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7: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58
(一)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不整合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运动可以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沉积成岩作用的变化和生物界的演化;同时地壳运动又与岩石变形、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等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这些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现象,都可作为确定不整合的直接或间接标志。
1.沉积方面
◎底砾岩:由于较老地层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所以在不整合面上常有下伏地层的碎块———砾、砂组成的底砾岩层,分布于水进层序的底部,厚度一般不大。例如,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位于不整合面上的中侏罗统底砾岩,其中的砾石就是下伏地层中泥盆统石英砂岩和二叠系至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但是,并非所有的不整合面上都有底砾岩分布。因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把剥蚀面夷平为准平原,然后再下降接受沉积,故在远离高山的平坦地区就少见或不见底砾岩。底砾岩一般分布于被剥蚀高地周围。另外,下伏地层的岩石类型对底砾岩的存在与否也有影响。如下伏岩石是片麻岩或花岗岩等富含长石的岩类时,不整合面上常有高岭土层或长石砂岩层。
◎古风化壳:在下伏岩层的剥蚀面上常有红色或褐、*松散的土状沉积,有时伴有铁、铝、锰等沉积矿床。古风化壳是在剥蚀面经长期风化、近于平原的古地理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其形成与古气候也密切相关,如红土及红土型铝土矿是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最终风化产物。
◎剥蚀面:它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而形成的,其上常有一些冲刷溶蚀的痕迹,如溶蚀洼坑等。剥蚀面常常是起伏不平的。
◎重矿物组合突变:上、下地层中的重矿物成分和含量显著不同,表明沉积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发生了改变。
◎岩性、岩相突变:在地层剖面中,在平面图上,不整合往往造成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相邻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这可能是不整合所致,也可能是断层所致,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若一套较新的沉积岩层覆盖在岩浆岩体或变质岩之上,中间无过渡层,上覆岩系未遭受变质,说明两者之间经历过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
2.地层古生物方面
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相差较远或两者的化石反映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现象(包括种、属的突变),或两者的生物群迥然不同。这些都说明该区在下伏地层沉积后由于地壳运动使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可以确定两套地层之间缺失某些层位,若又证明其不是断层所致,则可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3.构造方面
角度不整合的构造标志主要表现在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这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另外,褶皱形式的明显差异及上、下岩层褶皱强弱的不同或上、下岩层的构造线方向截然改变,都可能是不整合的表现。
此外,上、下地层中的节理或断层的发育不同,也可以作为不整合存在的一个依据。一般来说,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总比上覆的新地层受到的构造变形次数多,所以下伏较老地层的构造要复杂些。但是,影响褶皱强弱和断裂构造发育的因素很多,故构造复杂程度的差异只能作为确定不整合的参考。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是在地壳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的,所以它们经历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也不同。侵入岩体与一套地层呈侵入接触,又被另一套沉积岩层覆盖,则上、下两套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两套相邻的地层,若变质程度差别很大,则两者不是断层接触就是不整合接触。
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工作中要格外慎重。不仅要注意构造地质方面的资料,还要注意研究地层、岩相及古地理、古生物及同位素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二)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的形成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一层的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其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就是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一般来说,形成角度不整合的时期,即为构造运动相对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代表一个“褶皱幕”(或称为造山幕)。在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时,要注意下面4种情况:
(1)上覆地层的底部一层与下伏经过褶皱并被剥蚀的一套老地层相接触,不仅在不同地方表现为不同角度的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且在不同地段与不同时代的地层相接触。在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时,应以下伏地层的最新层位的时代为下限,取上、下限相隔最近的时期为不整合形成的时期。
(2)在同一次地壳运动影响的范围内,首先发生褶皱、隆起并遭受剥蚀,以后又下降接受沉积。这样一个运动周期在不同地区可能顺序有先有后,时间有长有短,因而缺失地层的多少也不一致。另外,地壳运动影响的范围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表现的强弱程度也有差异。因此要考虑到褶皱幕的穿时性,不要把不同地段不整合面上、下接触的地层层位差异或同期地壳运动在不同地方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不整合,误以为是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产物。
(3)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可能发生多次地壳运动,形成多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在不同地区的地层剖面中,不整合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接近隆起的古陆方向,几个不整合往往逐渐归并,甚至在近古陆处归并成一个角度不整合。实际上它包含了多次地壳运动所经历的事件,其间缺失的地层也较多,沉积间断时间较长。
(4)在不整合分布的区域内,下伏岩系的最新地层与上覆岩系的最老地层之间,不一定完全没有沉积,即地层的缺失有两种含义:一是“缺”,即当时没有沉积;二是“失”,指当时有沉积,后来被剥蚀掉了。要查明一个不整合所缺失的地层,哪些是“缺”,哪些是“失”,并非易事。要根据广大区域的地层、岩相及古地理、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才能较准确地确定出不整合所代表的地壳运动的时代,并对其影响范围和强弱程度及区域构造发展史得出正确的结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58
