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相关历史事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3
1、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
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2、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
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3、司马懿“装傻”
当李胜见到司马懿时,李胜看到的是“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的司马懿,他躺在床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样子,甚至连拿碗、喝粥的力气都没有。李胜对司马懿说:“天子要我到荆州任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这时,司马懿玩起了“谐音游戏”。
他喘着粗气说:“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人家李胜明明说的是荆州,他偏偏说并州,看来司马老人的听力严重下降了。李胜帮司马懿纠正:“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将“聋”就“聋”:“你刚从并州回来?”
李胜在“聋子”司马懿耳边大声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如此说了一番“绕口令”后,司马懿以感人肺腑之语作结,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以后还望大将军多多提拔。
司马懿连哄带骗加忽悠,把李胜玩得团团转。不过,司马懿装痴装傻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李胜对自己的印象,干扰曹爽的*判断。李胜走后,“病得要死”的司马懿马上翻身下床,紧急召见两个儿子,说:“李胜此去,曹爽肯定不会防备我,只等他们出城狩猎时,我们就可以一举拿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诛杀曹爽,*死曹芳,把所有的军政大权揽于手中——最终*魏主“禅让”,取而代之,“三国尽归司马氏”。
4、司马懿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
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
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和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
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己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
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何必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好像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处心积虑地分析过,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帅印,心中必会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马懿从中作怪。现在司马懿亲往取帅印,而且再三拜辞,既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5、三马同槽
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
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相继专嬗曹魏朝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3
高平陵事变(中国历史上曹魏的一件历史事件)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4
司马懿相关的:
辅佐魏王曹操。
给魏文帝、明帝当将,与蜀军作战。
擒孟达。
把孔明耗死在五丈原。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击破辽东。
装病灭曹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4
汉帝刘协 说 魏王曹丕 大致意思今取他位 后者也会取其位 历史演变另一个刘协又上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5
太多了,建议多看司马懿传记就能更了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3
1、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
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2、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
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3、司马懿“装傻”
当李胜见到司马懿时,李胜看到的是“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的司马懿,他躺在床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样子,甚至连拿碗、喝粥的力气都没有。李胜对司马懿说:“天子要我到荆州任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这时,司马懿玩起了“谐音游戏”。
他喘着粗气说:“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人家李胜明明说的是荆州,他偏偏说并州,看来司马老人的听力严重下降了。李胜帮司马懿纠正:“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将“聋”就“聋”:“你刚从并州回来?”
李胜在“聋子”司马懿耳边大声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如此说了一番“绕口令”后,司马懿以感人肺腑之语作结,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以后还望大将军多多提拔。
司马懿连哄带骗加忽悠,把李胜玩得团团转。不过,司马懿装痴装傻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李胜对自己的印象,干扰曹爽的*判断。李胜走后,“病得要死”的司马懿马上翻身下床,紧急召见两个儿子,说:“李胜此去,曹爽肯定不会防备我,只等他们出城狩猎时,我们就可以一举拿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诛杀曹爽,*死曹芳,把所有的军政大权揽于手中——最终*魏主“禅让”,取而代之,“三国尽归司马氏”。
4、司马懿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
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
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和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
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己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
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何必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好像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处心积虑地分析过,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帅印,心中必会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马懿从中作怪。现在司马懿亲往取帅印,而且再三拜辞,既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5、三马同槽
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
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相继专嬗曹魏朝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3
高平陵事变(中国历史上曹魏的一件历史事件)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4
司马懿相关的:
辅佐魏王曹操。
给魏文帝、明帝当将,与蜀军作战。
擒孟达。
把孔明耗死在五丈原。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击破辽东。
装病灭曹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4
汉帝刘协 说 魏王曹丕 大致意思今取他位 后者也会取其位 历史演变另一个刘协又上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5
太多了,建议多看司马懿传记就能更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