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5:33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4 13:54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唐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首诗是唐代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说的是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亮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其中【桂子】的意思是桂花,【露华新】说的是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复州竟陵县人,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晚唐大臣,诗人、文学家,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这首诗并不像其它描写中秋的诗作一般凄凉或是惆怅,联系诗作背景即可知道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诗人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节浮想联翩,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唐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1:02
1、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2、原文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出处
此诗是唐朝时期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2、赏析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2:20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处】:
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3:55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处】:
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参考资料:n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5:46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郑与人。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7:54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0:19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3:00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应该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1:58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8:44
桂花从天上掉下,好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拾起殿前的桂花的桂花,只见颜色洁白、新鲜。至今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和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2:32
桂花从天上掉下,好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颜色洁白、新鲜。至今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和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嫦娥撒下来给众人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6:37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作品名称: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创作年代:晚唐文学体裁:七言作者:皮日休
目录作品内容作者简介个人著作职业生涯诗歌鉴赏展开作品内容作者简介个人著作职业生涯诗歌鉴赏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内容作品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作品译文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编辑本段作者简介关于皮日休 皮日休头像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1]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编辑本段个人著作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编辑本段职业生涯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唐末进步思想家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显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曾自述:“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河桥赋》;念下情不达作《霍山赋》;怜寒士道尘,作《桃花赋》。”他在鹿门隐居时作《隐书》六十篇,用“古”与“今”对比的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说:“古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也为酒,今之酗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净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他指出:“后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政教也。”甚至敢于说:“金玉石,王者之用也”,由于王者贵金重玉,才使大家视金玉为宝,其实,真正值得珍贵的并不是金玉,而是粟与帛:“一民之饥须粟以饱之,一民之寒须帛以暖之,未闻黄金能疗饥,白玉能免寒也。”编辑本段诗歌鉴赏汴河怀古(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不较多? 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作者生活的时代,**,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味深长。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加分!!!!!!!!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0:58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1:36
姗姗落下的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在宫殿的前面拾起来细细看,花还带着露水很滋润。想起来,应该是月中的嫦娥撒在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6:31
在天竺寺8月15日晚上看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