(一)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不整合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运动可以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沉积成岩作用的变化和生物界的演化;同时地壳运动又与岩石变形、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等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这些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现象,都可作为确定不整合的直接或间接标志。
1.沉积方面
◎底砾岩:由于较老地层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所以在不整合面上常有下伏地层的碎块———砾、砂组成的底砾岩层,分布于水进层序的底部,厚度一般不大。例如,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位于不整合面上的中侏罗统底砾岩,其中的砾石就是下伏地层中泥盆统石英砂岩和二叠系至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但是,并非所有的不整合面上都有底砾岩分布。因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把剥蚀面夷平为准平原,然后再下降接受沉积,故在远离高山的平坦地区就少见或不见底砾岩。底砾岩一般分布于被剥蚀高地周围。另外,下伏地层的岩石类型对底砾岩的存在与否也有影响。如下伏岩石是片麻岩或花岗岩等富含长石的岩类时,不整合面上常有高岭土层或长石砂岩层。
◎古风化壳:在下伏岩层的剥蚀面上常有红色或褐、*松散的土状沉积,有时伴有铁、铝、锰等沉积矿床。古风化壳是在剥蚀面经长期风化、近于平原的古地理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其形成与古气候也密切相关,如红土及红土型铝土矿是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最终风化产物。
◎剥蚀面:它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而形成的,其上常有一些冲刷溶蚀的痕迹,如溶蚀洼坑等。剥蚀面常常是起伏不平的。
◎重矿物组合突变:上、下地层中的重矿物成分和含量显著不同,表明沉积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发生了改变。
◎岩性、岩相突变:在地层剖面中,在平面图上,不整合往往造成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相邻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这可能是不整合所致,也可能是断层所致,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若一套较新的沉积岩层覆盖在岩浆岩体或变质岩之上,中间无过渡层,上覆岩系未遭受变质,说明两者之间经历过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
2.地层古生物方面
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相差较远或两者的化石反映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现象(包括种、属的突变),或两者的生物群迥然不同。这些都说明该区在下伏地层沉积后由于地壳运动使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可以确定两套地层之间缺失某些层位,若又证明其不是断层所致,则可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3.构造方面
角度不整合的构造标志主要表现在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这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另外,褶皱形式的明显差异及上、下岩层褶皱强弱的不同或上、下岩层的构造线方向截然改变,都可能是不整合的表现。
此外,上、下地层中的节理或断层的发育不同,也可以作为不整合存在的一个依据。一般来说,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总比上覆的新地层受到的构造变形次数多,所以下伏较老地层的构造要复杂些。但是,影响褶皱强弱和断裂构造发育的因素很多,故构造复杂程度的差异只能作为确定不整合的参考。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是在地壳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的,所以它们经历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也不同。侵入岩体与一套地层呈侵入接触,又被另一套沉积岩层覆盖,则上、下两套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两套相邻的地层,若变质程度差别很大,则两者不是断层接触就是不整合接触。
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工作中要格外慎重。不仅要注意构造地质方面的资料,还要注意研究地层、岩相及古地理、古生物及同位素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二)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的形成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一层的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其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就是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一般来说,形成角度不整合的时期,即为构造运动相对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代表一个“褶皱幕”(或称为造山幕)。在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时,要注意下面4种情况:
(1)上覆地层的底部一层与下伏经过褶皱并被剥蚀的一套老地层相接触,不仅在不同地方表现为不同角度的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且在不同地段与不同时代的地层相接触。在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时,应以下伏地层的最新层位的时代为下限,取上、下限相隔最近的时期为不整合形成的时期。
(2)在同一次地壳运动影响的范围内,首先发生褶皱、隆起并遭受剥蚀,以后又下降接受沉积。这样一个运动周期在不同地区可能顺序有先有后,时间有长有短,因而缺失地层的多少也不一致。另外,地壳运动影响的范围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表现的强弱程度也有差异。因此要考虑到褶皱幕的穿时性,不要把不同地段不整合面上、下接触的地层层位差异或同期地壳运动在不同地方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不整合,误以为是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产物。
(3)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可能发生多次地壳运动,形成多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在不同地区的地层剖面中,不整合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接近隆起的古陆方向,几个不整合往往逐渐归并,甚至在近古陆处归并成一个角度不整合。实际上它包含了多次地壳运动所经历的事件,其间缺失的地层也较多,沉积间断时间较长。
(4)在不整合分布的区域内,下伏岩系的最新地层与上覆岩系的最老地层之间,不一定完全没有沉积,即地层的缺失有两种含义:一是“缺”,即当时没有沉积;二是“失”,指当时有沉积,后来被剥蚀掉了。要查明一个不整合所缺失的地层,哪些是“缺”,哪些是“失”,并非易事。要根据广大区域的地层、岩相及古地理、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才能较准确地确定出不整合所代表的地壳运动的时代,并对其影响范围和强弱程度及区域构造发展史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