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为什么中国出了那么多汉奸?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1 11: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10:41
一、近代中国长期不统一是汉奸产生的基本原因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抗战时期汉奸之所以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中国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汉奸的产生与近代中国长期不统一密切相关。
*初年以来,*政权的力量式微,国内派系林立,军阀横行。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统治后,这种局面也没有完全改变,地方与地方之间,*与其它*力量之间,*内的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某个派别的领导人在争夺*政权而不得或为了保存自己实力的情况下,面对日本的军事压力和利益*,可能就会选择投降的道路。
由于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地方上各自为政,事实上出现了许多独立王国。这种状况导致部分民众对国家没有认同感,国家观念淡薄,而地域观念很强。对此,孙中山先生忧愤不已,他将这种状况称之为“一盘散沙”。而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华纷纷扶植自己的势力,上述状况都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对华推行“以华制华”和“分而治之”的*。
“东北易帜”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实际上蒋介石的势力不能达全国。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当时**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军采取不抵抗*。结果,东三省很快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为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这是近代列强入侵中国以来第一个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汉奸政权。
伪满政权主要由东北人组成,“在伪满高级*中东北人有35人,占被统计人数的71%,奉系背景占82%。”可以看出,伪满高级*集团基本上是在东北任职的原奉系人员所组成,体现了*时期东北长期脱离**,在张作霖父子统治下浓重的、封闭的地域色彩和派别色彩。
除了全国有不同的*力量外,在当时的***内部也派别林立,相互之间政见分歧,争权夺利。汪精卫长期与蒋介石争夺最高领袖地位而不得。三十年代初期,汪精卫领导下的行政院没有实权,“行政院简直是委员长行营的秘书处”,甚至“是秘书处中一个寻常的文书股罢。”汪精卫为争做最高领袖,“原计划在西南地区依靠龙云、刘文辉、邓龙光、张发奎等地方实力派的支持,成立*的‘**’”。从汪伪*成员组成可以看出,追随汪精卫投敌者多是汪派人物,如陈公博,褚民谊等。当然,汪精卫投敌除了权力之外,还与其*与民族失败主义思想有关。
汪精卫的投敌,影响很大。汪精卫是*副总裁,有一定的号召力,汪伪政权的*名称、三民主义旗号、国名、国都、国歌、国旗等都未作改变。其“和平建国”理论颇能迷惑一部分民众。因此在汪精卫投敌后,汉奸数量迅速增多。
1938年伪军数量是78000人,汪精卫投敌后,伪军数量迅速上长到145000人,上升了85%,以后数量连年增加。尤其在1942-1943年期间,伪军有过猛烈的发展。这主要是*军队大批投敌的结果。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暂时得势,敌后的*军队,多年来执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的*,已无多大战斗力,加上汪精卫“曲线救国”论的影响,在日汪的软硬兼施下,纷纷叛国投敌。
伪军数量惊人,其被毙伤、俘虏和投诚的共有118万余众,他们比日军多出一倍以上,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伪军的大量存在对全民族的团结抗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