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7:2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24

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特点及对策研究
县域是一个行政地域概念,县域经济是指县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相对城区经济而言的经济概念。党的十六把“县域经济”一词写入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全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我市现辖12县,县域行政区划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8.0%。2003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19.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5.5%,其中,乡村人口达377.43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9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总量扩大,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2003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238.17亿元,占全市的6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1.52亿元,占全市的96.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6.84亿元,占全市的5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81亿元,占全市的43.6%;县域财政总收入14.47亿元,占全市的3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2亿元,占全市的63.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41亿元,占全市的50.8%。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还是投资、消费看,目前,我市县域经济都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十五”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纵观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种粮和养猪,是典型的农业计划经济;二是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市县域普遍推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私营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是90年代后期以来,这一阶段,在整个国家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经济结构调整逐步由适应性调整转变为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我市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十五”以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区*、*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般时期推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来抓,有效地壮大和增强了县域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

1、县域经济增速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十五”以来,全市县域经济总体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1.1%,增速快于全市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相对2000年扩大了25.2%;其中,县域工业增速达17.3%,比2002和2001年分别加快6.0和2.5个百分点,高于市区14.6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县域工业的强劲增势,进一步彰显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活力,为壮大县域经济规模,确保全市宏观*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在经济总量全区的排名中,我市所辖12县相对2000年位次前移的就有8个县。

2、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提高,2003年全市县域经济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了1183元。从主要人均指标的区内比较情况看,2003年全市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583元、21元和259元。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区89个县(市)的排位中,我市县域12县全部位居前40名,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永福、灵川、兴安、荔浦4县排前10名。并且在全区2003年度10佳县考核评比中,有永福、荔浦两县荣获10佳称号。

3、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财政状况看,2003年县域财政收入比2000年提高了37.5%,年平均增长11.2%。县均财政收入1.2元,比2000年增加了0.32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有6个,比2000年增加了1个,其中临桂、灵川、兴安、全州和荔浦5县财政收入均在1.5亿元以上,并将在今后一、两年内,有望实现了突破2亿元大关的奋斗目标。

(二)经济结构优化,新的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亮点

1、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6.87:23.35:29.78转变为2002年的43.63:25.14:31.23(由于产业范围已作了较大调整不便用2003年的比例对比)。第一产业比重调降3.2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1.79和1.45个百分点。2003年非农产业比重接近60%,且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十五”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2、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战略重点地位日益显著。“十五”以来,我市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突出工业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各县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培植骨干项目,使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000-2003年我市县域工业年均增速14.4%,快于“九五”时期5.4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59.46亿元,所占比重为25.6%,相对2000年提升了7.0个百分点。

3、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全市通过招商、制定优惠*和提供各种服务等培育和扶持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约300多个,尤其是2003年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仍从财政安排了600万元重点支持了恭城汇源、全州福润、临桂冻干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到2003年底,全市县域3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年销售收入29.1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1万户,辐射农户16,3万户。县域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为2003年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活力。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县域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市县域非国有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003年,在全市县域规模工业中,非国有工业占县域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4.9%,比2000年提升27.4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达70.4%,比2000年提升18.3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总额比重达89.6%,比2000年提升3.2个百分点。县域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投资、商贸等各领域的经济成分进一步扩大,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投资环境改善,扩大投资的能力增强

“十五”以来,我市辖12县按照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统一部署,一方面根据各县的经济发展及资源优势,认真组织研究制定了加快各县域经济发展计划,及时出台鼓励民营投资的各种优惠*,并通过建立*大厅提供一条龙服务等各种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招商、投资的软环境;另一方面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使各县的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状况逐年得到明显改善。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一批乡镇企业小区、工业园区初步形成。2003年全市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2亿元,比2000年增长49.3%,增速高于市区22.4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25.27亿元,比2000年增长77.0%,占全市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随着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城镇集聚,增强了吸纳外商投资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能力。2003年12个县共引进境内自治区外资金12.97亿元,占全市66.7%。

(四)临桂、灵川、全州、永福和荔浦等部分县经济特色初现端倪

特色经济得到发展,优势农产品在优势区域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工、农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临桂、灵川、全州、荔浦和恭城等部分县(市)特色产业日益凸现。

1、临桂县:在紧紧抓住市区工业布局调整外迁的有利时机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在稳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测算,2003年临桂非农产业比重达58.8%,较2000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在全市的区域比较系数达80.8%,比2000年提升了5.4%。农业形成了以温氏、桂柳、绿源等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工业形成了以福达、玉柴工程、娃哈哈、天和、三金生物等为为代表的,突出发展汽车配件、饮料、制药主特色的工业产业格局。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9.41:21.97:28.62调整为41.18:34.87:23.95,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灵川县:通过改组改制和指商架接等方式,进一步盘活了国有资产,有效地促进了非农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的提升和扩大,工业形成了以康密劳、金殿冶炼、大华、东方肥料等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冶炼、制药、化工为主的产业格局。2003年非农产业比重58.5%,较2000年提升了5.8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在全市的区域比较系数达80.4%,比2000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由2000年的47.26:22.97:29.77调整为2003年的41.50:31.05:27.45。

