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5: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50
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看不见的战线 打不尽的毛线 吃不完的米线 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八十年代从朝鲜进口的电影。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如此的“进口大片”就被反反复复看了“N”遍。打不尽的毛线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的写真之一。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地织毛衣,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恋人、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米线和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就可以管窥云南人对米线的痴迷程度了。 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 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滇东有玉溪的小锅米线,滇南有过桥米线、滇西有凉米线、过手米线等等。 云南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下米线馆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解馋。云南人偏好米线,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北方人拿小麦磨面做面条,煮着吃。南方过去不种小麦,因此拿大米磨面做面条,同样可以煮着吃,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在口中。到了云南才知道,除了米线,还有一种同样是大米做的“饵丝”,加工方法据说不同于米线,形状是扁平的,因而和米线的口感有点不同。不过,任何店家,都是米线、饵丝齐备,价格、调料完全一样,任凭顾客选择。因此,云南人说米线,也包括了饵丝。不过云南人偏食米线的热情执着要叫偏食面条的北方人退避三舍。 一般而言,在昆明,米线是2·5元一碗,在乡村饭店是2元一碗,到了街子天即集上,却只要1元了。当然是一分货一分价格,不过乡镇上卖得比昆明确实便宜一点,因为肉要放得多些。 那么,云南人津津乐道的过桥米线和米线有没有不同之处呢?两者是很有区别的,虽然就米线本身而言,两者的“米线”,本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用大米先做出熟粉条,但吃过桥米线的方法要讲究得多。这可以叫做换汤不换药。 所谓米线者,可以说是云南人的第一快餐。卖家将米线放在滚水中烫热,再舀一勺肉汤浇上,外加葱花、辣椒、酱油等等调料,加工或食用,极其简单方便。不管城乡什么档次的餐馆,都有米线出售。仅仅卖米线的店家,比比皆是。不分民族,不论男女,各色人等,米线都是天天不能缺少的食品。如果有一天,云南的市场上没有了米线出售,云南人没有了米线填肚子,我看云南人就要发疯了。 如果说米线是平民食品,那么过桥米线则是贵族食品。关于过桥米线,那个贤惠而苦心的妻子给盼望金榜题名的丈夫“过桥”送米线的故事,现在成了一件商业文化的金缕玉衣,给没有吃过所谓过桥米线的远方客人,平添了几分趣味,也就有了足以抬高身价的资格。看昆明店家的橱窗标价,过桥米线大约从10元一碗起,每10元一个等级,听说一直卖到100元之外。它贵就贵在汤好,另外再加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吃法新鲜的“臊子”。但作为基本“药料”——米线,大概和一元二元一碗的米线没有精粗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