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8:4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33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
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扩展资料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34
从黄土高原发展历史分析,黄土的物质来源及搬运外营力,在早、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有较大差异.目前源区所在地,也就是黄土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是一个盆地,盆地中的物质来源主要来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壳。
而根据早、中更新世黄土层底部常常是粉砂层或混杂带(红、黄相混的亚粘土),黄土本身较为致密,其内部有微层理、粘土团块等结构特征,因而确定搬运外力主要是水。至于晚更新世晚期,黄土撅区已由盆地被抬高为塬,并考虑到处于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发育完善,故此时黄土物质来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区,搬运营力主要是风。这一点从马兰黄土的疏松结构、成分单一等特征上可以得到证实。
黄土的形成除了水、风等外营力将周围物质搬运堆积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形成黄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黄土物质堆积后必需要有一个风化过程,即黄土化过程。所以促使黄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干早或半干旱的*性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化的作用是黄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土成因全应视作复合成因。
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地学界对黄土高原的成因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后来认为黄土有复杂的形成过程,但风成过程是黄土形成的主要过程。
扩展资料:
从黄土高原的环境演变来看(沉积规律和植被演替),该区四个植被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干草原及中温带荒漠草原该区)基本上在全新世早中期己经形成。黄土高原地带性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变化,特别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已与现代植被带基本相似,其间伴随气候变化植被带界线虽有南北移动,但植被带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很大,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不断缩小和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外,主要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所以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主要是在人类生产和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34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35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35
表面形状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模式。在此之前,中国*的东部是太平洋,西伯利亚的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被浅海所占据,而地中海的西部则一直延伸到中亚,温暖潮湿的洋流充分滋养了中国大部分平坦的*。气候温暖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是*带的,没有广阔的沙漠或戈壁。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的东西部阻止了西北地区温暖潮湿的空气向北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日益干旱的沙漠和戈壁开始形成。这是在某个地方堆积一些随机地方的沙子和灰尘的来源。在北半球西风中升起的广阔的青藏高原,其高度已经增长了240万年。青藏高原大约是西风带宽度的三分之一,将西风带的表层分为两个分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向东流动。同时,东亚季风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得到加强,冬季风从西北向东南吹,并伴有西风,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随机的地方。
在西北地区的沙漠和戈壁以及中亚内部,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岩石破裂的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地质学家将它们按直径顺序划分:大于2毫米的巨石,2-0.05毫米的沙,细砂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淤泥颗粒可以被带入西风带高达3500米,并被西风带带向东南,直到黄河中下游。
三百万年来,亚洲这部分地区一直在将沙子从西北向东南移动,就在“某个随机地点”所在的位置,甚至中国北方许多山脉的山峰(如五台山和太行山)都在 黄土矿床。 当然,中国北方的几条主要河流和无数沟壑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包括“某些地方随处可见”,与黄土的积累是相反的,否则今天就不会这样,更厚了 比409.93米。 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一块沙地,但它是一片沉没的河川,所以落下的沙土要么被河水冲走,要么被河水带来的淤泥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