3、全州县:坚持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着力加大产业投入和特色项目建设力度,在稳定农业生产,显著提高稻谷优质率、高效农作物种植率、绿色农产品及水果等种植规模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畜牧生产优势和丰富的水电资源,注重培育、发展福润、湘山、丰源、鑫鑫等畜产品加工业和铁合金冶炼重点企业,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3年非农产业比重为59.0%,较200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区域比较系数持续保持81.0%;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5.83:21.19:32.98调整为2003年的41.05:35.24:23.71。

4、永福县: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依托苏桥工业开发区的园区优势和丰富的野生葡萄、罗汉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工业的投入,在巩固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注重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有效地延长产业链形成了以国电永福、中族中药、永福山、天新等为龙头的火电、制药、饮料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2003年非农产业比重为60.8%,较2000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区域比较系数达83.6%,较2000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7.42:33.79:18.79调整为2003年的33.60:41.10:19.74。

5、荔浦县:采取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等措施,实施一系列“低门槛”*,坚持优质服务,大力营造宽松环境,形成了以小食品、小五金、造纸和竹木加工为工业品牌的,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格局,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03年非农产业比重为60.9%,较2000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区域比较系数达83.6%,较200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5.75:29.28:24.96调整为2003年的39.11:34.34:26.55。

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与全国和先进省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2001年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桂林市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100个县(市)。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市县域经济依然存在综合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不强的突出问题。从经济总量看,2003年我市县均生产总值为19.85亿元,低于全区县均生产总值0.31亿元,仅相当于2001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6.5%,也只相当于江苏的22.5%、浙江的28.6%;县均地方财政收入0.75亿元,低于全区县均地方财政收入0.21亿元,相当于2001年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3.7%,相当于广东的37.7%,福建的48.4%。从人均水平看,2003年我市县域人均GDP为5684元,比2001年全国县域5869元低185元,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30.2%;县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16元,低于2001年全国县域平均水平19元,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5.1%。与发达省份比较,我市县域人均GDP相当于2001年广东的76.6%,浙江的71.0%、福建的54.6%;县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比2001年广东低20.3%,比浙江低50.5%,比福建低36.5%。从农民收入看,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4元,高于2001年全国平均18元,相当全国百强县的48.0%,比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分别低了48.6%、37.8%、37.5%和30.3%。这组数据的比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市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二)工业缺乏主导产业,整体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乏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业化问题,工业基础薄弱,必然导致整个县域的经济的缺乏活力和基础。我市县域工业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型企业比重过大,大中企业优势不突出,2003年县域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97家,占全市比重为62.0%,而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仅为35.2%,两者相差了26.8个百分点;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55家,其中分布在县域的仅16家,占29.1%。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市县域工业主体仍然以县属小型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优势企业不明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工业规模小、布局分散、配套能力低,难以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二是传统行业比重过大,生产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缺乏主导产业,严重地困扰着县域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经济结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2003年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中非农产业比重为59.5%,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但比2001年全国县域平均水平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百强县低30.0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浙江低约24.2个百分点,比广东低17.0个百分点。二是产业链短、关联度低,仅从县域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看,2003年县域总产值达147.43亿元,其规模占到全市县域经济总量的40.5%,而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企业仅有8个,产值(6101亿元)不足1个亿,足见其规模之小。两者发展比例不协调,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过小,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农产品加工的需要。综合观察和比较我市县域经济结构状况,其突出问题仍然是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尤其是山区县域的产业结构转换进程明显滞后,不仅影响农民增收,也制约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城镇化水平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市县域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区、全国的平均水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县符合城市的条件而转为县级市;另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全市县域城镇化率为13.2%,比全区县域水平低7.9个百分点。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小,城镇功能不健全,综合能力不强,难以起到多方面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难以起到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向小城市和小城镇的集中布局,带动农村人口向小城市和小城镇的集中居住,从而扩大对第三产业的规模需要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相互接应的聚集效应和幅射扩散效应。

(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扩大。据测算,2003年我市所辖12县人均生产总值的标准离差为91.1,比2000年扩大了11.2;其极差从2000年到2003年短短三年就扩大了579元/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极差扩大了5.9个百分点。

(六)县域地方财政困难。2003年,全市12个县全部财政赤字县,全市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合计9.03亿方,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8%。财政支出合计22.77亿方,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5.6%;收入是支出的39.7%,其余60.3%主要靠上级补贴、货款等。绝大部分县的财政都属“吃饭财政”,严重地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后劲的增强

