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54
送礼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要看他为什么要送。感恩送礼是君子,图谋送礼是小人。感恩的人送去的看似财物,其实是一颗真诚的心。有所图谋的人送去的看似财物,其实是个“圈套”。
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礼物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通常是人和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物件,其目的是为了取悦对方,或表达善意、敬意。
礼物也用来庆祝节日或重要的日子,比如情人节的玫瑰或生日礼物,不可不送。礼物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中国古代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值。礼物不需要太贵,只要表达了心意就可以了。
交际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牲畜)奉献于神灵。
也许从那时起,在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关于礼物这个概念,还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被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54
这种行为说“优胜劣汰”也不足为过。最早人们真的不时兴送礼,一般都是办完事之后,象征性的买点东西,意思意思就行了。现在可不行了,“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给你办事?有什么好处?”这就导致人们一种害怕的心理“可别不给我帮忙啊,我很着急”,所以人们都养成一种习惯,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人未到礼先到。还没说能不能办成,总之先送礼,让你记住我的好,总不好拒绝了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攀比,你送烟,我就送酒,你送现金,我送卡,总之一定得盖过前面一位,不然给前面的人办事,不给后面的办事,不就坏菜了吗?为了能让别人记住自己,一定得比别人花的多,让我“优胜”,让别人“劣汰”。最后的结果就是胃口越来越大,“开胃菜”就没兴趣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55
我个人觉得也是社会通病,也变成了一个潜移默化的手段,比如说看到部门某位同事跟自己同一个部门,其实能力都没自己强,可就是上位比自己快,打听下,才知道给领导送了礼,而你见状,也立马开始行动起来,所以变成了所谓的社会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怎么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首先要从上级领导部门开始抓起,人人评能力说话,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靠后。人人自觉去努力提升自己,自觉维护好社会风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55
古人曰:“仪端慰藉万众,礼丰敲开千衙”、“千般之笑不如一礼之奉”,你瞧瞧,咱们的祖先早就已总结出了办事的经验,进而也定下了这难以*的处世基调。孔子崇尚的是“以礼结谊,以礼敬人,以礼治世”,当然,这所言“礼”并非物质,实为高尚而文雅的言谈举止。应该说,当时的儒家倡导之礼数的确影响了整个天下,也的确灌茂了华夏文明之树,但它终究还是没能阻挡高贵的文明礼数在演绎中的物质化!有了物质成份的渗透,过去那广义上的“礼数”则变成了狭义上的“礼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56
其实很正常的,送礼是叫做有来有往的意思,方便以后如果还有什么事可以继续帮你的,穷人当然不用送礼了,就算你送了也没人会接你的礼物的,如果你看到穷人被欺负你会看着被欺负吗?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正常。穷人自然会有贵人帮。