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7: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39
我们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书法作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3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我最爱的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书法作品。
其实,那副书法作品是一幅国画,画上画着鲤鱼戏水;画上写着“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画上画的两只鲤鱼栩栩如生,仿佛不甘被束缚在纸中,想要从纸里跳出来一样。“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这几个字犹如龙飞凤舞。每一个字都笔酣墨饱,像一个个跳跃于纸中的精灵一样,欢快而*真。
这幅国画与其说是字衬着画,倒不如说是画衬着字。听说“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刚刚把这幅“字”买下来的时候,并不是觉得是字,或者是画好,只是听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所以觉得它好。后来日久天长,慢慢的便觉得,这八个大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工整。
“上”这个字写得笔酣墨饱;“善”这个字写得笔走龙蛇;“若”这个字若行若飞;“水”字铁画银钩;“厚”字剑拔弩张;“德”字龙蛇飞动;“载”字非常漂亮,鸾翔凤翥;“物”字奇绝险峻。
每个字都是一个珍品;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一副独一无二的精品。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给出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提问字数能不能在700字以上
回答稍等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山东),因官至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余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参加雅集的多为当世名士,一道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事后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这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流传于世的《兰亭序》有两种。一是唐太宗时冯承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兰亭序》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兰亭序》书文并美,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玄远的深情与风采,这种深情与风采为晋人所独有,为后人称慕与景仰。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40
感叹:作文都可以让别人来代写了.试问:天下教育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