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6: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6:06
1.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寄宿主为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该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防治方法:食用田螺注意辨认上排为福寿螺,下排为田螺。
田螺的‘*’比福寿螺的要尖,身上的螺纹圈数要多,触须没有福寿螺那么长。此外,福寿螺外壳的颜色要比田螺深暗。福寿螺螺壳很脆,用手能轻松捏爆,掉地上妥妥摔碎;而田螺壳质地坚硬,不但摔不碎,用手捏也很难捏爆。”福寿螺砸开来会有一坨红色的肉 a、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b、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c、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d、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2.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防治方法:去藏区旅游时,一定不要喝生水,注意卫生,在包虫病流行地区,不要随便逗狗玩,因为你不可能知道它有没有感染细粒棘球绦虫。3.绦虫,主要有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现在菜市场上的猪肉基本上是符合健康要求的。但是当你看到如下图这样的肉(包括火腿)千万不要吃。这个肉的问题在于,上面的小白点都是绦虫的幼体。
防治方法: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米猪肉",不吃生肉和未煮熟的肉。食物生熟要分开,刀、菜板、菜盒用开水洗后使用。4.肺吸虫,寄生在人的肺脏内,也可异位寄生在脑等部位。猫、犬、猪等也能感染。卵一般呈卵圆形,黄褐色,壳厚,有小盖。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喇蛄(寄生在鳃、肌肉等处)等。人因食生醉和未煮熟的蟹或喇蛄而受感染,引起肺吸虫病。生吃水产品或是半生不熟的食物都有可能“招惹”到这种寄生虫。不要生吃虾蟹。注意:有些资料显示有时吃小龙虾会导致肺吸虫(我很爱吃小龙虾啊啊啊啊啊啊)查到的防治方法在这里:尽量不要去吃那些煮熟后虾尾不卷曲的小龙虾,这是因为根据经验来说,它们基本都是在下锅之前就已经死掉的小龙虾,味道不好不说,还可能带有不明病菌。5.裂头蚴,某些种类的绦虫在一个被称为“中绦期”的发育阶段的幼虫的总称。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裂头蚴在外形上已经与成虫颇为相似,而且由于运动能力很强,裂头蚴给寄生宿主带来的伤害常常要超过它们的成虫。不正确地食用蛙类、蛇类,像是直接食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蛙或者蛇的组织——喝蛇血,吞蛇胆,吃凉拌蛇皮,或者误饮了被带虫剑水蚤污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头蚴的感染。此外,由于相信蛙肉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有些人会用生蛙肉敷在伤口或者皮肤脓肿上面。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为裂头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在中国,超过半数的裂头蚴感染者都是由于敷贴生蛙肉而染病。另外,有些人还有生吞蝌蚪的“奇特”饮食爱好,这也容易造成感染。防治方法:管住自己的嘴,放弃对野生蛙类和蛇类的“爱好”这两类野生动物携带裂头蚴的几率非常之高。以杭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为例,高达60%的野生蛙类和蛇类的体内携带有裂头蚴。在上海地区,研究人员曾经从一条野生大王蛇体内找出了将近150条裂头蚴。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由此可见,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不要寄希望于任何调料。结论:食用蛙肉感染可能危及脑部的裂头蚴病确有可能。但牛蛙不是野生蛙类,并不需要因为裂头蚴病而彻底放弃。选购经过合格冷冻处理的牛蛙加上高温彻底烹煮,可以保证我们在享受蛙腿美味的同时不用为裂头蚴病而担心。6.弓形虫:首先有关弓形虫是如何感染人类的。它经由的途径很多,被土壤中卵囊污染的蔬菜,鲜花等。还有未经充分熟化的肉制品。弓形虫造国外的人口中,感染率(感染后随即生成抗体,拥有免疫能力)很高。这是因为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我们不同,5分熟的牛排,7分熟的烤肉,以及生吃的水果蔬菜等,都回将弓形虫带到你的体内。如果你在怀孕前已经感染过了弓形虫,那么就意味着你有抗体。(中国的检测我不清楚是检测抗原还是抗体,但是在国外,孕妇怀孕时做的检查是检测抗体的)。抗体越高,就能够越有效的保护你和胎儿!现在家养的宠物猫,只要不食用生肉,生水。患有弓形虫的机率非常低!狗虽然出门,可能接触到弓形虫,但是并不能产生对人具有感染力的卵囊。不放心的话,还可以带去动物医院检测。一定不要偏信人类妇产医生的话,很多妇产医生自己都说不清楚弓形虫的生活史,他们不愿意精进自己的知识,便会用简单的“不要养”来搪塞敷衍你。最后,总结来说,只要卫生习惯得当,宠物和你的宝宝不会有冲突。如果你的卫生习惯不好,那么不养宠物也会得到弓形虫!具体介绍a、什么是弓形虫病?