四、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县域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是一次新的重大机遇。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我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把握时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尤为重要。为此,一是要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级*、*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有关鼓励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自觉性。二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市场经济办法指导经济发展,要打破常规,善抓重点,用创新的精神培植经济发展新优势。三是要建立健全机制,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对各职能部门包括垂直管理部门的评价机制、责任驱动机制等,努力提高各部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使命感。四是增强对县域经济的科学考核,当前,要着重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评体系和办法,选择既注重速度又反映结构与效益的可行的考核指标,使之真正成为能够真实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科学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考核,达到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二)找准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的自成长力及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市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和调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各县的产业优势、特点和资源禀赋,在全市产业布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集中力量挖掘、培育和促进特色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工则工,推行“一县突出一业”,避免县县之间一哄而上,结构雷同。尤其是在县域工业的布局上,要坚持低能耗、高附加值、贴近消费、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当前,要结合各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初、深、精”加工业,如永福县可以利用地的野生葡萄资源和罗汉果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着力发展其系列葡萄酒和罗汉果保健品的深加工;恭城依托当地及附近县的水果优势着力培育汇源果汁及其他系列水果的深加工等等。并逐步培育形成“一县一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以达到充分延长县域经济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目的,着力营造县域产业之间相互呼应、高关联度、长产业链的各具特色的良好的产业格局。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和经济要素向优势区位集聚和集中。据有关研究,县城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0.8502),这从一个角度表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因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加速城镇化进程,调整县域生产力布局入手,促进人口和经济要素向优势区位集聚和集中。据测算,目前我市县域人口密度153.97人/平方公里,只及全市(176.37)的87.3%,市区(1256.64)的12.3%。县域经济密度为92.02万元/平方公里,只及全市(139.63)的65.9%,市区(2435.03)的3.8%。无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广东等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必须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市区周边的临桂、灵川县,要着力尽快地融入城市经济,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地处交通要道、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如永福、兴安、全州、荔浦等,要集中力量发展县城区和中心镇,只有按照城市管理的办法,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重视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以期通过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桂林市县域力争要通过开放引进、转制搞活放手发展和不断壮大一批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民营经济群体,并使其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和方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要加快中小企业民营化步伐,采取改组、兼并、联合、股份合作、出售等多种形式,实现中小企业*和机制创新,促进以民营化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强劲发展。应制订完善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制度,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形式的融资渠道,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改善市场环境,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等。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使民营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和提升,以带活县域经济。

(五)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当前,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10+1”、“泛珠三角9+2”、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西部大开发等种种机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必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尽最大可能引进境内市外资金。

(六)注重加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建设,虽然我市县域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相对自身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相对先进地方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农村停电停水、交通路面等级差等等现象仍普遍存在,这对扩大农村消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cad里面打完字怎么还原十字架 财务建帐需要什么 建账建账的基本要求 当爱情与亲情需要丢弃一样时,你会选择丢弃哪一方 当爱情和亲情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决择?你会为你所爱的人不顾一切吗? 剑网三 查看余额 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好登陆游戏查看,求其他方式_百度知 ... 右肺上叶中叶结节灶怎么回事 节能门窗有哪些标准 节能门窗有哪些 节能门窗具有哪些特征 云南省县域经济考核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分值 云南省县级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 1996年属鼠是什么命、九月生人八败是什么意思? 属鼠九月出生早上五点出生命运我想知道财运和感情怎样 1996年属9月28日鼠是什么命 男属鼠9月18出生的人命运咋样 1984年老鼠生肖农历9月到农历12月的运气怎么样? 1972年九月出生属鼠人命运之轮 84年属鼠农历9月生什么命 9月份属鼠的运气怎么样 1972年出生属鼠的女人,生日是阴历9月初三 ,时晨是子时出生的 命运是怎样的?还有今年的运气 女属鼠九月十三日,命运如何? 金针菇要怎么洗才干净? 女性长期便秘吃什么好 便秘怎么调理 女性? 严重便秘,女性便秘如何解决? 女人长期便秘怎么调理好 女性经常便秘怎么治 “小姐姐”韩语怎么说? 交友软件上语音匹配到小姐姐开始几句应该怎么聊?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中国百强县的评定标准 全国县域经济排名 巴东排第几 2015年百强县是按什么标准评的 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肥西十四五规划 湖北省枣阳的经济排名第几? 合肥市统计局的主要职责 指标评价 中通快递单号几位数? 如何写一个js的hashmap 抖音级别前有个蓝色圆圈上边*小星星还有两个角的图标是什么意思?_百度问一问 如何把微信好友发来的照片还原,因为被她把一部分用颜色覆盖了? 抖音荣誉等级图标为什么不一样 微信发出去之后的内容或图片可以修改吗? 急急急 微信发图片的时候,如何设置发原图 一朵花中由很多个四个花瓣的小花组成的花叫什么花? 多花瓣的小粉红花有什么? 这是什么花?花繁多,花瓣较小 有什么花有六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