梦想的目的地。
-----------------------------------------------------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
【习俗】
1、登高。民间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插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3、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在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点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还有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5、喝重阳酒,“重阳酒”即“菊花酒”。人们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节日,三月初三 上巳节,少男少女们约会的节日,这才是真正的恋人节。(情人,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恋人更美好些,相恋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3
以下内容,初看上去可能较多,但是仔细看去,并不乏味。
如果,你需要对哪个节日更感兴趣,补充一下,我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4月5日左右 清明节,】
时间为公历四月四日——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习俗】
1、祭祖。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2、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其习俗也多于去祛除疾病有关。
【习俗】
1、悬钟馗像:唐明皇有一次得了疟疾,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大鬼捉住小鬼,一口吞下。唐明皇问他是谁,大鬼说:臣姓钟馗,为陛下除妖魔。唐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蒜头、榕枝,制*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贴以艾叶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饮雄黄酒:祛除体内传染病菌。
4画额,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防止蚊虫叮咬引发疾病。
5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6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7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七月初七 七夕节】
来源于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故事。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现代人讲七夕节定位于“中过情人节”是一种误解。
【习俗】
这一天,未婚嫁的少女要向面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祈求自己更加聪敏、灵巧。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如果有几个姑娘一起穿针乞巧的话,就叫“斗巧”,带有比赛的性质,最先穿过的,叫“得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古人祭月的节期,因这一天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习俗】
1、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少女拜月,主要为了祈求自己像嫦娥一样美丽,像月亮一样纯洁(皮肤好)。
2、赏月、吃月饼: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而月饼,最初只是一种祭祀用的食品,后来成为人们赏月时的小零食。它在整个中秋节中并不那么重要。
3、放河灯。中秋放河灯对于少女们和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用油纸做成荷花型、船型等各式各样,点上蜡烛,放于河中,放之前许下美好的愿望,让河灯带着自己的愿望飘香梦想的目的地。
-----------------------------------------------------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
【习俗】
1、登高。民间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插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3、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在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点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还有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5、喝重阳酒,“重阳酒”即“菊花酒”。人们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节日,三月初三 上巳节,少男少女们约会的节日,这才是真正的恋人节。(情人,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恋人更美好些,相恋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13
以下内容,初看上去可能较多,但是仔细看去,并不乏味。
如果,你需要对哪个节日更感兴趣,补充一下,我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4月5日左右 清明节,】
时间为公历四月四日——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习俗】
1、祭祖。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2、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其习俗也多于去祛除疾病有关。
【习俗】
1、悬钟馗像:唐明皇有一次得了疟疾,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大鬼捉住小鬼,一口吞下。唐明皇问他是谁,大鬼说:臣姓钟馗,为陛下除妖魔。唐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蒜头、榕枝,制*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贴以艾叶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饮雄黄酒:祛除体内传染病菌。
4画额,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防止蚊虫叮咬引发疾病。
5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6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7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七月初七 七夕节】
来源于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故事。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现代人讲七夕节定位于“中过情人节”是一种误解。
【习俗】
这一天,未婚嫁的少女要向面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祈求自己更加聪敏、灵巧。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如果有几个姑娘一起穿针乞巧的话,就叫“斗巧”,带有比赛的性质,最先穿过的,叫“得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古人祭月的节期,因这一天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习俗】
1、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少女拜月,主要为了祈求自己像嫦娥一样美丽,像月亮一样纯洁(皮肤好)。
2、赏月、吃月饼: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而月饼,最初只是一种祭祀用的食品,后来成为人们赏月时的小零食。它在整个中秋节中并不那么重要。
3、放河灯。中秋放河灯对于少女们和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用油纸做成荷花型、船型等各式各样,点上蜡烛,放于河中,放之前许下美好的愿望,让河灯带着自己的愿望飘香梦想的目的地。
-----------------------------------------------------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
【习俗】
1、登高。民间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插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3、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在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点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还有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5、喝重阳酒,“重阳酒”即“菊花酒”。人们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节日,三月初三 上巳节,少男少女们约会的节日,这才是真正的恋人节。(情人,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恋人更美好些,相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