弓形虫不能感是由一种弓形虫寄生引起的感染,世界各地的弓形虫感染非常普遍,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80%发生过感染,法国人高达90%。1985~90年我国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大都在10%以下,明显比外国低。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一般都是自愈。但是,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艾滋病人等,如果发生感染,后果就很严重。怀孕妇女感染可传染给胎儿,也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首先是吃未煮熟的肉,特别是猪、羊。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如鼠类、猪、羊、牛、家兔和鸡、鸭、鹅等,都可以传染弓形虫,而且感染率很高。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如涮肉的温度不够和时间过短,其中的弓形虫没有杀死,就有传染的危险。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同样可以传染。污染的羊、牛奶也可以传染。上述我国人口的弓形虫感染率较低,可能与中国人熟食肉类的习惯有关。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如果不吃狗肉就不会传染。有人说“狗与人关系密切,是人类的重要传染源之一”,还有人生下的孩子出现了“智力迟钝、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多了一个手指”,就归罪于家里养狗,这些都是缺乏根据的。感染的猫粪是重要的传染来源。猫和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感染的猫粪便里排出囊合子,一般持续1周至20天,更长的极少;这段时间是传染期。世界各地的调查大约1%的猫粪便内含有弓形虫囊合子。猫粪里的囊合子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有传染性,所以及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孕妇感染弓形虫可传染给胎儿,发生先天*染。可是,只有在怀孕前没有感染过弓形虫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初次(原发性)感染才有可能传染给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感染过弓形虫,那她就不再有传染的危险。b、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对胎儿有哪些危险?如果怀孕头3个月发生先天*染,大约40%胎儿可能有严重的损害,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怀孕末3个月发生的感染,严重者不到3%。1996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一项弓形虫对胎儿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他们进行血清抗体检查的16733名孕妇中,只有42人是原发*染,其中有36人接受了螺旋霉素治疗,长期随访结果,她们的孩子*发生4例先天性弓形虫病,2例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2例无临床症状。其余原发*染孕妇所生的孩子在生长发育和智力方面与其他孕妇的孩子没有不同。c、孕妇要不要常规进行血清弓形虫的抗体检查?虽然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家规定对孕妇常规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做法是在怀孕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如果为阴性(即没有感染过),告诉孕妇注意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孕妇出现急*染,即给予螺旋霉素治疗,同时对胎儿进行羊膜穿刺和超声检查。如果证明胎儿发生感染,孕妇则采用磺胺加乙胺嘧啶治疗;要是发现胎儿有明显的病症,父母可考虑终止妊娠。但这种方法是否值得采用,仍有争论。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的感染和胎儿感染的机会都很小,所以英美的研究结论是这种筛检不值得常规做。d、怎样防治弓形虫感染?第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第二,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第三,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铲屎的事情不要亲自来做)第四,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第五,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第六,定期给宠物驱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6:0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看颜色。田螺的外表是青色,而福寿螺外表则是*。
2、看椎尾。田螺的椎尾细长,比较尖。福寿螺的椎尾比较平整,短促。
3、看螺盖。田螺的螺盖外观看上去会比较圆,福寿螺的螺盖则是偏扁一些。
4、看肉色。田螺的肉质是青褐色,福寿螺的肉质颜色大多比较偏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在头一年的年底进行投放的可以缩短田螺的繁殖时间,这样可以增加一整年的产量,但是为了考虑成活率,需要避开温度过高的时间投放。可用分多次投放,也可一次性投放。
在种植稻田的同时饲养田螺,二者同时兼顾,非常方便。但是要注意避免使用农药,对田螺造成危害。稻田里面的有机质肥料和杂草都可以让田螺食用,不过在放养密度较大的时候,可要适当增加一些人工饵料进行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